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镇地图
独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集镇建设
集镇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商业门点1千多个,日营销额达50多万元。燕京、天峰等四条主街大道纵横交错、宽阔靓丽,集镇绿化、灯饰,环卫等配套设施完善齐全。独山大市场气势恢宏,风格独特,占地42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建有滨河公园、河滨大道、淠河护堤,是一个集购物居家、办公、休闲为一体的示范小区。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独山小岭头工程将矗立两个高13.819米的盘龙玉柱和40米长、3米高的历史文化长廊及1500平方米的历史人文大观园,届时将成为独山展示对外形象、提升集镇品味的新亮点。自然资源
独山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天馈珍品“六安瓜片”源产于此,香飘四海,并二次“进宫”,成为国宾礼茶;万亩翠竹,装点江山,手工竹艺,行销东南亚;杉木、板栗、柏杨、油茶、蕨菜、灵芝等土特产远近闻名;水稻、玉米、蔬菜、林果等名优农作物享誉大江南北;黄砂、铁砂、石料、花岗岩更是上等优质建筑材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雄奇的“黄巢尖”沟壑纵横,奇石密布,大、小人洞、观音洞、虎头潭神秘莫测,冷水冲千亩生态茶园芳香四溢,横河岭万亩杉木遮天蔽日。与老街上现存的九处红军时期革命旧址构成一条红色旅游风景线。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独山镇
简介:独山镇地处黄梅县东部15公里,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边界线达26公里,105国道、沪蓉高速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版图面积80.6平方公里,是一个集丘工资陵、平原、湖泊于一体的风水宝地。全镇现有在编国家干部35人(其中党委成员9人),辖19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190个村民小组,7008户,总人口35600(其中农业人口28569人),计税面积35527亩,其中水田26286亩,旱地9241亩,山林面积27000亩,水面19418亩。是黄梅县一个有山、有水、有林、有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乡镇之一。2007年以来,新一届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独山镇山、水、林、矿、人文等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做好特色资源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仅矿山资源每年开采量达45万吨,年产值过亿元,上交国家各种税费近1000万元;凉岭中国砖都三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五年后整个工程全部完工,年产页岩砖瓦10亿块,收入过亿元,必将成为华中中国第一大砖都;大源湖鱼、虾、蟹等水产品年产量达80多万斤,产值近1000万元,其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全国各地;独山的苗木花卉、水果梨、杏、板栗、葡萄、山茶等开发前景广阔。2007年,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尤其在独山籍老板大力捐资下,硬化了独山至黄花与安徽省宿松县交界的省际断头公路8.6公里,共投入资金560多万元,独山几代人的梦,多少人的期盼已经变成了现实。全镇乡村公路全部硬化,实现了“一纵三横”交通网络,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7年,独山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2亿元,财政收入98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3160元。行政划分:镇政府驻大坝,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大坝、高岭、麻垄、何上屋、黎冲、尤墩、张福、凉岭、东仓、界子墩、花园、詹大屋、童大屋、云湾、黎岭、周边、柴岭、严庄、枫岭、陈大屋、快活岭、骑龙、东观、柯思湖。
人文旅游
独山是将军的故乡,共和国的摇篮,中国革命的策源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有16位,授予校官军衔的33位。绝无仅有的革命旧址群、神话传说的独山寺、穿云破雾的黄巢尖、神秘莫测的观音洞、凤光秀丽的龙井沟、栩栩儒生的龙虎潭,尽在镇内。绿水青山,风光旖旎,黄巢点将、龙井怪石、虎头深潭、观音迷洞、凤凰奇松、双峰漫雾、将军游芳、王母仙床等景点风光宜人,各具特色,让人称口叫绝、流连忘返;以独山古刹、九公耸秀、望江寺塔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每年吸引海内外近20万香客来此祈福拜谒,香火绵延不断。该镇已初步形成以机场为中心,六安独山机场的拍摄是该剧今年4月底杀青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外场拍摄。正是因为这样的机缘,独山镇附近的不少百姓,不仅可以现场直击空战大戏的摄制过程,有的还入选成为“国军甲”、“鬼子兵乙”等群众演员。以狮子山、九公寨、凤凰松、黄巢尖、龙井沟和集镇红色旅游景点为节点的“四点一线三日游”。已经建成的32家生态旅游农家乐休闲中心,为广大游人提供吃、住、玩、乐为一体的理想去处。社会生活
独山镇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已经建成使用的312国道、105国道、宁西铁路和即将通车的赛诸战备路、合武高速、沪汉蓉高速铁路将拉近独山同世界各地的时空距离,构建独山与东西南北中的快速交通网;镇内4条县乡柏油路、25条通村水泥路已成为连接千家万户、架通白村千组的运输纽带。镇直单位33个,其中包括隶属原县管的下设单位12个。1995年三权下放,2001年机构改革,镇直单位变动,有的合并,即农技、林业、水管、水产、蚕桑5站并为独山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文化站与广播站并为独山镇文化广播电视站,计生办并为计生服务所。即当时所谓的“7站8所”行使执能,实际也不仅有这些单位,其中1993年国合商业深化改革,供销社“租壳卖瓤”变为职工个体经营,粮食、食品、茶叶等站都消声匿迹,有名无实。.现有单位27个,即:独山木竹检查站,独山交通四分局,独山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独山中心派出所,独山地税分局,财政所、电管所、司法所、法庭、人寿保险、工商所、农行、邮政、电信、森工、信用社、农经站、独山中心学校、独山中心卫生院、镇分院、独山中学、林木良种场、实验茶场等。在机构改革中共精减干部职工105人,其中包括退休干部职工50人,下岗职工55人。计划生育年出生率控制在在12.5‰内;现有市级示范高中一所,初中3所,小学23所;乡级医院2家。名人荟萃
独山是革命老区,她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牺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独山境内共参加红军数千人,建国后已被追认为烈士的有530多人;授少将军衔的16人,上校、大校军衔的10多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均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革命英雄:
冯先卓(?—1931),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11月参加六霍起义,后任红4军第11师31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3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被害。
张定贤(1912—1932),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参加革命,曾在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任团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3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于湖北黄安县作战中牺牲,年仅20岁。
吴岱新(1902—1931),号韵香,化名胡一军、王大民、李希圣,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通水冲人。1922年在芜湖二农学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在上海大学转为中共党员。历任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党六安县党部宣传部长、六安中心县委宣传干事、中央红军教导二师秘书等职。1931年秋在湖北英山作战牺牲,时年30岁。’
齐勇(1915—1968),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牌坊冲人。1930年1月年仅16岁的他参加了红军,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任红4军12师35团4连班长、红25军73师219团交通队副队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斗争。后任红73师219团1连连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5团3营营长、新10旅28团团长、太行军区5分区34团团长、中原军区2纵15旅45团政委、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湖北军区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湖北军区宜昌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警区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文革时受迫害,1968年7月1日含冤去世,1979年8月18日平反昭雪。张宜爱(1913—2002),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牌坊冲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后任鄂东北道区特务四大队大队长、红25军手枪团副团长、75师224团连政治指导员、湖北省河口县特务营政治委员、鄂东北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红28军82师244团3营政治委员、特务营政治委员。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间,历任新四军4支队7团2、3营政治委员、9团1营营长、2师4旅11团、5旅14团副团长、2师津浦铁路便衣大队大队长、2师4旅11团团长、山东野战军2纵4旅11团团长、华东野战军2纵4师参谋长、13从37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31军91师副师长、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31军31师师长、20军59师师长、海军陆战师师长、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上海警备区11师师长、参谋长、副司令员、上海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常委、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宗先(1916—1994),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六安独立师排长、红25军75师223团排长、连长、红31军91师276团副团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3~4次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营长、青年纵队第2团副团长、129师第4旅10、11团政治委员、陕甘宁亚绥联防军第4旅771团团长,参加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亚绥联防军第4旅副旅长、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教导旅旅长、第1野战军第6军16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长、军长、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8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强珠(1914—1974),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长生桥村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班长、排长、指导员、营长、决死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山东分队鲁中军区股长、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军区纵队供给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一分部部长、吉林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98年为家乡龙井村捐资22万元,建起一所“六安市强珠希望小学”。
邹德胜(1914—2007),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源潭湾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25军225团班长、游击队队长、红25军74师手枪团分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游击队长、八路军兵站副官、郑太游击队队长、林县独立团4连连长。解放战争日期,历任中原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9旅补充营营长、独山县独立营营长、六合县支队副支队长、六安军分区警8团副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六安县人武部部长、六安军分区武装部副部长、颖上县人武部部长、阜阳军分区参谋长、蚌埠市人武部部长、安庆军分区副司令员、台州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沈清芳(1912—?),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人,1930年参加六安县红军游击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独立团班长、副排长、红军少共国际团排长、红四方面军供给部粮秣员、第4军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排长、连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延安南下干部队队长、鲁中军分区后勤部辎重营长、华东野战军兵部部辎重团团长、南下干部队副队长、淮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江淮1分区供给部部长、淮南矿区警备司令部供给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淮南矿区警备司令部供给处处长、公安总队参谋长、皖北公安总队参谋长、安徽省阜阳公安大队队长、怀宁县兵役局局长、中共怀宁县委书记处书记。1959年晋升为上校。
林友军(1916—?),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盆冲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战参谋、股长、科长、副团长、支队长、团长、航空站长、校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委员、地委书记、军区空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4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军方面军长征百团会战、五月反扫荡、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黄祖清(1929—1998),男,独山镇同兴寺双峰村人,1929年入伍,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
时代英杰:
陈传林,男,1954年8月生,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游芳冲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残疾人。1975年元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在同兴寺初中任代课教师,1983年至1986年任游芳冲小学教务主任,1986年任校长至今,1998年转为国家教师。1995年9月经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批准,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颁发“优秀教师”奖章;1996年获曾宪梓教育资金二等奖;2000年4月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十佳人物”称号;2003年国家人事部、中国残联协会授予“自强模范”称号;9月8日在北京参加残疾人代表大会期间,受到了胡绵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4年获安徽省“希望工程园丁奖”。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参加了省、市“优秀共产党员报告团”,并进行了省内巡回演讲。突出成绩是:1986年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使全村入学率达100%;2001年,多方争取资金120万元,建盖起2029平方米的含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教学大楼,占地7049平方米的“游芳冲希望小学”目前亦属全区小学校舍的顶极工程。
王永法,男,现年45岁,企业家,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街道办事处张冲村民组人。现任安徽省中兴公司建筑业董事长。拥有3.5亿元资产,下设4个公司,50个项目库,近1万个工人和管理人员,年生产总值达6000万元,纯利润1000万元以上。“独山现代城”的开发即是他斥巨资1.6亿元兴建。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十大优秀青年创业杰出代表”。
历史名人:
王大堃,独山镇人。册名淮琛,字厚斋,前清附生,留学日本中央大学法学士,宣统己酉应学考试中式举人,庚戌廷试二等录用七品小京官,签分大理院,民国纪元后,历任司法部参事民事司司长,兼司法官考试典试委员,云南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吉长铁路局局长,湖南高等检察厅检察长,河南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兼狱官考试典试委员长,安徽政务厅厅长,江西高等检察厅检察长,江西监狱官考试典试委员长,司法部刑事司司长兼最高法院首席检察官司法刑政部刑事司司长,司法官考试典试委员司法官考试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察合尔高等法院院长,后任国民政府中央法院评事。其女业宁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