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嘉兴市地图 > 南湖区地图 >
余新镇地图
余新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资源

余新镇,俗称余贤埭,古名渔里,原为渔民歇闲聚散之地,清初才有集市,一里长街,渐成规模。改革开放以来,余新镇经济、社会长足发展,集镇范围扩大至6.7平方公里,商贾云集,厂房林立,市场繁荣,百姓富足。“渔里之谣”文化节是改革开放后,余新人民在勤劳致富奔小康路上,引吭高歌、寄托情感的文化载体,也是余新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大舞台。自1989年首届“渔里之谣”文化节举办,已历十三届。“渔里之谣”已深为全镇人民所喜闻乐见,使“渔里之谣”成为余新镇特有的乡土文化流传后世。通过举办“渔里之谣”文化节,该镇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全镇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渔里之谣”文化节搭建了农民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成为余新镇群众真正喜爱、共同参与、雅俗共赏的文化节日。文化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文艺行街、各类文体项目比赛、蜗牛美食、文艺演出等。“渔里之谣”文化节带动了余新镇农村文化生活的繁荣。为实现“渔里之谣”文艺晚会全部用本镇文艺团队参与表演的目标,该镇在兴建一批镇、村文化阵地的同时,大力组建和培育一批骨干文体团队。全镇16个行政村与南湖街道10个社区结对,借助社区文化资源培育了“一村一品”的文化表演队。余新镇现有蜗牛养殖基地2000多亩,养殖户1800多户,主要集中在黎明、永利、普光、永明等村,年产量达2000多吨,占中国蜗牛总产量的60%,故而2000年被命名为“蜗牛之乡”。作为中国最大的蜗牛生产基地,余新镇生产的“渔里牌”白玉蜗牛迅速发展,以年产蜗牛2200吨、每吨14000元计算,全镇蜗牛年销售收入可达3080万元,特别是蜗牛养殖基地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推动这一特色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黎明村已建立140亩蜗牛良种繁育中心、580亩蜗牛养殖示范基地,良种率达95%以上,科技贡献率70%以上。

下属名村

余新镇长秦村,长秦村系余新镇3个中心村之一,也是嘉兴市郊区的3个试点中心村之一。自70年代初村民建起第一只土窑墩开始,逐步发展起村办企业,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有胆有识、懂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村民也富裕起来了。1997年,7个村企业全面转制。全村现有1650个劳动力,有70%以上从事二、三产业,农民收入65%以上来源于二、三产业。乍嘉苏及沪杭高速公路互通枢纽的建成又给长秦村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全村已规划新建农民住宅区2个,有80多户村民喜迁款式新颖、设施齐全的新居。该村连续4年被列为嘉兴市郊区经济十强村,1998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经济状况

工业经济:全镇98年有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90多家,私营企业60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已形成针织、包装、建材、机电为主干,箱包五金、木制工艺品为特色的块状经济,化工、食品等蓬勃发展的工业格局。梦迪集团列为省三星级企业,产品创出省级名牌;大华包装公司成为浙江省行业最大、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大通机械厂成为浙江省千斤顶行业最大制造厂,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建城集团生产烧结20孔函重空心砖经国家级质量监测,各项指标达到GB13544-92烧结多孔砖一等品要求,已取得(上海市场)可销证。成为华东地区的箱包五金生产销售基地,全国最大的木制工艺品生产基地。
农业经济:余新镇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标准的“鱼米之乡”,除传统农业外,还大力发展三大特色支柱产业,走“特色农业、定单农业、效益农业、设施农业”之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农业是余新镇的一大特色,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尤以耕地多、产品丰而闻名当地。全镇拥有耕地6.34万亩,其中水田5.46万亩,优质糯米1.3万亩,双低油菜13813亩,西甜瓜9370基地,亩产量达800公斤,年销售收入1248万元。甲鱼水产基地,年产甲鱼100万只,销售收入2000万元。蜗牛养殖基地2000亩,年产量达2000吨,销售收入1400万元等,共有7家区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是福华蜗牛养殖开发公司、嘉兴石龟酿酒厂、嘉兴市江南饲料厂、余新农业开发公司、嘉兴市新世纪旅游食品公司、嘉兴禾欣米业有限公司、嘉兴市星火养殖场。此外,全镇还建立了三个科技示范区,即:南洋浜花卉科技园区,面积23亩;南洋浜水果科技园区,面积85亩;白玉蜗牛科技园区,面积680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调整为49:51;全镇蔬菜种植2.9万亩、水果0.15万亩、西兰花等2万亩;全镇全年商品猪养殖量突破20万头,发展养殖食草类动物及禽类150万羽,鹌鹑500万羽,产蛋100吨;新种和改良桑园1000亩,蚕饲养量保持4万张。把握市场导向,开发定单农业:全镇各类种养业示范户100家,争取定单农业年总收入突破1个亿;将蜗牛、西兰花、慈菇、菜心等定单农业争创外汇出口值3000万元;培育50家营销大户,打出“渔裹”品牌。瞄准市场态势,发展特色农业:建有石堰农业外贸蔬菜示范园区,黎明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吕塘特种养殖师范园区和6个万字号农业生产基地;稻田养虾、蟹等面积达到2500亩。

乡镇介绍

余新镇距嘉兴市区7公里,沪杭高速公路和乍嘉苏高速高路在余新镇区西北角交叉开成互通式立交枢纽中心;投资5000万无的嘉余公路已全线贯通,大大缩短了余新与嘉兴中心城市的距离;已开工建设的南湖大道穿越余新镇西侧;镇村公路全部按三级公路标准建成通车,公路网络已经建成;海盐塘七级航道贯穿整个镇城,水陆交通十分方便,余新将成为浙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非常优越的区位条件。余新镇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已成为区位优、特色明、辐射广、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人口集聚度高、镇容镇貌整洁美观、居民生活富裕美满、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从1996年起,余新镇相继被命名为中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文明镇、全国新农村建设明星镇、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全国乡镇管理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镇、全国生态示范镇、浙江省文明城镇、浙江省百强乡镇、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浙江省星火科技示范镇、浙江省综合治理先进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城镇、浙江省绿色城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是嘉兴市的中心城镇。余新镇经济实力雄厚。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80.7亿元,工业61.62亿元,农业4.7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5.03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11.22亿元,上交国家税金总额1.93亿元。余新镇工业门类齐全。现拥有各类企业1560多家,已形成针织、包装、建材、机电、塑料五金、木制工艺、化工、食品等块状经济。余新镇产业优势明显。是中国最大的白玉蜗牛生产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五金塑料配件集散地,浙北最大的包装生产基地,杭嘉湖平原最大茧丝绸生产基地,系南湖区最大的中心城镇。余新镇人居环境怡人。注重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国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园林镇、全国生态文明示范镇。余新镇区位优势独特。1小时交通圈内有虹桥、浦东、杭州三大国际空港。上海、乍浦二个海港。镇内有三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乍嘉苏高速、宁波跨海高速公路。

建置沿革

余新镇形成于清代中叶,抗日战争前,由余贤埭与新社市合并,始称余新。1949年5月后称为余新乡,1956年以原余新、曹王两乡以及余西、长秦的一部分自然村合并为余新乡。1958年10月,成立政社合一的余新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5年10月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的体制。1998年5月与曹庄乡合并,建立余新中心城镇。

乡镇荣誉

浙江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郊区“十杯”竞赛中,获“锦绣杯”、“小康杯”、“新风杯”、“希望杯(科技)”、“安定杯”、“振兴杯”、“腾飞杯”金杯、“丰收杯”银杯;郊区统战工作先进集体;曹庄中心校获全国少先队科技活动先进集体;郊区民政工作先进乡镇、扶贫工作先进乡镇、计生工作“十杯”竞赛中获“求实杯”、个私经济综合考核第二名、农业产业化综合考核第一名、城镇建设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