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地图
奉节县相关地区地图:
通讯
邮电通讯网络健全,全县已开通国际国内直拨程控电话8万门,建立GSM数字移动基站84个,BP站6个,覆盖率达到100%。县城及各区均实现了通信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服务规范化。重庆市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西首和库区腹心,东临三峡大坝,西靠重庆,南连张家界,北接西安,是渝东、陕南、鄂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4099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是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和绝世奇观天坑地缝所在地。
土地资源
奉节县幅员面积4099平方公里。全县耕地1228636.2亩,园地81863.5亩,林地3142956亩,木草地431506.3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5021.3亩,交通用地25659.9亩,水域141516.7亩,未利用地880369亩。全县林业用地202754.4公顷,其中有林地111807公顷,占林业用地的55.14%;疏林地9119公顷,占林业用地的4.5%;灌木林地54671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6.96%;未成林地8423.2公顷,占林业用地的4.15%。立木蓄积232052.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4%。
特产资源
奉节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水能蕴藏量51.4万千瓦。吐祥太和的地下水,是一种优质饮用矿泉水,定名为“太和矿泉水”,已成为渝东地区有名的矿泉水品牌。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硫铁矿、钾、铝土、石英石、石灰石、海泡石、大理石、皂石等30余种矿藏,煤储量丰富,含硫量低,发热量高,价格价格便宜,远销湖北、湖南、江苏、上海、韩国等地,成为奉节的一大支柱产业。奉节盛产柑桔、药材、蔬菜、蚕桑、烟叶、茶叶等名优土特产品,脐橙、茶叶多次获得全国金奖。奉节脐橙驰名中外,在全国水果评比中多次名列第一,年产量达10多万吨,畅销海内外。奉节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植物有244科、1285种,动物有165科、558种。珍稀动物有:大鲵、獐、豹、麂、野猪等。珍稀植物有:水杉、银杏、领椿木、莲香树等。森林覆盖率2010年达41.1%。奉节地处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瞿塘峡自白帝城至大溪,全长8公里,在长江三峡中最短、最狭、最雄奇,气势磅礴的夔门已成为三峡的标志性景观。世界奇观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龙桥河位于奉节南岸,据中国、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的地质探险考察队考察,天坑、地缝、龙桥暗河均为世界第一,天坑地缝景区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县境内还有历史悠久的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永安宫,诸葛武侯的八阵图遗址,诗圣杜甫的西阁等景点,众多历史和自然景观,使奉节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一、综合经济,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第一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三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31∶25∶44,按常住人口计算,实现人均GDP达3957元,比上年增长13.77%。2004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9.0万人,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33.19万人,比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6.76万人,比上年增长3.0%;第三产业9.05万人,比上年增长3.7%。城镇从业人员12.44万人,新增从业人员0.5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5%。二、农村和农业经济,奉节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红苕、洋芋、小麦、油菜、蚕茧、烟叶、蔬菜、药材、水果、茶叶等。2004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农业总产值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粮食总产量42.91万吨;林业总产值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牧业总产值6.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生猪出栏72.05万头;渔业总产值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进一步推进,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一批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汀来泡菜、荣兴兔业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已达到规摸以上。2004年末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达26家,比2003年新增10家。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三、工业经济,奉节工业以移民迁建和对口支援为契机,实施破产关闭,加强资产重组,淘汰了一批规模小、污染大、亏损严重的落后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建材为骨干的工业产业。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规模以下工业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煤炭行业,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大好势头,销售价格一路上扬,经济效益节节攀升。全年完成煤炭产量433万吨,比去年增长31.6%,创历史新高。民营经济不断壮大,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全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97%。个体工业和工业企业共2743户,其中个体户2504户,企业239户。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97.9%。近年来,在库区移民的推动下,建筑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移民迁建任务基本完成后,建筑业平稳发展,增幅有所回落。2004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25亿元,比上年下降12.7%。年末建筑企业26个,新增8个。建筑业从业人员0.46万人。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全面降温,投资结构更趋合理。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01亿元,比上年下降21.6%。随着移民迁建工作进入尾声,固定资产投资告别了几年来的持续高位增长的基本格局,投资结构由移民住房迁建转向扩大再生产性投资。农、林、牧、渔业投资0.38亿元,工业投资7.34亿元,交通、邮电业投资5.44亿元。交通邮电业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又一新的亮点,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32.3%,占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2%。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渝巴路、长江大桥、万宜高速公路奉节段相继开工建设构筑起安全、快捷的交通网络。青莲溪水库、天然气工程的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2004年全县2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总额10.6亿元,竣工项目17个。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建设工程都进人实质性阶段。全年民间投资8.6亿元,比上年增长54.5%,提高40.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3.0%。五、财政和金融,财政收人平稳增长,财政支出合理控制。2004年实现财政收人2.3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180%,财政支出在保证工资支出和社保、教育、卫生、农业等专项资金足额如期到位比上年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合理打紧开支,全年财政支出5.1亿元,比上年下降32.4%。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合理增长,金融业运行平稳。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80亿元,比年初增加45512万元,增长15.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38亿元,比年初增加4741万元,增长2.9%。
交通
全县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准备改线的210国道和渝巴高等级公路在县境内纵横交错,并背靠206国道、318国道,县内通车里程6000余公里;黄金水道长江横贯县境43公里,港口年货物吞吐量400多万吨,居重庆市第二位。
水利资源
奉节县水利资源比较丰富,长江横贯境内43公里,朱衣河、草堂河、梅溪河等主要河流6条,流域面积5406.6平方公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同时,全县大力兴办水利事业,拥有水库49座,其中小(一)型4座,小(二)型45座,水库总库容144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33.1万立方米,有效灌面5.46万亩;有山平塘5966口,蓄水量2455万立方米,有效灌面6.43万亩;修引水堰2221条,年引水总量1917万立方米,有效灌面3.41万亩。奉节是农业县,大宗农产品有稻谷、玉米、红苕、洋芋、小麦、油菜、蚕茧、芝麻、烟叶、蔬菜、药材、水果、茶叶等。199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637万元(现价)。粮食产量390166吨,油料产量10040吨,烟叶产量2312吨,茶叶产量136吨。奉节县境内森林覆盖率约18.2%,主要树种有光皮桦、马尾松、华山松、杉木、柏木和栎类等。畜禽产品以猪、牛、羊、鸡为主,1998年,全县猪肉产量49760吨,水产品产量1756吨。奉节脐橙是国优水果,4次荣获全国优质水果桂冠,1998年,全县水果产量71962吨。“夔州牌晒枣”、“杜甫晒枣”分别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和轻工部优质产品奖。茶叶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文化
奉节县现有图书馆、文化馆、文工团、电影公司、新华书店、文化稽查队等6个直属文化单位和白帝城博物馆。群众文化团体有文学协会、民间文学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中国奉节网是奉节唯一新闻网,由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奉节县委宣传部承办,是奉节的第三大新闻媒体。网站的文字、图片、视频和互动功能齐全,现包括“奉节要闻”、“舆论监督”、“诗城原创”和“诗城论坛”等43个栏目。它能及时的发布奉节新近发生的大事。奉节是竹枝词的故乡,至今这种乡土风味浓郁,情韵悠长的民歌仍在广泛传唱。经夔州刺史刘禹锡摹仿学习,加工整理,竹枝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据了一个显赫的位置,被誉为“诗之国风,词之九章”。“千重巫峡连巴峡,一片渝歌接楚歌”。竹枝词盛行于唐代夔州地区,后经湖湘而吴越而两广,遍及全国,远播欧亚,到清朝进入鼎盛时期。竹枝园陈列之文人竹枝词勾勒出竹枝词自唐刘禹锡而滥觞,(有学者认为杜甫及其《夔州歌》应为文人竹枝词的首创者、首创诗。)经白居易等,到宋范成大、苏轼、苏辙、孙嵩、李埴,元周巽,明杨慎、何白、高启、王廷相、费尚伊、张楷、曹学佺、王叔承、沈朝焕、王夫之、何景明、贺覆征、许景樊(女)、成氏(女),清易顺鼎、罗宏备、戴纶喆、董榕、谷际岐、何人鹤、熊赐履、钱林、恭维翰,现代肖劳、夔州人胡焕章等文人创作竹枝词的历史脉络。“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竹枝词中最为著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