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门镇地图
通门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通门镇以山上林木资源为主,建成用材林、肉桂、笋竹、水果、茶叶、松脂等农(林)业商品生产基地,盛产木材、桂皮、竹笋、茶叶、水果、松脂等大宗农林特产品。通门笋干、甘泉茶在省内外有名气,年产笋干120吨。茶叶、笋干产量居全县各镇首位。有用材林基地12万亩,木材蓄积量位居全县各镇第一位。肉桂基地6.5万亩,年产桂皮850吨,是全县肉桂产量最多的镇。从90年代开始按照市场导向,调整山上林种结构,松杂林减少,果、桂、竹(笋)增加。从1999年起,松脂产量逐年下降。该镇利用水力资源建起冲汉、罗沙、深水河、湾角、旺久等5座水电站,总装机1500千瓦,年发电量500万千瓦时。乡镇企业以资源深加工为主,有:造纸厂、桂油厂、电站、木线厂、木夹厂、木制品工艺厂、木制刨花厂、木器加工厂、茶厂等。2000年,通门镇工农业总产值1180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882万元,农业总产值89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5元。财政收入13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7514万元。通门镇山地面积20.5万亩,用材林12万亩,活木蓄积量30万立方米,耕地面积8302亩,水田面积4376亩。自然资源丰富,林木以针叶林为主,盛产松脂,肉桂7万亩,年产桂皮2500吨,桂油产量100吨。镇内有桂油厂、桂皮厂、茶叶制品厂各1间,现全镇种植沙糖桔2.3万亩,产量7万吨,产值7000多万元。水资源丰富,淡水养殖业正进一步壮大,境内有蓄水量达9600多万立方米的向阳水库,向阳湖面积7千多亩,是淡水养殖的好地方。以7000多亩的向阳湖面积及小流坑市级自然保护区为契机,申报立项开发向阳湖渡假区,向生态产业要效益。全镇建有通门、旺玖、湾角、埇汉、埇梅、双就、深水河、罗沙等九座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80千瓦,年发电量630万千瓦时以上。2008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2708万元,工农业产值15952.3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678万元,农业总产值10274.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5元,比上年4787元增加568元,增长11.87%。2008年,共引进项目6个,总投资额3110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项目3个。2008年全镇完成两税250.5518万元,超额完成县下达的226万元税收任务,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地理资源
通门镇位于东经111°28′,北纬22°59′,地处郁南县西南部,与两广(广东、广西)三县(市)(罗定市、广西岑溪县、苍梧县)毗邻。该镇属典型的山区,山峦起伏,呈西南东北走向。主要河道有通门河,由南北纵贯全境,与东、西两旁支流汇集于向阳水库,经大沙涌流入建城镇。通门河的集雨面积180平方公里,水位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有山地21万亩,是全县山地面积最多的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钽、铌、锡、黑色大理石等。资源丰富的陶瓷泥其中目前还未开采的冲梅三亩坑与广西交界处的陶瓷泥初步探明储量达200多万吨。全市最大的向阳水库面积达7000多亩、蓄水量9600万立方米,座落在辖区内,筹建中的云浮抽水蓄能电站也在向阳库区内,在库区则边有面积5000多亩的小留坑市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十分丰富。有水电站7(其中在座2座),装机容量达1820千瓦。镇内企业有桂油厂、桂皮厂、木粒厂、茶叶制品厂各1间。
历史沿革
原称封门。明代设封门巡检司。民国初称通门乡。后与西宁乡合并,称永安乡。建国初名通门行政村,属第三区管辖。1953年称通门乡。1958年属东方红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1961年从东方红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通门人民公社,确定今辖区。1983年称通门区。1987年称通门镇。该镇是革命老区。
基础设施
2000年底止,县道建(城)通(门)线全面改造成为水泥硬底化公路,开通连接通门至大全环县路路段,形成一条交通大动脉穿越镇境。重新修编了小城镇发展规划,圩镇总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配套建设了市场、通信、邮电、供水、供电、文化、教育、卫生、商业、餐饮等各项服务设施,开通了程控电话、互联网、移动通信,昔日被人戏称的“封门”(交通、通讯等闭塞)成为名符其实的通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县道X474线贯通县城及罗定市,6米宽的通门至广西岑溪市筋竹公路通门辖区路段已全线贯通,各行政村均通实现了村村通硬底化。2000年,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0所,在校学生2000人。有卫生院(所、站)24所,医护人员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