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榆林市地图 > 靖边县地图 >
东坑镇地图
东坑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建设

近年来,东坑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全镇人民群众,依照“南封山、中改水、北治沙,国道沿线兴工商”的“三元一带”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先后争取移民扶贫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集中移民点19个,发展水浇地8600亩,移民6500人,其中小桥畔村移民点搬迁群众500户,平整土地5000亩,是全省最大的整体移民村;完成退耕还林(草)11万亩,水地种草3.5万亩,植树927万株;治理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民办公助水利工程3.8万亩;解决了涉及16个村委3.6万人的水、电、讯等生产生活问题;铺设村级黑色油路40多公里,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西气东输、银太高速公路、11万千伏变电线路相继在该镇境内实施。通过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完成了镇政府办公大楼、粮食储备大楼、电信大楼、卫生院大楼、镇中小学教学、实验大楼等一大批骨干工程建设,建成两个规范化农贸市场,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王贵集团、新田源集团、东方苗圃、远特沙漠矿泉水厂等大型企业纷纷落户东坑,其中新田源集团公司是全省最大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投资7000多万元。

历史沿革

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起源于明末清初。美丽的传说和历史足以说明,东坑之所以形成“二月初二”这个奇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有着“农耕年代”的辉煌。在东坑,有“卢家地,谢家田”的著称。连接寒溪江畔,一条青鹤小河得天独厚地成为当时贯通省城的运输大动脉。广州、东莞、石龙、惠州等货船常到东坑。东坑麻石街卖糖墩成为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的中转码头。蚕桑种养、蔗糖加工、谷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继兴起。尤其夏收夏种之后,一河两岸,斗蟋蟀的蟋寮,连绵一片。其赌馆、烟馆、妓馆昌盛。省港粤剧红伶濒临东坑闹市,载歌载舞,灯红酒绿,人称为“小澳门”。特定的运输环境,特定的农耕需求,谱写成了一曲“二月初二”。传说,“卖身节”是出自东坑塘唇村,有一姓卢的大户,赶着明清之前开耕,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塘唇村前,贴出雇请农耕长工启事。自此之后,形成习惯,没有田地的青壮年斗在“二月初二”这天,坐在塘唇村前的围篱上,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卖身”。接着,这快人杰地灵的宝地于是传出了很多《遇仙记》。传说着天上仙人下凡,到东坑观看“卖身”,并行善事、普救众生云云。比如,《曲磨臂》、《直鱼钩》、《金色的锄头》、《‘东仔’故事》、《糖不甩》、《连天阴天、天必半晴》。神乎其神,真有仙人下凡相助的事。所以,“卖身节”,也有人叫“遇仙节”。越传越神奇。于是乎,“二月初二”这一天,小河岸边、木桥两侧,真是人山人海,远近商贾云集东坑。远者,省、佛、陈、龙从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边乡里,步行而来,说要遇仙,真是盛会空前。走时,人人都要买一件物带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带回去好运。明清以来,一直至今。东坑“二月初二”它曾几经沧桑,这个名为“卖身节”又名“遇仙节”,后改为“翻身节”。近年来,游人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故又名“射水节”。“二月初二”来趁欢乐的人们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身好运。

下辖村

,东坑村新建村陆家山村四十里铺村东胜村毛窑村沙渠村黄家峁村宋渠村伊当湾村硬地梁村金鸡沙村毛团村小桥畔村羊羔山村三岔渠村车路壕村曹崾先村大阳湾村

优越的投资环境

东坑镇基础设施完善,日供水8万立方米,日供电30万千瓦,有11万千伏,22万千伏变电站,现有开通10000多门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开通了INTERNET国际互连网,拥有现代化一流通讯设备。镇内各类专业银行,银行服务网点遍布全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5052男7544女7508家庭户户数3239家庭户总人口(总)14893家庭户男7428家庭户女74650-14岁(总)65550-14岁男34070-14岁女314815-64岁(总)716015-64岁男341115-64岁女374965岁及以上(总)133765岁及以上男72665岁及以上女61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4448

下辖村

,共光村竹园村新东村东坑村富口村榕江村福新村高树村大路村大溪村大新村石塔村丰田村

基本概况

位于县东南。镇驻地东坑村,海拔579米,距县城22.5公里。明属鸣鹤乡在上里,清为六都,民国2O年(1931)建乡,属一区。1990年建镇,1992年扩镇,原白鹤乡、北溪乡并入。面积173.2平方公里,东和文成县接壤(老昌降头山延到1392、1362高地,直至鸡冠花山主峰海拔1178米处为景宁、文成县界,老昌降头立有界碑);东南与泰顺县交界,西邻景南乡、大际乡,北连澄照乡、鹤溪镇。辖东坑、杨斜、北山、竹埠、章坑、徐砻、何村、马坑、罗山、自鹤、深洋、桃源、根底岘、汤北、茗源、吴山头、大张坑、方徐18个村民委员会,57个自然村。人口2289户8292人,其中畲族1891人,占镇人口20.67%,全县畲族人口10.99%,是亩族比较集中的居住地。东坑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白鹤、北溪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东坑镇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建镇13年来,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2990元。生产环境好。草鱼塘林场、大仰林场、源头林场、大白坑林场均在东坑镇境内,活立木蓄积量54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2%。水利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5.5万千瓦,现有白鹤一级电站装机容量2.4万千瓦、白鹤二级电站装机容量1.2万千瓦、大白坑电站、桥下坑电站、西洋坑电站。毛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3.22万亩,高效笋竹两用基地4652亩。交通便捷。云寿52省道、景泰二级公路、瑞东线从境内穿插而过,境内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境内还保存有12坐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