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塘镇地图
二塘镇相关地区地图:
下辖村庄
二塘镇下辖村庄有:沿海村产底村果花村茶山村,明洞村新合村铁营村中山村,议山村发山村梅花村艾家坪村
财政金融
20世纪70—80年代,镇财政收入主要是农业税,80年代后期,采矿业和个体工商业发展较快,工商税与日俱增,财政收入增加,90年代,蔗糖生产发展迅猛,甘蔗特产税成为镇财政收入的大宗。1990年,财政收入为120万元,1995年为150万元,1999年和2002年分别为598万元、612.78万元。城镇设有农行储蓄所1个,信用社1个,储蓄存款余额:1999年末698.78万元,2002年1540万元。
自然环境
二塘镇境内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东部属山区地带,呈南北走向,是大瑶山余脉,山岭连绵,西南低丘陵起伏,中部较为平坦,是主要农业耕作区,整个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境内最高山峰是古情山,海拔809米。主要河流有黔江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从北向南,流经境内长6.83公里。大琳秀江河自东向西南流入武宣镇境内,全长约15公里。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水稻土次之,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猛、重晶石等,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大琳九岩、屯岭、水村、六峰山、风门坳、大坪桐等地带。
城镇建设
二塘镇自古以来是南来北往商贩的聚集点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有黔江河流经,国道209线贯穿境内南北,水陆路交通便捷,二塘圩场始建于1932年,是大地主黄肇熙所建,圩亭两排,砖木结构,面积1080平方米,一直沿用至今。1993年投资70多万元建成新市场一栋二层,面积2350平方米,1999年5月被列为咱治区小城镇府综合改革试点镇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开发区第一期开发面积202亩,年投资220万元,在开发区建设农贸大、小市场两个,面积4000平方米,预计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开发区农贸市场建成使用后,为繁荣二塘经济奠定基础,城区面积将从目前1.5平方公里扩大到2.8公里。城镇人口从3100人增至5080人。2002年个体商贩500余户,从业人员1200人。商品有猪仔、牛、谷、米、杂粮、油、家具、家电等,牛交易市场,每圩日交易量达100—150头,成为全县最大的一个牛市场,赶圩者除该镇和邻近乡镇、村群众外,还有柳州、象州石龙、金秀、贵港等县市客商。圩日赶圩人数0.6万人—1.5万人,贸易成交额1.00万元—1.5万元。城镇居民住房78%以上,农村住房79.5%以上实现钢筋水泥结构楼房化。2002年,建房农户有251户。
建置政区
二塘镇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1.5平方公里。自古以来,二塘以聚落于陇村、平畚两塘而得名。1949年称二塘乡,1957年称二塘区,又名第三区,1958年1月称二塘乡,同年12月改称为二塘人民公社,1984年复乡,称二塘乡,1996年4月撤乡改镇,为二塘镇至今。2002年全镇辖小林、大琳、水村、波耀、禄当、双桂、七星、四通、眉山、石苟、羊眷、平田、上召、乐业、甘岭、麻碑、渠盏、陇村、樟村、朗村、光山、二塘22个村民委员会53个自然村屯。总人口48160人,其中农业人口45320人,非农业人口2840人;汉族37179人,占77.20%,壮族等少数民族10980人,占22.80%。
建置沿革
1953年析设鸡场、新胜、新合乡。1958年撤乡并入二塘公社。1961年析建新合公社。1984年改置新合、梅花乡。1991年合并置二塘镇。
文体卫生
1985年8月,开办二塘电影院,1981年,镇设广播文化站1个,图书馆1个,卫星接收地面站8个,镇图书馆舍面积186平方米,内设53多个阅览座位,书量1.5万册,报刊45多种,年均接受群众来馆学习118万人,借阅图书0.8万册以上。1958年镇设立中心卫。生院1个,计划生育服务所1个,村民委合作医疗所22个,从业人员45人,2000年9月该医被评为国家乙级甲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