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红河州地图 > 元阳县地图 >
逢春岭乡地图
逢春岭乡相关地区地图:

招商引资

充分挖掘优势资源,以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全乡经济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2007年,与元阳县富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为期50年的逢春岭河全流域水力资源开发协议,促成了一、二、三级电站的开发建设。整个工程预计投资4330万元。第一期工程逢春岭河三级电站正紧张有序施工。引进个私老板对沙仁寨红砖厂进行产房、设备升级改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年生产能力已达1000万片红砖,企业效益日益增长。

社会事业

卫生工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08年上半年,乡参合农户5185户,参合率达81%,25234人次获得了医疗补偿,共报销医药费31.21万元,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了乡内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上级业务的部门精心指导和检查后,查缺补漏,林改工作的外业、内业、归档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教育事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两免一补”政策惠及3849名学生。2007年中小学教育取得可喜成绩,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初成绩名列全县第三的好成绩;2008年县中考成绩名列县第一、初成绩名列全县第四的好成绩。
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研究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组织实施了革命村、骂尖等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乡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农业与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得到增强。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实现“应保尽保”的救助目标,乡成立了五支工作组深入村寨,对农村居民贫苦状况进行了认真摸底调查,确定救助对象,确保了低保金稳定有序发放。2007年,发放低保金201.3万元,共有6001人享受到了党的“阳光财政”。

农村经济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87万元,增速10.4%,财政收入40万元,增速33.3%。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5228万元,增速11%;农民人均纯收入1093元,农业工人生产总值完成4879万元,增速9%。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3886亩,其中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播种面积占41.9%,粮食总产10301吨,农民人均有粮310公斤。全年大生畜存栏7457头,生猪存栏19430头;出栏565头,生猪存栏19430头,在栏10950头,家禽存栏34897只,出栏31470只,实现肉类总产969吨,畜牧业产值948万元。全乡的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民族节日

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壮族、傣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123人,占总人口的59.76%。民族节日有矻扎扎节、新米节、十月年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07年,辖13个村民委员会,104个自然村,144个村民小组。2007年逢春岭乡各村委会基本情况:村委会总户数总人口所辖自然村逢春岭7353289逢春岭、向阳、逢春岭中寨、三家、革命、哈尼老寨、哈尼新寨、老邬族寨、管家坟、马鞍山大鱼塘4001742大鱼塘、唐家寨、胡家寨、小鱼塘、岩峰洞上寨、岩峰洞下寨、期底簸曼过6002609曼过、哈尼寨、卜族寨、枯补上寨、枯补下寨、骂哈口上寨、骂哈口中寨、骂哈口下寨、复兴寨骂尖6172989瑶山、瑶人寨、芦子箐、哨上、阿底簸老寨、阿底簸新寨、田头、麻栗寨、阿所寨、苗族大寨、那阿、错么平寨、错么新寨、骂尖、骂夺稿吾卡4041739稿吾卡、冲洒、老古底、沙人寨、稿吾卡三家、芒课黄草坪3351434黄草坪上寨、黄草坪中寨、黄草坪下寨、苗寨、烂滩坡上寨、烂滩坡中寨、烂滩坡下寨、芒板卡里卡6462913卡里卡、江南博、咪居坡、吗机、吗机哈尼寨、大冲子、秀水、高家寨凹腰山5812680凹腰山街、凹腰山小寨、姚家寨、卡沙迷下寨、卡沙迷上寨、汉族寨、吗肥坝思6102678坝思上寨、坝思下寨、勐多、勐多下寨、垭口、伙倮冲汉族寨、伙倮冲哈尼寨岩子脚3931894老木厂、火山、沟边、牙独迷上寨、牙独迷下寨、岩子脚、团坡老曹寨6072796老曹寨、哈尼寨、新寨子、坝努、吴家寨、陈家寨、罗家寨独家3481548芨芨坡上寨一队、芨芨坡上寨二队、芨芨坡下寨、小马槽、独家上寨、独家下寨、独家中寨尼枯补7563118尼枯补老寨、尼枯补中寨、茅草坡汉族寨、茅草坡苗族寨、三板桥、尼枯补新寨

医疗卫生

逢春岭卫生院成立于1956年10月,占地面积3048平方米,建筑面积1143.65平方米,设病床18张,下设骂尖、稿吾卡、曼过、卡里卡、大鱼塘、坝思、尼枯补、独家、老曹寨、岩子脚、黄草坪、凹腰山、逢春岭13个村卫生室。2006年,有职工8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护)师3人,医(护)士2人,行政后勤1人,分设门诊部、住院部,内设内科、外科、妇产科、注射室、药房、防保科等科室。2005年门诊8177人次,出院88人次,治愈好转率95%,业务收入9.4万元。1990年被州卫生局授予“文明卫生院”称号。截至2006年,全乡设计生服务站1个,零售药店3家,个体诊所1个,有乡村医生2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