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奉节县地图 >
永乐镇地图
永乐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永乐镇原址永乐村,以永乐村而得名,晋时叫胡空堡,明时称永安,后改称永乐,即永定安乐之意。1948年7月设永乐区公署,辖四乡,1961年成立永乐人民公社,1976年由永乐村迁街白村,1984年政社分设时以原永乐人民公社辖区设立永乐乡,1998年3月28日撤乡建镇后称永乐镇。镇内彬底、高安两条公路贯穿全境,168条镇村道路全长138公里,四通八达。是彬县和陕甘两省交界处最古老,较繁荣的镇。

地理位置

永乐镇位于雷山县东南部,省道炉榕公路贯穿镇境,镇政府驻地距县城55公里,距州府凯里97公里,良好的区位优势与优势的气候条件为永乐镇发展种养殖业,饮食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拥有”永乐饮食一条街的”美称,是省政府确定的“双百小城镇”之一。

大地原点的整体设施

由中心标志、仪器台、主体建筑、投影台等四大部分组成。高出地面25米多的立体建筑共七层,顶层为观察室,内设仪器台;建筑的顶部是玻璃钢制成的整体半圆形屋顶,可用电控翻开以便观测天体;中心标志埋设于主题建筑的地下室中央。建成后不久,“大地原点”还增设并施测了国家基本重力点和天文基本点。步入地下室,不大的空间里透着一丝静谧,居中的是一座正方体的红色大理石基座。为了保证原点的稳定性,基座下灌注有4根13米高的水泥桩柱,直达地球内部岩层。大理石基座的中心部位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的标志。标志中部还有一个直径2厘米的微凸的半球面,球面上刻有一个“+”字。这个“+”的交点就是原点,也就是我国地理坐标经度与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坐标为东经108°55’、北纬34°32’,海拔高度417.20米。

概况

永乐镇位于彬县县城北部边沿,东经104°6'、北纬35°14'、距县城39公里,东邻旬邑县底庙镇,西连本县西坡乡,南隔红岩河与本县新民镇相望,北界以四郎河与甘肃正宁县宫河乡接壤,平均海拔1200米,地势东高西低,境内塬、咀、川、沟俱全,塬面开阔,总面积75.5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81个村民小组,4887户,20573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0268人),总耕地面积35567.3亩,人均耕地1.8亩。

生态农业大循环初步形成

如今,优质小麦、温室蔬菜、高效芦笋、畜牧养殖、优质玉米五大支柱产业正在形成,其中,温室蔬菜、畜牧产业在全县乡镇中排名第一;金太阳杏、柿子、花椒、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特色产业初显效益;由专业协会牵头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已具雏形;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的推广应用,使节能、高效、无公害的生态农业大循环初步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35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拓开了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

历史沿革

1940年设中山镇,1949年11月新设为城关区,1956年更名为县直属永乐街镇,1958年设为城关人民公社,1982年改称乾佑公社,1984年更名为永乐镇,1992年9月升级为区级镇。1996年底,全镇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154人;辖青槐、高潮、北城、镇城、县河、茨沟、青河、安山、山海、山中、庙坡11个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64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县城南新街。1997年5月,撤销长哨、午峪、锡铜3个乡,并入永乐镇。原午峪乡1949年11月建乡,1956年划归县直属,1958年设为午峪管理区,1961年至1984年5月为县直属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称午峪乡后划归永乐区管辖。位于镇安县东北部;总面积106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乡人口7641人,辖乡邻、太山、中合、青铜、金铜、金盆、中厂、胡岭、王家坪、新衣、新庄、金花、花甲、仓河14个村、66个组。乡政府驻马家沟,距县城5千米。1997年5月,将午峪乡辖区并入永乐镇。原锡铜乡1949年11月建锡铜乡,1958年设为锡铜管理区,1961年设锡铜人民公社曾受柴坪、云盖区管辖,1984年改称锡铜乡后划归永乐区管辖。位于镇安县西南部。面积59.3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乡人口3449人,辖杏树坡、东河口、锡铜、班家岭、猫耳沟、鸳鸯池6个村、30个组。乡政府驻金华沟口,距县城35千米。1997年5月,将锡铜乡辖区并入永乐镇。原长哨乡1949年11月建乡,1958年设为长哨管理区,1961年设长哨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长哨乡后划归永乐区管辖。位于镇安县南部,乾佑河东岸;面积84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乡人口4116人,辖朱家梁、小西沟、沟沿子、八亩坪、驼羊沟、桑树坪、杨家河、孙家碥8个村、40个组。乡政府驻八亩坪,距县城16千米。1997年5月,将长哨乡辖区并入永乐镇。

概况

永乐镇位于长江大桥南岸,素有奉节县南大门之称,与县城隔江相望,为奉节县南岸的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全镇幅员面积156.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91个合作社,8955户,35000多人,有林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8%,海拔在116米至1416米之间。2009年全镇实现农民总收入达216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人均纯收入4579元,比上年增长780元;粮食总产量16266吨,比上年增长161吨;脐橙产量达15451吨;生猪26200头;家禽96000只;劳动力转移623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以内,九年制义务教育辍学率、计划生育率均达到奉节县党委、政府考核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合格,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