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镇地图
大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经济
几年来,龙山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街道内共有企业160家,其中工业企业142家,解决劳动力就业1.27万人。2007年实现企业营业收入99亿元;企业总产值79.9亿元;工业总产值71.8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60亿元;企业增加值21亿元;工业增加值20亿元;工商税收3.04亿元。区划调整后,街道办事处在做好为开发区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加快自身建设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发放失地农民养老补贴5709人,575万元,城市低保应保尽保,1066人享受,发放低保金183.2万元,新型合作医疗投保率99.4%。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依法管理。社区建设、市容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稳定。2008年是开发区“二次创业,扩区升位”的攻坚年,龙山街道党委、办事处将紧紧围绕开发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积极投身到“二次创业”中去,为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经济状况
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395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350万元,工业总产值320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大桥片2726元,红云片2531元。农村经济收入住要靠种植黄烟,养猪,劳务输出。
历史沿革
大桥镇古名白沙,宋淳熙二年(1175年)建大桥镇。1912年建大桥市。1931年撤市设镇。1942年江都县分为江都、邗东两县,大桥镇属邗东县谢桥区。1943年江邗两县合并,大桥镇仍属江都县谢桥区,同年谢桥区撤销,大桥改属曹王区。1947年仁寿、青龙、大桥3镇合并为大桥镇。1958年改设大桥人民公社。1959年析出中闸区域另建中闸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花荡区域另建花荡人民公社。1964年析出新塘大队另建杨墅人民公社。1973年杨墅公社划并大桥镇辖。2000年中闸、昌松2乡并入。2005年花荡、嘶马2镇并入。
产业经济
大桥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巩固建材企业在我市的骨干地位的基础上,依托资源优势,扩大建材产品覆盖面,积极发展竹木深加工和绿色(无公害)食品加工业。2005年实现镇内生产总值242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196万元,第二产业13864万元,第三产业5140万元。体制内税收收入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6元。2005年度,白菇产量1500吨,产值450万元,生猪出栏2.9万头,产值1656万元,苗木产量617亩,产值374万元。2000年5月25日,浙政发[2000]98号批复同意嘉兴市调整市本级行政区划:秀洲区凤桥镇、新丰镇、新篁镇、余新镇、步云乡、七星乡、大桥乡划归秀城区。2001年10月25日,浙政函[2001]228号批复同意嘉兴市秀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大桥乡、步云乡建制,和余新镇部分(吕塘、八里2村)合并设立大桥镇。大桥镇辖17村、2居,驻十八里村(原大桥乡址)。2005年5月17日,民政部批复同意嘉兴市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2007年12月,南湖区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将余新镇的东洋浜村、新丰镇的由桥村划归大桥镇管辖(注:这两个村共有53个村民小组),其余镇、街道行政区划不变。区划调整后,大桥镇辖14个行政村、3个社区,余新镇辖15个行政村、4个社区,新丰镇辖10个行政村、2个社区。
所获荣誉
2002年,该镇获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三等奖;2003,该镇获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二等奖,被南宁市评为2001~2003年度党建工作创新先进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3年被县评为"五个好"镇党委称号。
气候生态
大桥乡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长江河沿大桥乡辖24个行政村中的12个行政村境地流过,江岸线长23公里,地域为浅丘地带,海拔在340米以内,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174毫米,全年无霜期360天,年平均气温18.2℃,日照全年平均为1350小时,主要风向为西北风。经济产业大桥乡一、二、三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占54%,其中主要是蔬菜、水果、畜禽、养鱼、优质稻五大产业。
乡镇企业
乡镇私营企业蓬勃发展,2006年招商引资450万元,新建3个厂,企业总产值9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