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乡地图
大堡乡相关地区地图: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大堡乡
历史沿革,以驻地有一古城堡而得名,相传为杨氏西征时构筑。建国前置大堡乡。1949年设大堡区。1958年成立大堡社。1983年改大堡公社为大堡乡。1985年改设大堡镇至今。现辖大堡居委会及大堡、郭家湾、宋家坝、黄家山、朱家坝、何家沟、管家沟、大城、安场、庄子、四合11个村委会,126个自然村。自然与经济,地处万家大梁北侧。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有大堡河横穿全境,并有尹家河自南向北,在大堡村附近注入大堡河,形成窄狭的河谷地。最高海拔1929米,在南部的万家大梁上;最低点在境东北大堡河谷的李家河村,海拔1000米。属温带湿润气候,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1度,年降水量858毫米,无霜期210-240天。境中南部多为黑黄土,湿润而肥沃,宜于家作物生长。耕地面积1.15万亩,山地占90%以上。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黄豆,还有洋芋、高粱,沿河地带产少量水稻。经济作物有核桃、柿子、板栗、药木子、苹果等。养蚕业为大堡的传统副业。交通,境内有长(坝)窑(坪)公路穿越11公里,并有通往寺台乡的公路1条,交通较方便。文教卫生,建国前仅有1所小学和1处中药店。现有中学1所,小学12所,有中心医院1所,医疗站11处。还有广播放大站、文化室等。广西苍梧县大堡乡
六堡散茶因原乡产于广西苍梧县大堡乡面临是名,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现在六堡散茶产区相对扩大,分布在浔江、郁江、贺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崖,有苍梧、贺县、横县,恭城、钟山、富川、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20~~30个县生产六堡散茶。主产区是梧州地区。六堡用茶的品质特点是,条索长整尚紧,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香气醇陈,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呈桐褐色,并带有松烟味和槟榔味。民间艺术
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是中国独特而又古老的民间艺术。它融绘画、雕刻、音乐、表演于一体。据考证: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历千年而不衰。就是到了百花齐放,连电影都败下阵来的今天,它在广阔农村仍为千家万户所欢迎。皮影戏,又叫影子戏。雕刻的影人,据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汴京初以素纸雕刻,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影,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脸谱、盔式、发式、衣饰,姿态韵味,精妆巧点,用琴弦连缀关节,活动自如,配上优美的音乐,圆润的唱腔,恰到好处的表演,简直令人陶醉。小家独院,或凉憩,或围妒,眼观古圣先贤,耳悦清音雅唱,真乐也陶陶。难怪它走乡串户忙不赢。湘潭皮影戏的渊源,没有文字记载,祖辈传下来这样的说法:盛唐开元年间,明皇女儿银萍公主,喜爱音乐、舞蹈、宫女们将些历史故事请艺人用影子戏放映出来,以丰富宫庭文化生活。皮影本是陕西大荔发祥,其中的湘籍弟子将它传入了湖南。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这里就有了皮影戏班子。清末潭衡乡一带著名皮影戏人为王少云(王一戏子)、王少春(王二戏子)兄弟。他俩是花石、留田、较场、瓦叶开绽的一对奇葩,享誉一方。带外甥符玉生(秀戏子)、符桂生(满戏子)为徒,为今日瓦叶塘皮影戏栽种下艺术根苗。表演形式:皮影戏的舞台,只有几平方米。它要表演生旦净丑、帝王将相,又要改朝换代,又要万马千军在同一时间内,屏幕上人影行坐叙斗,演奏里鼓乐琴弦,唱白中抑扬哀乐,浑然一体,默契天生,唱做俱佳,迥然妙绝。故此每一个戏人,必须是多面手,能唱念台词,能演奏乐曲,能表演。名师出高徒,秀戏子两兄弟,经过千锤百炼,终于在民国十几年出了师,在形山成立了自己的皮影戏班。常年累月出入在湘潭、衡山、湘乡毗连方圆几十里范围内“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由于有过硬的基本功,又聪明善变,表演出来的戏剧,情真意切,悦目赏心。常常是这里争,那里抢,预约到十天半月,甚至几个月之后,大堡乡被誉为“皮影戏之乡”。
艺术家:符桂生八十有几,别看他台下老态龙钟,台上却是生龙活虎,老生唱得雄浑深厚,字正腔圆,《陶澍访江南》中的陶澍、《乾隆下江南》中的乾隆、《收姜维》中的诸葛亮,是他的拿手好戏。唱小生风流潇洒,倜傥不凡,《双麒麟》中的董仲舒,《方清打渔鼓》中的方清更显得英气勃勃,概宇昂昂。他还能侧着嗓门唱花旦。那轻佻欢快,娇柔动人的唱腔,决不会相信那是出自一个老翁之口。管弦吹打,都能上手。至于摆弄菩萨,更是得心应手,灵活自如。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用传统道德文化滋润家乡人们的心田。人们都记得他。胡艺芳,同符桂生比是后起之秀。论血缘,他是符玉生、符桂生的外甥。论从艺,他是两个舅父亲手调教出来的弟子。因为他聪明刻苦,又从不满足现有的成就,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胡艺芳,七岁从师学戏,八岁开腔唱戏,经师父、大舅父符玉生的教导,得到表舅祖王老的指点调教。稍后,又拜师名艺人王九如学唱。这时,他的湘剧铁本子戏、南路八板头、十板头、八板半,北路花腔,都已更上一层楼。他的唱腔板韵均匀,声律和谐,轻重快慢中表达出喜怒哀乐,使人拍掌大笑、愤怒填膺,甚至泪随声下。真的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他结识名噪省内名音乐师郭仲伯,师礼事之,虚心求教。经刻苦操练,舞台上不管是琴弦丝竹,还是锣鼓钹梆他都样样运用自如,精深奥妙。他还练就一笔工整秀丽的小楷字,抄下来的剧本条分类析,写出的书奏,清新亮丽,甚至不忍焚烧。他的杰出才华,过硬的本领,赢得同行的拥戴,各界的好评。早就是县皮影戏协会会员,并担任一至四届县协会的秘书。胡艺芳班,多次出席湘潭市(县)皮影戏会演。每次都获得演出奖,其中1979年11月17日的湘潭皮影戏会演,演出的《月明心亮》一剧,荣获一等演出奖。
湘剧铁本子:传统戏有湘剧铁本子179本,其他水本子——搭桥戏313本,特别是《方清打渔鼓》、《水满金山》《收姜维》、《卢俊义上梁山》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演得入情入理,惟妙惟肖。他们在提高各自技艺,和谐配合的基础上,在整体结构、布局上也在刻苦追求,力争走在时代的前列。影人采购最新产品,使之服饰鲜艳,光彩照人。音响采用电子、声音清晰亮丽,情感逼真,银幕采光,专制能收光的照射灯,光度强,力度柔,可辨析毫末之微;可鉴爱恶之情,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中,优美动听的音乐里,入微的表演,动情的演唱,把观众带进了艺术的天堂,故事的仙境,悠哉,游哉,何其乐也。如此造诣,难怪各地争相聘请。有的宁可等上几个月,甚至半年,非胡艺芳班不唱。现在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及邻近乡村,还远涉河口、易俗河、朱亭、录口、衡山、湘乡方圆百多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