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井苏木地图
川井苏木相关地区地图:
畜群结构调整
坚持以牲畜“种子工程”为重点和突破口,大力调整畜群、畜种结构,改变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牧业年度牲畜总数102484头(只),总增47.6%,纯增6.8%。其中绵羊45375头(只),山羊56475只,大畜634头(匹)。出栏率40.8%,总商品率为33.5%。年末牲畜总数为74239头(只),其中基础母畜比重60%,种公畜比重2%,良种和改良种占98%。牲畜品种以二狼山白绒山羊和苏尼特绵羊为主,二者比例达到5:5,牲畜品种进一步优化,二狼山白绒山羊个体产绒量达350克以上。
牲畜疫病防治
继续采取“统一指挥、统一收费、统一密度、统一时间、统一疫苗、统一考核奖惩”的六统一措施,完成羊五号疫苗210600头(只)、牛五号病免疫370头(次)、猪五号病疫苗250口(次)猪瘟免疫100口(次)、羊三病免疫102654只(次)的牲畜防疫任务,保证了内疫不发生,外疫不传入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民政双拥
去年,苏木发放救济款1.3万元,救济粮0.6万公斤,扶持特困户88户。落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居民5户10人,发放保障费3600元。苏木与驻地军警加强联系,共同结成军警民“三结合”助学链,解决12名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
税费改革
苏木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入户调查、统一核算、张榜公布等环节工作,确保税费改革顺利进行。全苏木牧民负担总额减少56.56万元,牧民人均减负289.1元。与此同时,按照国家为灾区减免税费政策,将已征收的2001年度牧业税、特产税57万元全部退还给牧民,受到广大牧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五个好”文明嘎查7个,文明单位4个,星级文明户376户,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同时,认真落实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各嘎查每年召开2次牧民会,对村务、财务全部进行公布、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还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是年举办“四五”普法培训班4期,培训骨干18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进一步提高牧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全年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未发生各类重大案件和事故。
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从2001年开始,川井苏木在宝日汉图嘎查实施20万亩草场围封休牧工程(此项工程是全旗“百万亩围封休牧工程”项目之一),到2002年共投入100万元,迁出37户牧民、112人、7600头只牲畜,并完成围封草场和7万亩草籽飞播任务。一年来,苏木加强围封管理,项目区草场与自由放牧草原相比,草群平均高度、盖度、干草产量分别增加26.9%、23.1%、36.8%,牧草返青期提早15天,牧草种群向多样化、优质化发展,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迁移出的牧民用政府发放的补助金或到海流图镇饲养奶牛、从事服务业,或租赁他人草场进行舍饲半舍饲养殖,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与此同时,苏木党委、政府针对境内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的情况,积极动员、引导、扶持牧民进行草场围封改良、划区轮牧,到年末,全苏木围封草场牧户达到94户,占牧业户的26%,围封面积50万亩,加上“百万亩围封休牧工程”的20万亩,共70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25%。其中有30户18万亩草场实现划区轮牧。
草原基本建设
苏木落实“千村扶贫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在阿木斯尔嘎查开发“五配套”饲草料基地250亩;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资金20万元,在哈拉图嘎查开发“五配套”饲草料基地250亩;完成“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1处,解决哈拉图嘎查19户牧民和4000多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是年,共建灌溉草库伦8处,饲草料基地600亩,人工种草5000亩;建成青贮养殖户20户,饲用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00亩。全苏木共产草50多万公斤,产精饲料40多万公斤,代饲料72万多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4万公斤、5万公斤和11万公斤,初步实现草原保护和畜牧业发展“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