同山镇地图
同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经济
同山镇有工业企业10家,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6家,市级苗子企业1家。工业主要涉及服装、纺织、玩具、食品、化工等行业,当年税收超50万元的企业3家,其中超500万元的企业1家。2001年建立了里寿、布谷、沈宅等6个村级家庭工业园区,全镇新增袜机600台、布机360台。同山镇工业经济态势良好。技改项目共计投入4600万元,2006年完成合同外资120万美元,实到外资51.6万美元,新增外资企业1家,新增自营出口企业1家;迈情公司和花样年华公司分别在北京和武汉投资上亿元搞开发,浙江越烽建筑有限公司以晋升国家建筑一级企业为契机,在国外承接建筑业务。从同山经济到“同山人经济”的转型作了有益的探索,新成立了投资3000万元的浙江步森绿净生物有限公司,已进入产品研制阶段,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起色,凯利针织有限公司的12万美元,伊美特针织有限公司的40万美元已经到位。外贸玩具厂、诸亮电瓶厂等企业厂房已初步建成。生活质量
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2部,有线电视普及率为68.7%,自来水饮用全面普及。群众文化蓬勃开展,舞龙表演、篮球比赛、老年书画比赛普遍开展,卫生村、篮球村、绿化村等文化特色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全面落实,医疗事业得到发展,目前有医院3家,床位20张,医技人员20人。民政优抚进一步加强,197个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得以落实。效益农业
同山镇有耕地面积9469亩,山林面积56629亩;农业以有机茶、樱桃、早竹笋、花木为代表的效益农业,成为同山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在南日、王家大门两村有绿剑茶基地1000亩,2001年粮经比例为61∶39。同山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各种水果品种在10种以上,有传统水果枇杷、樱桃、柿子等,也有近几年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红石榴、黄花梨、杨梅等。全镇果林面积4533亩,产量1476.5吨。一方特产——同山高粱酒,土称“秣秫烧”号称“江南茅台”,同山高梁酒以其独特的色、香、味成为诸暨的历史名酒。同山镇开发农业方兴未艾。镇党委、政府在稳定原有基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引进优良品种,抓好开发。已建立百亩以上观光农业基地30多处(30亩以上基地15处),有樱桃、枇杷、杨梅、红石榴、黄花梨、提子、桃李桔等10多种水果,有板栗、银杏、花木等多种经济作物。并建立了千亩有机茶基地1个,百头猪场2个,五千羽鸡场1个,走上种养结合的高效发展之路。乡镇名人
沈树根:沈树根:鹫峰阻击英雄沈树根,1927年11月生,诸暨市同山镇人。1944年5月入伍参加革命,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抗美援朝中,战功显赫,被中央军委、志愿军司令部授予“鹫峰阻击英雄”和“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79年转业到上虞,1983年在县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岗位上离休。此后,曾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优秀党员、国家民政部等三部委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沈树根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战士、新四军华东一纵队勤务员、副班长,后到解放军和志愿军部队,历任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参谋长、营长、师司令部作训参谋、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先后参加过山东泰安、莱芜、孟良崮和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抗美援朝、浙江大鹿山等战斗和战役,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四等功数次,颇具传奇色彩。陈永安:陈永安:修自行车的民工诗人,陈永安,笔名西芒。诸暨同山镇吉水坑村人,1954年出生。务过农,曾先后在湖州、杭州打工21年,做过钟表修理、自行车修理等工作。陈永安自幼爱好诗文,读小学时就开始习诗。现在边打工边写诗,至今已创作诗歌700余首,部分作品刊登于《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浙江工人日报》等浙江省内报刊。2002年8月出版了第一部个人诗集《西芒诗选》,另一部诗集即将出版。2006年,他被吸收参加了杭州市作家协会。“小巷深处/赶夜市的小贩们/我远远听见了一声声醉人的吆喝/从巷头望去长长的巷尾/轻歌连着一串串轻歌像金项链挂在小巷/笑语挨着一片片笑语如碎银般撒在小巷……”——选自《西芒诗选·小巷的吆喝》,“我生在阳与阴之间/岁月的手牵着我走/我一只脚踏在阳地/另一只脚踩在阴府/福与祸时刻伴在我身边/又不会随时离我而去/阳道的权势/有时会构成我的威胁/阴道的鬼门/有时突然会请错好人……”——选自《西芒诗选·在阴与阳之间》
风景文化
汤江岩景区离市区25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景区分为:汤江岩(虎洞山、灵屏寺)五指山、安华湖。汤江岩、虎洞山、五指山以山石洞穴景观为主;灵屏寺以人文宗教为主,安华湖以湖光山色为主,整个景区植被繁茂,景色秀丽。汤江岩:汤江岩,亦称汤罐岩。岩高330.5米,岩峰奇险历落,将巨岩切割成块块奇特的岩石群,其中一岩如仰天大佛,宛如人工雕琢。岩壁上倾下收,形成天然石窟。明初岩下建庙--胡公庙,乞今已630余年。庙壁有一水潭,日可取水数担。据史书载:“庙中有井,水白味甘,曰玉带泉。”,汤江岩风景幽秀,尤其是巨岩下的洞穴景观。“岩高百数十丈,奇险历落,无山不崖,无崖不石,无石不洞,无洞不穿,凡三十六景。”
边村祠堂:“边氏宗祠”,俗呼“边村祠堂”,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丙申年间(1896年)。祠三进,面阔一致七开间。由门厅、戏台、看楼、正厅、后厅和两侧配房构成一座完整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祠堂雕梁画栋,造作讲究。所有檐柱牛腿,全是浮雕和透雕相间工艺,刻工细腻,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戏台中的露明构件,全部用透雕和浮雕装饰,绚烂精致。是一处研究江南地区晚清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