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木乡地图
枫木乡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条件
地势以东南向西北走向的四个山脉下延为四道山原,间以三条较大的溪流组成,东南高西北低,山峦相望、沟壑纵横。最高处为大花尖,海拔1769米,较低的街上组1040米,年平均气温12.4℃,年平均降雨量1350至1400毫米,无霜期179至218天。枫木乡是石柱县典型的边贸集镇之一,是一个地广人稀,幅员辽阔,物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达75.7%),是一个风景益人、景色秀丽、交通条件十分方便的好地方,三大经济支柱支撑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即:药(中药材)、畜(畜牧业)、菜(莼菜)。享有“中国黄连之乡”和“土家民歌之乡”之美誉。
风土人情
枫木人憨厚诚实、性格豪爽、助人为乐、热情好客,蕴藏着浓厚的土家风情。爱唱山歌啰二调、喜打锣鼓丢马锣,红喜说吉利、白喜唱孝歌,自编自演,自行其乐。花腰带、花围腰、花枕头、花帐帘、花背带、花帽、花鞋、花鞋垫。全凭土家妹子千针万线刺绣而成,图案新颖,栩栩如生,其工艺精湛简直是巧夺天工,是手工制作之珍品。是整个渝东南地区至今保存土家风情民俗较为完好的“土家民俗民歌之乡”。三大产业强支柱,一幅蓝图绣枫木。相信在枫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万余土汉人民的共同努力,枫木这块风水宝地一定会以更加优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成为石柱县东大门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非公企业
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共引进资金400万元,建成了枫木页岩红砖厂、石鱼莼菜加工厂、“晶绿”莼菜加工厂为龙头的建筑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厂5个。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投资178万元,全面完成了中心校和各村校的“普九”排危,顺利实现了“两基”“普实”的全面达标;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投资50万元,修建了昌坪、石鱼、莲花等村级活动室;投资200多万元,对场镇的滑坡进行了治理,使居住在场镇的机关干部、教职员工、住校学生以及街上居民和外来务工、经商等共1200人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投资40万元解决了国峰村画龙组、国峰组,莲花村十连组,枫木场镇共3500余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特色资源
枫木乡中药材品种繁多,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黄连、黄柏、厚朴、杜仲、金荞麦、山株萸等;野生中药材主要有天麻、党参、金银花、石菖蒲、鱼腥草等。1、黄连:枫木历来就是黄连生产的原产地。它在枫木乡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今天,它仍然是枫木农村经济的骨干支柱项目。全乡每年新栽黄连2500亩,在地面积达13000亩,年收获黄连2500亩,年产量500吨以上,农民收入2000万元。2、三木药材:目前拥有黄柏3000亩,厚朴1200亩,杜仲500亩,山株萸300亩。3、金荞麦:2005年金荞麦落户该乡,试种50亩。2006年已在全乡推广,种植面积达650亩以上。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生产,使农民的钱袋子渐渐的鼓了起来,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枫木乡草场资源十分丰富,畜牧业发展方兴未艾,肉牛年存栏6000头,出栏2500头,2005年成立了肉牛专业合作社1个;山羊存栏4000头,出栏3000头;全年畜牧业收入达830万元,是全县有名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基地乡之一。2003年至今,全乡共种植莼菜2800亩,年产鲜莼菜2000多吨,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西欧等国,菜农年纯收入达800万元。现有黄水供销有限公司新建的“石鱼村莼菜加工厂”和石柱县粮油经贸有限公司新建的“晶绿”莼菜加工厂,成立了“石鱼村熟田莼菜专业合作社”和石鱼村的“石鱼莼菜专业合作社”。2005年石鱼村熟田莼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县“十大亮点之一”,年底被评为创新工作先进单位。
公路交通
枫木的交通十分便利,可谓四通八达。全乡7个村33个组,组组都通公路,与外界联系十分方便,其中:石垫路由油草河入境,经昌坪、莲花、风竹三个村通达湖北鱼龙省界,境内公路全长20公里。还有枫木至冷水的的枫冷路和通达7个行政村的村道路都非常畅通,形成了以枫木为中心的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