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十堰市地图 > 竹山县地图 >
大庙乡地图
大庙乡相关地区地图:

安徽省灵璧县大庙乡

乡镇简介:大庙乡地处灵璧县的东北角,北是高楼镇,南为冯庙镇,西邻大路乡,东同泗县及江苏李集接壤。灵睢路、输油管道路、大高路3条主要公路贯穿全境,自然条件,区域位置较为优越,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大庙乡广大干群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真抓实干,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绘制出一幅实现小康,富乡富民的宏伟画卷。
行政辖区:大庙乡共辖大庙、高场、殷庄、仝卢、王海、宋家、大杨、邢庄、骑路张、小高、西卢、胡场、崔魏、崔埝、沟涯、王福、王福、王场、寿口、后赵、前赵、沙滩、沙南、崔老家、众庄、大徐、找营、卓场、王沈、陈宅、王支、道口、王谷32个村委会,5万口人,6万多亩干耕地,有乡、村、个体企业271个。全乡从事271个。全乡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已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50%以上。
产业结构:近年来,大庙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教兴乡”的战略方针,紧紧咬住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团结并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务实求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着力于打基础,改善条件,抓工作措施的落实,使全乡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乡工农业产值达2亿多元,其中农业产值1.2亿元,乡镇企业产值8863万元,财政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至此,全乡先后获省、市、县各种奖励20次。
基础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全乡环境面貌建设和公益事业也日新月异,有了新的发展。80%的道路得到了硬化,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干,以乡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连接乡村组的公路网;80%的农户住宅达到净化、美化、绿化,100%的农户食用干净卫生水,程控电话由村向农户延伸,总门数达到900净卫生水,程控电话由村向农户延伸,总门数达到900多门,村办小学校舍全部到砖木、砖混结构;乡卫生院、敬老院、中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五保老人生活费供给有保障,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乡、站、所机构全部健全,成尤其是科委、农技部门充分发挥了作用,实施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智力开发工程,坚持开展地膜增粮工程以及果树修剪、畜禽防疫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使科技明白人逐年增多。
特色农业:隆冬季节,灵璧县大庙乡的座座大棚里,辣椒绿油油,甘蓝菜圆鼓鼓,嫩绿的黄瓜青翠欲滴。大庙乡大力发展冬季蔬菜,不仅催生了一项特色优势产业,还给老百姓带来了滚滚财源。大庙乡降水量丰富,光热资源充足,具有发展冬季蔬菜的独特自然优势。近年来,大庙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在沙滩村张丁庄菜园里,正在大棚里忙活着的村民李秀兰算了笔账:今年这一亩多冬菜,少说也得收入七八千元。去年秋播,全乡种植蔬菜6000亩。通过资金扶持、科技帮扶等措施,过去小而杂、小而弱的蔬菜产业经营思路,逐渐开始向大基地、大产业规模化转变。灵璧县大庙乡大量引进科技,有了科技的保证,先进的技术管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大庙乡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更足了。该乡从事优质生猪养殖的专业大户已达200多个,棉花育种5000亩,桑园1万亩,水果5000亩,大棚蔬菜1万亩,全乡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普及率达85%以上,每年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800万元。
林业概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保护森林,该乡认真发展林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逐步放宽林业政策,不断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特别是1990年实施的省“五·八”造林绿化规划以后,该乡林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实现了基本“灭荒”的目标。林业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生产高产、稳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灵璧县大庙乡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积极发展高效经济林和速生商品用材林。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5219男22791女22428家庭户户数12180家庭户总人口(总)45185家庭户男22760家庭户女224250-14岁(总)138940-14岁男72990-14岁女659515-64岁(总)2733515-64岁男1373715-64岁女1359865岁及以上(总)399065岁及以上男175565岁及以上女223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4910
行政辖村:大庙村王谷村道口村殷庄村王海村宋庄村大杨村邢庄村齐张村沟东村小高村西卢村沟涯村崔位村崔埝村马庄村寿口村王场村后赵村沙滩村沙南村张丁村新庄村胡场村陈宅村卓场村王沈村仲庄村大徐村张宅村找营村王支村仝卢村高场村

四川省营山县大庙乡

简介:地处营山县腹心地带,地属丘陵,最高海拔630米。幅员面积34.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70亩。全乡辖12个村,117个社,4523户,15631人。
发展:大庙是典型的农业乡,也是省定贫困乡。近年来,大庙乡党委、政府为了改变该乡的落后面貌,大力推进以兴修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人畜用水和生产用水,组织发动群众新建山平塘11口、石河堰4处、水池1100口,打手压机井1300口,全乡生产用水和人畜用水困难已基本解决。
教育:该乡党委、政委抓住浙江省兰溪市对口帮扶的大好机遇,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扶贫先扶智,把科教兴乡列为当务之急,共投资174.2万元,新修教室15间1200平方米,教工宿舍2000平方米,厨房100平方米,厕所80平方米,综合运动场1个50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条件,为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建: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该乡党政还大力抓好集镇建设,对场镇进行了重新规划,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到场镇建房落户,经商办企业。现在,一华里多长的集贸新街已经形成;街面硬化,街道两面一幢一幢的大楼拔地而起,集市十分活跃。全乡建起了酒厂、糖果厂、预制板厂、猪鬃厂,个体经营户已达346户,乡村企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行政:大庙乡下村:南岳村白衣村古楼村锣鼓村花冠村木家村东沟村鸡山村锅厂村白庙村断垭村门石村祠堂村
人口:大庙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874男7160女6714家庭户户数3610家庭户总人口(总)13767家庭户男7071家庭户女66960-14岁(总)34250-14岁男18100-14岁女161515-64岁(总)911615-64岁男474715-64岁女436965岁及以上(总)133365岁及以上男60365岁及以上女73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852

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大庙乡

基本情况:大庙乡是固阳县最偏僻的贫困山区,距离县城45公里处,全乡总土地面积282平方公里,25度以上坡地2.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46%,5一25度的耕地1.8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29.8%;滩地0.7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9%。全乡下设11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9个)9个行政村,61个村小组,1428户、6263人。
工业情况:大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工矿企业,通过我们优化开放环境,出台制定了《大庙乡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和落实领导包片项目责任制,积极的"走出去,引进来"。一是教育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加快发展"意识,要在服务质量和工作上上一个新台阶:二是协调解决好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将其做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三是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责任。截止目前为止,大庙乡共引进选矿企业23家,有15家企业正常运行,8家企业已与乡政府签订合同,现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成了恒通、益民、八达、索宝选矿改造,年产铁精粉达到8万吨;加大了对鑫选矿投资扩建力度,力争使其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
农业情况:大庙乡是一个麦、薯、油作物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在种植结构调整方面有了新的改变,粮食产量和经济作物有新的增加,但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是典型的雨养农业。为了改变现状今年该乡的农田水利建设紧紧围绕新增节水面积800亩的目标展开,采用群众自筹、国家补助、政府服务的方式积极发动广大村民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在工程建设中,除对原有非节水工程逐步进行节水改造同时,要求今年乃至今后所有新上水利项目全部采用节水技术,否则不予立项。截止目前,该乡共新打机电井3眼,小筒井12眼,修复旧井8眼,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处,解决340人、2100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今年全乡共完成播种面积为67000亩,其中种植玉米7000亩,小麦9000亩,马铃薯10000亩,药材3000亩,油料5000亩,板兰根10亩(长发城),建山茶种植基地300亩(毡房窑),可年产山茶300吨。粮食植补资金按要求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资金71198.4元。由于今年的雨水充沛,农作物产量大增,现在秋粮的销售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加上其他收入,可以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的目标任务。
牧业情况:大庙乡的牧业产业仍是直接受大自然左右以放牧为主的原始畜牧业,乡境内有草甸草场13.4万亩,一般草场14万亩,可利用的草场总面积27.4月面,近几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草场超载退化十分严重,阳面山坡大部分是光秃秃的石头山,只有阴面草茂盛可供放牧,条件最好的春坤山也由于过渡放牧致使草场大面积退化,多年来全乡牲畜总量保持在2.5一3.5万头(只)左右,家畜的改良还处于自发的初级阶段。今年继续按照"发展总增,控制纯增,改善畜种结构,稳定发展"的方针,提高牲畜质量,增加出栏率、存栏率和商品率,并发展特色养殖业,首先加大了舍饲圈养项目工程建设,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小尾寒羊,形成了以改良品种为主的养殖业示范区;其次是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再次加强与畜牧业中心的联系,做好畜牧业的防疫工作,保证该乡不发生一例五号病等;四是加强与畜牧站的联系,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和现场实验的方法,改迸牲畜的科学饲养方法,以此来改善畜种结构。全乡通过调整畜牧业结构,在陈家村和水口两地成立养羊示范村,以此为龙头,鼓励农民转变养殖观念,发展圈养。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工作,使该乡的养殖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