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云浮市地图 > 郁南县地图 >
东坝镇地图
东坝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东坝镇位于郁南县的东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71公里。东接云安县高村镇,南连宋桂镇,西以南江为界与连滩镇隔江相望,北与南江口镇毗邻。东坝镇交通方便,距广州市车程3小时,距云浮市车程1小时。正在建设中的广梧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并在东坝镇设立出入口,广梧高速公路建成后,东坝到广州车程可缩短至2.5小时。同时,东坝镇紧靠西江,与最接近的南江口码头仅隔28公里,与罗定火车站也仅仅30公里。全镇辖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人口约4.0万。镇域106.9平方公里。镇府驻地滩头,距县城71.6公里。

城镇发展

东坝镇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80个社达到自流灌溉。镇内有高完中1所,教师83个,初级中学1所,教师30个,教学班13个,小学12所,中心校1所,教师68人,具有规模的私立学校2所,东坝镇在校学生共5883人,入学率达100%,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东坝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乡镇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4个,共有医务工作者42人,病床100张。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民健康得到了保障。东坝镇有公务员26人,事业工作人员19人。1999年7月经南充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5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列为四川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经过开发和建设,场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3万人,驻镇单位部门32个,各类企业25家,个体工商户574户,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工、商、贸易重镇。2003年、2004年分别获得南充市委、政府授予的安全示范乡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称号。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五年(1577)置东安县时属晋康都。清代称粗石堡。民国期间改称粗石乡,属云浮县第四区。建国初称东坝乡,属云浮第六区。1958年10月与宋桂合并成立惊天人民公社。1960年4月划归罗定县。1961年4月,罗定、郁南分县后属郁南县。同年与宋桂分开,称东坝人民公社,1983年称东坝区,1987年始称东坝今。镇府所在地大坪村滩头。

民营经济

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领导,是加快东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制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强了发展环境的整治,强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形成了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秩序、优质的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对外开放、广纳贤才、广聚客商的发展格局。东坝镇现有大型页岩机砖厂、加气加油站、三惠食品厂、湖南酒厂、汽车修理厂、大众超市、兴旺复合肥厂、天爱菌业公司、金鹰学校等民营企业20余家。全镇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优势和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加招商引资实效,将一些有项目、有资金、有技术、有前景、有信誉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引进来,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投资400万元的民营学校—金鹰学校已正式启用,投资100万元的万福来超市已正式投入使用,生意兴隆;投资500万元的杨家坝新区开发正在建设中。

自然情况

东坝镇有行政村14个,2个居委会,自然村119个,总户数10633户,总人口32391人,劳动力有20076人。土地面积78.4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2322亩(水田33313亩,旱地9009亩),水面面积12689亩。东坝镇自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发达。东坝镇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蔬菜为主,旱地以种植油菜、经济林果、黄豆、山芋、南瓜、玉米、小杂粮等。油菜单产在全中国居首,豆腐干、拉丝萝卜、苦瓜茶等闻名全中国。

经济发展

东坝镇居民一向以耕种为业,家庭副业以饲养生猪、种桑养蚕为多。外出务工成为经济收入的另一主要来源。2003年,东坝镇工农业总产值1.5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96亿元,年人均纯收入3632元。东坝镇“三高”农业发展迅速,蚕桑已成为镇经济支柱之一,丝绵制品更是远近驰名。2003年产茧2118吨,单项经济收入人均950元。荔枝、龙眼、麻竹、橄榄基地正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突破口。乡镇企业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整体效益明显提高,水泥厂产品已打入广州地铁工地,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300千瓦。陶瓷色料厂、水口电站已正式投产,2002年,东坝镇第一家投资2000万元的外资企业——金泰华塑料制品厂已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并开始生产。蚕桑产业是东坝镇的传统产业,也是东坝镇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税增长、后劲增强的一个重点特色农业支柱产业。2005年12月,东坝镇被广东省科技厅评选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目前,该镇蚕桑的种植面积己达到2.5万多亩,去年全镇产茧6000多吨,产值7000万元,单项人均收入1800元。蚕桑种植面积居全县首位,占全省蚕桑种植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全镇8000多农户中共有7000多户从事蚕桑生产,遍布11个村委会,其中种桑面积达5亩以上的专业户有1600多户,从事幼蚕培育的有120户。有集中连片蚕桑基地2个,其中大坪基地3000亩,龙凤基地10000亩,小蚕共育场2个,年繁育小蚕2000张。镇内有蚕茧加工企业3家,年处理鲜茧1200吨。东坝镇域106.9平方公里,折合16.04万亩,其中山地10.39万亩,耕地1.94万亩。适宜种植水稻、蚕桑、花生、木薯、桑、松等农林作物,水稻面积8000亩。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石、磷矿石等。镇政府属下有两个林场——天马林场和火车林场,总面积约2.6万亩,全部种植松树。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9亿元,比增17%,其中工业总产值2.74亿元,农业总产值2.16亿元,分别增长24.5%、8%;完成规模企业产值1.9亿元,比增10%;财政总收入达462万元,比增20%;国税入库累计达216万元,比增19%,地税入库累计达165万元,比增19.5%;农民人均纯收入5198元,比增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1.1亿元,比增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金融存款额达1.5亿元。

经济发展

东坝镇经济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东坝镇粮、经、草比例达到了14:74:12,二、三产业比重占到农民人均纯收的25%,85%以上的农作物实现了经济型目标。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共有各类企业项目149个,其中个体私营大型企业8家,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东坝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户户通电,闭路电视收看率也达到了98%以上,东坝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今后东坝镇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方向,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关键,强化项目、特色产业、劳务输出、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农村工业化,整体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2007年,东坝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到23470万元,增长12.7%;农业增加值可达到10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