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菏泽市地图 > 巨野县地图 >
章缝镇地图
章缝镇相关地区地图:

相关信息

惜水如金山东巨野县章缝镇燕洼村战旱魔,章缝镇山东巨野县章缝镇燕洼村13岁的刘春兰,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她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记忆中的村子,四周河里都是水,水里游着小鱼……”但近三年她始终没有看到小鱼。6月9日,她和70岁的奶奶在家,家里其他人都到田里抗旱保苗去了。她告诉记者,河里如果有水,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这么累了。走在鲁西平原,田野中随处可见烈日下汗流浃背的农民。成武县大田集镇大崔洼村的崔保河家里的井已经断水13天了,但他正忙着修理地里的机井。他告诉记者,机井用上一个小时就提不上水来,他想让维修人员将井底清理一下,多上些水,周围四五十亩棉花还等着浇呢。而在巨野县营里乡东南地区,50口以上的新机井正在同时开工。麦子收获后,种玉米成了农民最头痛的事。在“单县地下水漏斗”中心地带的莱河镇丁楼村,沈明学将从亲戚家要来的一车水,用水桶浇到一个个土坑里,然后赶紧放上两粒玉米种子。他说,这样至少可以保证玉米能长出苗来。可以同时看到,不少农民将水运到地头,在一垅春玉米的根部开一个小水沟,让水缓缓流到玉米根上,怕水蒸发又赶紧用土填上小沟。在单县终兴镇可以看到,往年大水漫灌的棉花地,今年农民采用聚氯乙烯水龙带浇灌。将整块地分成一个个的小畦,一个畦一个畦的浇,生怕浪费一滴水。村民赵战胜告诉记者,这样一亩地20方水就够了,否则要上百方水。沿220国道两侧农田里,农民正在抓紧建设喷灌和滴灌设施,一些地块滴灌和喷灌已经投入使用。据了解,菏泽全市已经新打机井4630眼,抗旱浇地862万亩。50万抗旱大军,挥汗如雨,在罕见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不懈地努力着。

下辖村

章西村东王堂村章北村燕洼村章东村营子村东刘庄村重集村姚庄村许沙窝村徐庄村西李庄村东王庄村西杨庄村郭刘庄村官李庄村杨邢庄村路庄村花园村南王堂村姜村肖楼村高坊村寨李堂村孙庄村蒋庄村马庄村张海村潘庄村寨张庄村雷庄村高庄村前谷庄村西王庄村后谷庄村豆刘庄村冯庄村北王堂村樊楼村杨李庄村曹海村大刘庄村东江庄村西姜庄村前仓集村后仓集村前毕庄村程庄村北张庄村

区位优势

章缝镇地处平原,交通便利,距日东高速公路15公里,距离京九铁路线二十公里,距巨野煤矿15公里。聊商公路、章营公路横贯全镇,章羊公路纵穿东西。通讯业飞速发展,全镇49个行政村全部通电话,联通、电信在章缝建立了信号接受站,手机信号强,联系方便,章缝变电站总容量达到1.3万千伏安,对投资办厂的企业完全有能力进行电力供应。

历史沿革

巨野章缝镇,古系沼泽之地,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就有氏族部落聚居。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泽“农耕渔猎”。西汉前,就已有“桑麻之业”。巨野县设置于西汉初,至今有两千余年历史。夏商时期,巨野地属徐州北境;西周至春秋为鲁国西境,是鲁哀公西狩获麟之地;战国时属宋,后改属齐国;秦属砀郡;汉至三国时期属山阳郡;晋至南北朝为高平郡;隋朝时期,巨野分属郓州、曹州和金乡县;唐至五代属河南道郓州;宋归属济州;元明时属济宁府、兖州府;清雍正十三年改属曹州府;民国十七年为山东省直属县;1953年归属菏泽专区;1958年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改归菏泽专区,2001年菏泽专区改为菏泽市,巨野县属菏泽市管辖。

地理位置

章缝镇章缝镇地处山东省巨野县南部20公里处,全镇共辖49个行政村,4.1万人,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德商公路、章营公路横贯全镇,章羊公路纵穿东西。盛产小麦、棉花、玉米、果品、蔬菜等农产品。是山东省优质棉生产基地,年均棉花种植面积5万亩,棉花总产8.3万担。近年来,章缝镇的民营经济特别是粮棉油加工业、建材加工类企业、金属加工业、果蔬肉类贮藏业得到迅速发展。

人文历史

章缝镇人文风情巨野章缝镇,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是春秋“西狩获麟”之地,秦末彭越起兵之所,近代著名的“巨野教案”亦发生于此。西汉建县,唐武德四年置麟州,故巨野又称麟州。巨野章缝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秦末汉初大将彭越、三国曹魏大将李典、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苏门学士晁补之,清末武状元田在田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境内现存古昌邑城遗址、《皇览》所载的蚩尤墓、春秋时期的麒麟台、战国时期的齐鲁会盟台、有鬼斧神工之誉的金山秦王避暑洞、芳龄千载的永丰塔、世称“文绝、书绝、碑绝”的屏盗碑及明代建造的大成殿等众多名胜古迹。巨野章缝镇,近圣人之居,沐玄歌之化,是一片丰厚的文化沃土,留下了众多的珍贵文物。1977年发掘的红土山西汉昌邑王刘髆墓出土玉璧、青圭、玉具剑,代表了中国制玉的最高水平。巨野石佛寺北齐造像刊经碑,碑文出现了4个简体字,是迄今已知的年代最早的简化字,从而把我国出现简化字的历史推溯至南北朝时期。巨野章缝镇,民间艺术十分繁荣,是全国著名的“戏曲之乡”、“农民绘画之乡”和“武术之乡”。流行在巨野的剧种较多,主要有山东梆子、河南豫剧、枣梆、大平调、四平调、柳子戏、两夹弦等,民间的“大姚班”、“田家班”等均系当地古老戏班,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巨野的书画艺术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现有国家级美协会员1人,省级会员20多人,市级会员900多人,专业从事绘画艺术人才1500多人,形成了“家家溢墨香,户户绘新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巨野武术文化源源流长,自宋代始就已成为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多数村庄都有一两处习武场,习武强身已成为广大群众农闲时的娱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