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加河镇地图
乌加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拉特中旗乌加河农业科技园区建于2001年。是在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充分论证并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创建的一处集农、工、牧、科技、生态治理综合科技园区。该园区分为5个基本区,即:小城镇工贸区、农业科技区、林业生态区、百户联片肉羊养殖区、林业生态区、小康住宅区产业区,这五个基本区分布于镇区至奋斗小康村油路两侧,简称"一路五区"。"一咱"即镇区至奋斗小康村6公里油路,2001年8月份竣工通车,此路的建成,对于改善乌加河镇交通环境及招商引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贸区位于乌加河镇区东侧,占地面积2000亩,园区内现有七个企业。春松钢厂、脱水蔬菜厂、水泥预制厂、玉米淀粉厂、化龙公司等和政府投资20万元建设的一处活畜交易市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位于镇区西油路两侧,中心园区5000亩,辐射园区10000亩。该园区分为优质牧草展示区、玉米丰产区、特色订单示范区。该园内粮、经、草比例达到3:4:3,并突出了绿色、特色种植,订单面积达到4100亩,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40个,新技术10项。林业生态园区位于联丰一组,东西两侧,总面积2万亩,采取乔灌结合、形成乔灌混交的防风治沙林带,乔木以杨树、榆树为主,灌木权杨柴、沙棘、柠条为主,今年,重点完成了6400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栽植乔木150万株,灌木102万丛,穴播柠条5000亩,建设该园区既可绿化、美化沙区,又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正常生产。百户连片肉羊养殖肥园区,已发展高标准养羊示范户136户,户均养基础母畜40只以上,其中能繁育母羊30只以上,户均种草6亩。小康住宅产业园区高标准建长筑,通讯、交通、文化、教育、卫生、商贸、娱乐等功能齐全,每户院内都设有庭院经济区。小康村的建成,推动了二、三产业发展。乌加河镇生态农工林牧科技综合示范园区即展示了乌加河镇农业、林业、养殖业、生态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现状,也展示了乌拉特中旗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集镇建设、农田及交通道路建设、村镇规划的前景,形成了集观众赏、生态、经济为一体的绿色长廊。乌加河
乌加河位于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北部。又作五加河。原为黄河主流,后因流沙浸入和狼山山洪冲积;河床抬高淤断,主流南移。清末后套灌溉河道开掘后,成为排水渠,余水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西部满为乌梁素海,有小排水沟(王六子壕)同黄河相通。现已成为河套灌区的主排干渠私营企业
化龙公司2002年8月建成,投资3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7万元,流动资金190万元。下设肉食品加工厂、饲草料加工厂、综合养殖场3个企业,开展肉羊食品保鲜加工、饲草料加工、种羊纯繁,肉羊繁殖等业务,可有效推动周边地区肉羊养殖业发展。属私营股份制企业。蒙达奶站、蒙达奶牛养殖场2002年9月建成,投资3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0万元。有效拉动了本地奶牛业发展。春松轧钢厂2002年10月建成投产,投资2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60万元。脱水蔬菜厂2002年9月建成投产,总投资1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0万元,流动资产70万元。该厂与联丰村签订蔬菜种植定单,在联丰村建成脱水蔬菜原料基地。行政区划
全镇辖7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委员会。有蒙、汉、回、满四个民族,总人口143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74人。有镇级中心卫生院1所,乌加河中学(旗职业中学)1所,村级小学7所,幼儿园5所,甲级敬老院1个,兽医站1个;旗、盟、自治区驻镇单位有粮站、国税所、地税所、信用社、农行办事处、工商所、保险公司办事处、种子站、水管站、乌北林场、房管所、烟草公司经营部、医药站、石油站、医院、养路段、供电营业所、邮政支局、电信支局、派出所、法庭、刑警中队、总排干三所、地震台、糖研所。自然特点
乌加河镇年平均气温6.2℃,年平均降雨量173毫米,无霜期125—130天。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适于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今天,乌加河镇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农田遍布。有可耕地面积13.28多万亩,现已开垦10多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糜麻、葵花、甜菜、酒花、瓜果、大白菜等作物。这里是自治区小麦的主要产区。蜜瓜、大白菜、酒花、葵花、枸杞等,是驰名全国的特产。经济发展
丰济渠和总排干沟由西向东横穿境内,分成黄灌和井库双灌两个不同的灌溉区域。黄灌区以胜河、乌加河、永胜三大分干沟为骨干的支、斗、农、毛沟相互配套的排水体系已初步形成;井库灌区拥有韩乌拉水库1座及机电井385眼配套使用;“固——查”公路贯穿镇政府所在地,以“乌——宏”公路为主线连通各村、组及友邻乡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28个生产组开通了程控电话,普及率70%,移动通信网覆盖率100%,26个村民小组接入有线电视,境内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电力充足。2002年,乌加河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23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减少272万元,减少3%。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075.73万元,减少7%;第二产业产值840万元,增长15%;第三产业产值320万元,增长33%。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87:10:3调整为84:12:4,全年社会劳动率1.2万元/人,年末全镇从业人员6072人,与上年持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70元,增加772元,增长10.1%。2002年,乌加河镇被旗委、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突出单位。农业和农村经济:2002年,乌加河镇实现农业产值6075.73万元,比上年减少7%;粮食总产量23809吨,比上年增长2%;油料总产量2172吨,比上年增长17%;肉类总产量813吨,比上年增长74%;水产品产量114吨,比上年增长10%;水果产量95吨,比上年减少3%;蔬菜产量1905吨,比上年增长50%;农业灌溉面积7.19万亩,全年施用化肥3732吨。
农区养殖业:2002年,乌加河镇党委、政府把养殖业确立为主导产业,主攻肉羊业,兼顾肉牛和奶牛业,制定了《乌加河镇发展肉羊业实施方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了兴胜二组肉羊养殖专业村,97家农户中有76户建成标准养羊户。年末肉羊存栏数8.8万只,比年初增加3.7万只,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格局已经形成。
工业及招商引资:2002年,乌加河镇实现工业总产值8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集体工业产值200万元,个体私营工业产值640万元。年初在镇区东侧规划建设占地2000亩的工业园区。园区内达到了通电、通路、通水、通讯和场地平整,即“四通一平”。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引资1500余万元,建起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7个企业。
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实现了单一的种植业经济向种植业、养殖业,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二、三产业发展较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化成效显著,龙头企业建设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快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优质小麦、饲草、脱水蔬菜、无公害枸杞,沿山一带饲用玉米五项产业。
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完成了东补隆水土保持项目区建设和联丰、奋斗风蚀沙化区农防林工程建设,共种植乔、灌木311万株,模拟飞播种植柠条1.3万亩。在奋斗村四组万亩滩规划6000亩西红宝绿色食品枸杞基地,年内完成了2000亩。
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交通:建成汪洋河头桥等三处路桥工程,完成三横八纵镇村公路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投资35万元完成胜河村西大滩排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2万亩。投资42万元,完成喇嘛渠井渠双灌工程。全镇新增机电井85眼。电力、信息:完成镇区城网及30个村民小组农网改造工程;28个生产组开通程控电话,建成移动通信基站2座,移动网络覆盖率100%;在全镇范围内实施农村有线电视工程,有16个村民小组接入有线电视网。
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继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投资30万元,完成乌加河中学400平方米餐厅建设;投资16万元,为7所小学配套微机32台,为3所学校接入远程教育网;有3所学校评为盟级“花园式学校”。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新配备价值3万元B超一台,计生协会投入1.5万元,计划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9.11‰,人口死亡率3.85‰,人口自然增长率5.26‰;连续五年获得全旗苏木乡镇计生工作第一名,2002年被评为全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一次,800人受益。广泛开展澳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合作项目”接种活动,完成一、二轮接种,接种率95%。
农业科技:规划建设500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02年共完成农业科技试验品种26个,试验技术2项,推广示范品种8个,推广示范技术3项。产业化“十项工程”进展顺利,有5项通过验收。
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四个取消、三个调整、一项改革”基本政策全部落实,农村公益事业、生产性支出“一事一议”制度全面推开,农村利益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完成了相应配套改革,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政策性减负率达21.05%。
小城镇建设:启动民间资本参与城镇房地产开发和工业企业建设。完成了城镇体系规划,拓宽了主街道,街道两侧规划种植常青松树600株,灯箱广告39套。投资45万元,完成镇区人畜饮水改造工程。
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年内建成小康文明村3个、五星级以上小康文明户1450户;镇直属及驻镇单位中,旗级文明单位9个,盟级文明单位4个;奋斗村被评为全区十星级奔小康文明户评比活动“十佳嘎查村”、全区创建十星级文明嘎查村竞赛活动“十佳文明村”。广泛开展“四五”普法和依法治镇宣传,为乌加河中学和中心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为7个村委聘请了法律顾问,协调旗法院、公安局开展大型法制宣传1次。
小康工程建设:1999年至2001年,投资800万元,完成奋斗小康村127户二层住宅楼建设,配套了小康村路巷、路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绿化、电、自来水等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