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石柱县地图 >
冷水乡地图
冷水乡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

(一)人口:2002年冷水乡村组建制调整后,年末天河村有439户,1525人;八龙村有334户,1262人;河源村有312户,1098人;太平村有272户,1004人;玉龙村有316户,1021人;乡级机关48户,60人。其中乡级机关男性人口48人,女性12人。共计5936人。在这5936人中,5岁以下的413人,占总人口的6.9%,6一17岁的1317人,占总人口的22.2%,18一49岁的2194人,占总人口的37%,50岁以上的2012人,占总人口的33.9%。在这5936人中,男性3090人,占52%,女性2846人,占48%。冷水乡只有汉族和土家族两种民族,土家族4387人,占73.9%,汉族1549人,占26.1%。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冷水乡已基本扫除文盲,全乡7一12岁的入学率达99.3%,17周岁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88.3%。在18岁以上的4206人,小学2947人,占70%;初中863人,占20.5%;高中347人,占8.3%;大学49人,占1.2%。
(二)姓氏:冷水乡的姓氏中,人口较多的主要有陈、黄、杨、王、谭、张、刘、曹、向、李等姓。2002年,全乡共有92个姓。分别为:张、李、黄、杨、武、谭、刘、曹、向、陈、彭、马、谢、瞿、杜、邵、苟、冉、许、戴、盛、周、沈、龚、侯、廖、唐、罗、吴、朱、郑、蒋、岳、邓、胡、巫、全、段、汪、喻、秦、肖、乔、殷、石、高、赵、丁、范、易、田、董、余、毛、金、禹、曾、姚、鳌、孙、袁、何、崔、米、郭、康、聂、仲、卢、文、牟、隆、翁、池、哈、徐、夏、潘、黎、靳、雷、贺、陶、包、邹、尹、甘、莫、白、颜、伍、申。
(三)人民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好转,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进步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冷水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农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生活费用支出大幅度上升,大件商品广泛进入农村家庭,全乡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部分农民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快速转变,人均住房面积日益增多,住宿环境日趋良好。在2002年,全乡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达2100元,95%以上的户购买了电视机,50%的户看上彩电,30%的农户用上洗衣机,大多数家庭户买上了钢磨和摩托车。近年来,随着莼菜和烤烟收入不断增长,黄连价格基本稳定在50元/㎏左右,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档次更是极大提升。

由来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乡,于2009年撤销后,设立为冷水镇。清末年间,原乡政府所在地只有几间木房,名叫“大店子”,因侧面山中流出一股泉水,泉水冬暖夏凉,行人喜于此地歇息,远近闻名,故改大店子为冷水溪。人们于1941年在冷水溪修建房屋二十余间,自1942年订期每逢农历三、六、九赶场,冷水溪场镇开始繁荣。1953年8月28日,由原湖镇的四、五、六村及三村的三个组,七村的三个组和原黄水乡的四村,原栗新乡的六村合并建立一个新的乡政府,政府办公会地点设在冷水溪街上,故取名“冷水乡”。后来,冷水乡的辖区经过几次变化,政府名称也几经更换。在1984年1月,石柱县将原辖区团河、竹林、青坪、双坝、龙河、宏武、水坪、喻槽8个大队的冷水公社更名为冷水乡,将大队更名为村,全乡辖8个村41个组,并定于农历二、五、八赶冷水场镇。2001年7月石柱县撤区并乡,将原黄水区的冷水乡与原沙子区栗新乡的学龙村整村合并,仍取名冷水乡,全乡辖9个村共45个组。2002年末,随着全县村组建制调整,冷水乡将所辖的9个村45个组组合成5个村共26个组,自此,冷水乡人民政府辖5个行政村。2004年9月28日,重庆市政府批准石柱县冷水乡政府由冷水溪迁至菜子坝梨子坪,2009年撤销冷水乡,成立冷水镇。

资源

1、矿藏:(1)煤:镇境内七矅山系的七矅山煤田,分布原煤层产于二迭系梁山组地层中,煤层厚度为40一90公分,一般水分0.57一1.34%,灰分24.57一28.4%,挥发分7.14一9.24%,固定炭67.72一58.84%。含硫质5.8一7.43%,发6945一5890大卡/kg,为无烟煤,适宜于制造水泥,制蜂窝煤等生活用煤。现冷水镇有三大煤矿,即红峰煤矿、国坝煤矿和马皇沟煤矿,这三个煤矿的储煤量都十分丰富,年产量达8.5万吨,是七曜山脉较大的几个煤矿,其煤质好,是农民用煤和工业用煤的绝好燃料。
(2)石灰石:境内石灰岩石分布在七矅山脉的太平槽的河源村、太平村、玉龙村、储量丰富,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现开采用于锻石灰,打碎石。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电石、玻璃的原料之一。
(3)铁矿:境内铁矿分布在八龙村,其矿石系油发铁矿和赤铁矿等矿物组成,含铁量约25%。经专家对冷水的铁矿进行了化验与论证,认为冷水伯铁矿含铁量较高,且矿藏十分丰富,可望投资开发。
2、生物:(1)动物:境内山原山带,草木丛生,适宜于鸟兽栖息和牲畜放牧,现有动物分野兽类:豺狼、野猪、狐狸、刺猬、獐、鹿、土猪、花鼻、貂、猞猁、狸鼠、黄鼬、汞獭、竹牛、野兔等;家畜有牛、马、猪、羊、犬、兔、猫等;飞禽类:啄木鸟、山鸡、野鸡、画眉、老鹰、猫头鹰、鹭鸶、锦鸡、秧鸡、斑鸠、喜鹊、乌鸦、鸽、麻雀、白鹤等;侯鸟有燕子、杜鹃、布谷等;家禽有:鸡、鸭、鹅等;水产鱼类:螃蠏、青蛙、螺蛳、虾、石蛙等,爬行类:蛇类、蛤蟆、蚯蚓、昆虫、蝎牛等。
(2)植物:树木类,水杉、松、杉、柏、银杏、漆、青杠、板栗、麻柳、厚朴、洋槐、柏柳、椿尖及各种杂木和果树。冷水镇有许多珍稀树种,已经挂牌的就有十八种,其中以红豆杉最为出名,红豆杉是列为一级保护的树种,它的果(红色)可食,叶和皮泡水喝后可以抗癌。其中全国最大的一颗就在冷水,给冷水的旅游业又带来了一道很美的风景。竹子类:斑竹、水竹、金竹、白夹竹、油竹、箭竹、刺竹等;花类:牡丹、菊花、牵牛、芍药、色花、梦花、苕花、齐盘花、茺荑花、杜鹃花、海棠花、紫金花等;
农作物类:水稻、玉米、各种豆类、薯类、麦类、高粱及各种蔬菜;
经济作物:有烟、海椒、莼菜等;
药材类:冷水的药材品种繁多,有黄连、天麻、贝母、党参、白术、当归、大黄、牛夕、紫碗、扁豆、续断等。其中以黄连,杜仲、黄柏、厚朴、山茱萸居多。而黄连又是冷水经济的骨干项目,全乡每年新增黄连800亩,产连32万斤,农民收入480万元,大大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草类:各种野草、浮萍、青苔和人工种植的白三叶、黑墨草。?
3、温泉:石柱县冷水镇的温泉度假村位于冷水溪街道上原粮站边,海拔1450米以上,每年12月到次年1月约40天,是降雪期。目前该温泉钻探深2000米,温度达到40℃左右,游客可在这里一边泡温泉一边赏雪景。
4、草场:冷水镇的草场十分宽阔,只要爬上七曜山顶,你将看到一望无涯的千野草场,其风景美丽迷人,起伏的小丘就象蒙古包,使你陶醉在大草原的宽旷与幽静之中。那成群的牛羊,如画一般,美极了。在草场以外,又有飞机洒播的马尾松,是人们栖息玩耍的好地方;还有那毛竹点缀其中,不仅增添了观赏的价值,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可口的菜肴。

地理

(一)地理位置:冷水镇(原冷水乡)位于石柱县城东部偏北隅,距县城68公里,地处重庆市与湖北省的交界边陲。东面七矅山与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柏洋塘管理区和中路镇管理区接壤,南与石柱县金铃乡及沙子镇相邻,西接中益乡与黄水镇,北靠枫木乡。冷水镇政府办公地现设在梨子坪(原在冷水溪街上,位于东经108°31',北纬30°18',其海拔1310米)。冷水乡境内海拔为1150米至1895米,最低海拔处为天河村团河组的团坝子,海拔为1150米,最高海拔太平村接湖北的九股岭,海拔1895米。境内八龙村西缘至河源村东缘窄处为2.1公里,八龙村北缘至玉龙村南缘长度为22公里。全乡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9463亩,其中田2052亩,土7411亩。全乡有森林面积52700亩。
(二)地理环境:冷水镇(原冷水乡)属渝东褶皱山原地带,东南面是七矅山与其支脉小山,西面是七矅山的支脉小山,东西山脉由东北偏南倾西延伸,形成两山夹一槽的长槽地形。北面是七矅山的另一支脉猫鼻梁,猫鼻梁由东向西逶迤,其支梁由北向南呈起伏下降,与太平槽东南面山脉在南面汇集,形成山峦重叠,沟壑纵横的山峦、槽坝、夹谷地形。
1、槽形地带:七矅山西北形成的长槽地带名太平槽,太平槽南起大水组的大水井,北至分水岭湖北省的柏洋塘地界,长约20公里。太平槽东南边是七矅山,山高坡陡,土壤较薄,水源缺少,石灰石多裸露地面。太平槽西北面的小山,土层较厚,斜坡较平缓,溶洞多,水源潜入地下。
2、山原地带:七矅山的支脉猫鼻梁横于北面,从八龙村的铁厂丫口到天河村草院子的打草坪,其分支山梁多为脊背梁,由北向南延伸,起伏下降,与太平槽小山西坡山梁汇集,形成坡陡沟窄,槽坝平坦的山原地带。七矅山在冷水境内由北向南偏西跨过全乡,长达22公里,是乡境内的主要山梁,其西面的支脉名小山,小山西面的猫鼻梁东起杨河湾向西延伸,经摩天坡过打草坪伸至大峰堡主峰。境内北隅山脉,北起杨河湾经八龙村西折至天河村,成为七矅山与大峰堡的过渡地带,也是本乡与中益乡、黄水镇及枫木乡的自然分界线。位于太平村境的九股岭,海拔1895米,是冷水境内的最高峰。
3、溶洞:冷水镇(原冷水乡)境内有许多溶洞,其中较大的溶洞有神水洞、百家岩洞、大妖洞、红厂硝洞、古家岩洞,这些溶洞以“百家岩洞”最大,也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百家岩洞位于太平村见天坝组的岩上,距政府所在地近10公里,从洞口至洞内途经风洞、硝洞、上滑石板或下滑石板、阴河等地方。上、下滑石板人称长板坡。在洞内随处可见千奇百怪的钟乳石,让人感受溶洞的空旷与狭窄,领略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与找不到阴河尽头的兴奋与不满足。
(三)气候
1、气温:冷水镇(原冷水乡)系中亚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低,主要特点是春季升温快而气候多变,夏初多阴雨,夏末秋初多伏旱,秋季多绵雨低温,冬季多霜雪较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下。全年以一月最冷,平均气温0.9℃左右,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1.7℃左右。冷水乡平均气温11.7℃左右,气候的变化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三四月多寒潮,五六月的连绵阴雨和七八月的伏旱,常由气温造成暴雨,冰雹、大风和九十月的低温、霜冻等,是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2、降水量:冷水属黄水山原区,雨量充沛,云雾多,光照不足,夏季多暴洪,秋季多绵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372.6毫米,由于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节(4至9月)的雨量占全年百分之八十五。每年入冬(10月)开始降雪,常有大雪封山。
3、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1315.7小时,最多为七八月,日照时数为434.1小时,占全年的33%。最少为冬季,日照时数为985.4小时,占全年的11.4%。
4、无霜期:由于云雾多,日照偏少,无霜期较短,初霜期一般开始时间是十月二十日左右,终霜期为四月二十左右,无霜期180至185天左右。
(四)水文:冷水镇溪河遍布,水系属石柱县龙河源头,主流冷水溪发源于天河村李家湾,由西北向东南流至冷水街旁,折向南流经葫芦塘入沙子,境内全长11公里,河床平均宽为3米。支流小溪有:竹子营小溪,发源在本乡摩天坡,流经竹林口与大洞沟溪流汇合,流入冷水溪,全长4.5公里,河床平均宽2米。龙洞河:发源于河源村的龙洞坪,系七矅山泉洞的涌泉,流经菜子坝入吊脚楼组逐渐潜入地下,汇集太平槽南端的地下水后在太平村西面响水洞流出汇入于冷水溪下游,全长7.5公里,平均河床宽1.5米。双坪溪流:发源于双坪组的曹家湾折向北流,经小康组双坝组流入枫木乡,本乡境内长10公里,平均河床宽7米。太平村玉龙村,无明显溪流,多为溶洞,流水潜入地下。河源村的马家坝地势较低,平时从龙河流来的水在此潜入地下,浇水涨时需数日才能潜完,常发生淹没农作物以及房屋。
(五)土壤岩石:1、土壤:冷水属中山黄棕壤区,大体分为五种土壤。
(1)暗紫色水稻土。土壤代号:0121,主要分布在天河村、八龙村等的夹槽地带。母质为自流组紫灰、暗灰、黄褐等杂色泥。页岩雷口坡组紫红色泥,页岩和飞仙关组紫红色泥,页岩风化发育而成。土壤较厚,颜色暗紫、黄褐质地沙壤,母质成份复杂。主要土种白鳝泥田,PH值5.5-6,易耕作,保肥和抗旱力强,由于日照少,辐射弱,土温低,山间冷泉浸渍,多形成冷浸烂泥田,水稻易坐兜。
(2)山地黄棕壤。土壤代号:0911,主要分布在河源村、太平村、玉龙村的部份。为奥陶、寒武、三系灰、页岩、白云岩、母质,土壤较厚,质地重壤至粘土,颜色暗棕、黄棕、中层黄沙土,土种为PH5.0,有机质3.2%,无铵酸反应。
(3)冷沙黄泥。土壤代号:0411,主要分布在天河村的马家院子,龙田塝等地段和天河村的枫香湾、葫芦塘、大田塝等地段。该土种属冷沙土、黄泥土、扁沙土、灰渣土等,母质主要为须家河组黑褐泥,炭质页岩和灰白色块状,长石英砂岩,风化发育而成的坡积物,土质薄,颜色灰黄,暗黄,黑褐质地沙壤至粘壤,无碳酸盐反应,PH为5.0,有机质0.64%,有效养分缺乏,具有酸、冷、瘦和保水保肥力弱。(4)灰棕紫色土。土壤代号0312,主要分布在太平、玉龙两村的一部分,该土属沙土,夹沙土,紫黄泥土,大肥泥,豆瓣泥土,石骨子土等。母质为上下砂溪庙组紫灰,灰黄色沙土岩和青灰色石英沙岩风化的坡积物,土层坡腰较薄,坡脚较厚,坡顶多为石骨子土,颜色灰棕,质地多为沙壤,微酸,碳酸盐反应,甚微至无,主要土种半沙半泥,PH值5.5一7.5,通透性能好,枯散易耕,水、气、热协调,保水保肥力强,肥力较高。
(5)腐殖质黄棕壤。土壤代号0914,主要分布在天河、八龙、玉龙村的常绿落叶和多生灌木林山源地带。该土属腐殖质黄棕壤,耕地少,土层较薄,质地轻壤,颜色上层暗棕,下层黄色,性酸PH为5.5,有机质3.2%,无碳酸盐反应,适宜漆、水杉林木和黄连、天麻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2、岩石:境内岩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七矅山脉在太平槽及其西面小山部分,属石灰层,其石坚硬易碎,可加工碎石,石灰之用,是制造水泥的原料之一。二是猫鼻梁的双坝、双坪及冷水溪流以西的天河村的大部分地区属沙石,只能作建筑用途。
(六)自然灾害:冷水由暴雨、干旱、寒潮、低温、冰雹等灾害性的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水、旱灾,其次是风、雹灾。
1、水灾:冷水水灾较为频繁,除阴雨危害外,天河、八龙、太平等村常遭洪水冲刷,淹没农作物。1997年度普遍降雨受灾严重,特别是对烤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2、旱灾:冷水海拔高,气温偏低,冷浸、冷沙田较多,夏秋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子有利,如遇上五、六月的“取手干”(插秧后天干)或伏旱遇久,才能造成灾害。
3、风、雹灾:多发生在山原地形复杂地带,并随山脉的走向而移动,5月、6月形成的冰雹多由湖北经太平槽向冷水西面移动。7月、8月形成的冰雹多由栗新向玉龙移动。2002年8月遭受多年未见的风、雹灾袭击,当时的喻槽、学龙两村(现为玉龙村)五个组225户,烤烟受灾1950亩,成灾1700亩,绝收的1300亩,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

行政

在2001年7月全县撤区并乡机构改革前,冷水乡辖团河、竹林、青坪、双坝、龙河、宏武、水坪、喻槽八个村,隶属黄水区。在2001年7月石柱县乡镇机构改革后,因原沙子区栗新乡的学龙村合并到冷水乡,冷水乡辖团河、竹林、青坪、双坝、龙河、宏武、水坪、喻槽、学龙9个村,直接隶属石柱县。同时,为了工作方便,将社会稳定方面的工作纳入沙子法庭、司法所、派出所进行管理,将信用社的信贷工作纳入沙子信用社进行片区管理,而国税仍由黄水片区国税进行管理。2002年末全县村组建制调整,冷水乡将所辖的9个村45个组调整为天河、八龙、河源、太平、玉龙共5个村26个组。天河村由原团河村和原竹林村两个村整村合并组成,村委会设在该村街上组的冷水溪街上。天河村现有科技、团河、六堡、红豆、街上、学堂、大洞沟共7个组,其中科技组由原团河村的大竹元组和茶园坪组合并组成;团河组就是原团河村的团坝子组;六堡组就是原团河村的六堡组;红豆组由原团河村的枫相嘴组、葫芦塘组与草院子组合并而成;街上组由原竹林村的冷水溪组与马家院子组合成;学堂组由原竹林村的学堂组与竹子营组合成;大洞沟组由原竹林村的大洞沟组与刘家坝子组合成。八龙村由原青坪村与原双坝村两个村整村合并组成,村委会设在该村小康组的小沟。八龙村现有双坪、凤凰、小康、双坝、碓窝坝共5个组,其中双坪组由原青坪村的大坪组与青坪组合成;凤凰组就是原青坪村的凤凰组;小康组由原双坝村的小沟组与杨家沟组合成;双坝组由原双坝村的双龙桥组和风竹坝组合成;碓窝坝组就是原双坝村的碓窝坝组。河源村由原龙河村整个村与原宏武村的干河沟组、马家坪组、王家坝组、长田湾组、吊脚楼组合并组成,村委会设在该村新建组的菜子坝。河源村现有前锋、梨子坪、新建、吊脚楼、双桥共5个组,其中前锋组由原龙河村的龙洞坪组与皂角树组合成;梨子坪组就是原龙河村的梨子坪组;新建组由原龙河村的菜子坝组与高桥组合成;吊脚楼组由原宏武村的长田湾组与吊脚楼组合成;双桥组由原宏武村的干河沟组、马家坪组与王家坝组合并组成。太平村由宏武村的宏庙组和见天坝组与原水坪村整个村合并组成,村委会设在该村希望组的三叉路。太平村现有宏庙、见天坝、希望、水坪、双朝门共5个组,其中宏庙组就是原宏武村的宏庙组;见天坝组就是原宏武村的见天坝组;希望组由原水坪村的油房组与陈家院子组合并组成;水坪组就是原水坪村的水坪组;双朝门组就是原水坪村的双朝门组。玉龙村由原喻槽村与原学龙村两个村整村合并组成,村委会设在该村园林组的烟点。玉龙村现有兴旺、园林、大花、大水共4个组,其中兴旺组由原喻槽村的大垭口组与新院子组合并组成;园林组由原喻槽村的聂家院子组与白果园组合并组成;大花组由原学龙村的大堰塘组与大花树组合并组成;大水组由原学龙村的大水井组与宋家湾组合并组成。

文艺

冷水镇属土家族与汉族合居的民族镇,其文化艺术相当丰富。在本镇的民族人口中,土家族占了73.9%,因而土家特色相当浓厚。
(一)传统节日及喜庆
1、传统节日:除“三.八”节、“五一”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国家法定节日外,冷水还对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比较重视。(1)春节:又名过年。冷水在过春节期间,过去的项目有:腊月二十三日敬灶神,传说灶王府君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奏诉人间善恶,故灶神有“人间习命主,天上自有神”之称。腊月三十日中午吃团年饭,不论人口多少坐一席,表示不分离。饭菜特别丰盛,表示年年有余,下午贴门神,对子,衬托新春景象。传说“门神”能祛邪,也有不信迷信的写上“但求心中无愧,何须门上有神”来代替门神。当日晚上“除夕”,家家烧大头火,象征来年能杀头大肥猪,深夜子时(零点钟),放鞭炮,比谁家火炮的响声好,谁家来年运气旺。次日即春节开始,处处锣鼓花炮齐鸣,探亲访友,尽情欢度。正月初九为“上九”(又叫正天行)。农村开始文娱活动,玩狮子可以延续玩几天。正月十五名“元宵”又称上元。按传统习俗每户楼上楼下,旮旯角角灯火辉煌,恭送春节结束。(2)清明节:农村中在祖宗坟上挂坟飘,家中作为一个节日过。原意是纪念介子推在绵山火焚遇难。人民不动火,故称“寒食”节,并逐渐作为一个农事季节用。(3)端阳节:即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家家门上悬蒲挂艾。吃雄黄酒。在冷水过端阳节,新婚夫妇、未婚恋人是必须到女方家过这个节日,还要戴草帽回家。(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名中秋节,以吃月饼为主,冷水人喜吃糍粑,晚上饮酒赏月至深夜,意在庆丰收,传说中秋夜要开“天门”,能看婚丧之事,就能预测人的吉凶,但从未有人见“天门”开。(5)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名重阳节,传说重九登高是效桓景避实,但从来农村却认为是“黄道吉日”,常以此日为婚期。
2、喜庆:喜庆有以下几种:(1)祝寿:家中老小逢生日,煮肉备酒,至亲骨肉,一家团聚“供生”,一般自40岁起,逢十岁整生,办生期酒,亲友送礼祝贺,富家权贵人家家则大宴宾客,送礼祝寿,十分铺张。(2)打三朝,旧时婚后生第一个孩子要办“三朝”酒或叫“月酒”,“吃糟糟”,“吃红蛋”,“送鞠米”,“送饭”等。生小孩后,女婿携礼(生男提只公鸡,生女提只母鸡)去岳家报喜,岳家分送红蛋相请族亲,并约定日期赠送吃食及小儿穿戴礼品同去婿家“送饭”。富裕人家还办“满月酒”,迄今“送饭”习俗未变,送礼、酒席大操大办之风胜过旧时,并越来越铺张。此外,还有贺新房落成、乔迁、商店开张之习俗,亲友前往赠送对联,字画、放鞭炮祝贺,大宴宾客十分普遍,参军、考上大学等也开始出现请客送礼,表示祝贺。
(二)民间艺术
1、民间乐器及歌舞:(1)冷水地区民间乐器有笛、箫、二胡、吹手、锣鼓、大胡等。各有一定的“引子”(曲谱)。有口琴、电子琴、手风琴等。(2)民间舞蹈有:狮子、龙灯、三脚蛇、板凳龙、彩船、车灯、到钱等。现增加了秧歌舞、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摆手舞、花棍舞,现冷水的流行传统的狮子。(3)民间歌谣有山歌、爱情小调、磐歌等,其唱法有独唱、二人轮唱,多人合唱。一人领唱多人帮腔等形式。独唱的较多,如牧童唱的较多,如牧童唱山歌约伙伴,“对门娃二啥!排坐排约尾!喊你过来捡干柴哟。捡起干柴啥!发起火哟喂!又唱歌来又烤火哟”,其热恋中的青年,唱起小调抒发情怀,如“当门菜园一树棕,手巴棕树望眼空,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棕树几匹棕。不是因我转变快,娘会猜疑望‘老公’(情人)”。农民田间劳动的山歌常由一人领唱,多人帮腔,如领唱“太阳出来晒白岩,情妹出来晒花鞋。花鞋晒起十二双,当中一双是草鞋,十八娇”(一人答)“你又说嘛喂!”合唱:“我的情歌穿草鞋”。二人对唱的有磐歌如:“什么出来高又高?什么出来半中腰?什么出来连根扯?什么出来棒棒敲?”答曰“高粱结籽高又高,包谷结籽半中腰,豆子收回连根扯,芝麻收回棒棒敲”等。(4)民间文艺活动,每逢春节,人们放鞭炮,玩龙灯,采船,车灯、狮子、敲锣打鼓以示庆贺新春,旧历二月间有玩“三脚蛇”(龙灯型状),只有头、身、尾三部)。还有玩板凳龙的。在一条板凳上安装龙形,由三人表演,玩时人们争相泼水,传说能避天旱。农村结婚,前面打两个大铜锣,意鸣锣开道,吹奏唢呐,玩狮子等。老年生期亦兴起吹唢呐,玩狮子,放架子炮等。在八龙村双坪组,每年春节期间都可以听到那铿锵有力、幽雅动听的喜庆锣鼓之声,那是以许守佳、许守伯、许先明、许先林为主的家庭锣鼓队春节期间独特的娱乐节目,其精湛的锣艺吸引了当地很多锣鼓爱好者,闻名于乡里。
2、土语方言:冷水的土语方言很多,也很复杂。父:爹(读‘的’)、爷(读‘衣’)、大人。母:奶子。祖父、祖母:爹爹(读dia或读jia)、奶奶。曾祖父母:祖祖。夫称妻:屋头的、内边的、右客。妻称夫:外头的个、夫死妻哭呼哥子人。童养媳:寒帮媳妇。外公、外婆:家家(读gaga)。岳父、岳母:表叔、表叔娘,老丈(读灶)、老丈母。姑母:老子、大大。姐夫、妹夫:门客。女孩:妹崽、丫头、女将。义子、义女:干儿,干女。义父母:保爷、保娘、干老、干娘。已婚妇女:娘子,如老爷娘子,老板娘子,师傅娘子,佃客娘子。有势人:大甩甩,宰口。有钱人:富人郎,绅粮。穷人:干人,干鸭子。讽人土气:山洋芋,山帽儿头。力夫:背脚子。淹死的人:水打棒,水棒头。吊死的人:吊老二。爱惹祸的人:天棒捶,天晃晃。受雇于人:丘二。说大话空话的人:日白大王,款天将。无能的人:孬杆子,捶草棒,孬火药。无赖汉:赖时猴。土匪:棒客、棒老二。猫:麻妹儿,妹儿。虎:大猫。蝙蝠:檐老鼠蟋蟀:灶鸡。蟑螂:灶蚂子。蜻蜓:洋洋钉。蜈蚣:雷公虫。蝗虫:啄蚂。青蛙:咯蚂子。母狗、公狗:草狗、牙狗。半夏:三步跳。菠菜:扯根菜。红苕:红萝卜、番苕。玉米:包谷、粮食。马铃薯:洋芋。松树:枞树。葫芦:当当。棉被:铺盖。雨伞:撑花。夜壶:夜鸭子。寝室:房圈、歇房、地整屋。幕布:档子。口粮:缴。猪头:猪脑壳。猪嘴:冲嘴。晚餐:宵夜。白酒:烧老二。炖杂烩:汤锅。汤匙:瓢羹。粉蒸肉:扣碗。烧白:盐菜肉。吃肉:打牙祭。厕所:茅厮。疟疾:摆子。这里、那里:这部、那部。什么:啷个、啥子。睡:困瞌睡。想:默。欺侮:马倒、估住。蹲:孤起。奉承:舐肥。烫:赖。拦着:短到起。想念:欠。看守:照。清理:杀贴。服侍:经佑。感谢:多承,难为。教:高信。传染:过起。收捡:捡拾。擦:支。盖:塕。拖延:挨。弯腰:勾起。钻:拱。低头:啄起。择食:叼歪。聪明:精、精灵。狡猾:奸。不知足:心厚。失误:失格。故意:挑剔。便宜:粑活。娇生惯养:惯适。几乎:差点、悬哈哈。危险:悬。可怜:遭孽。逞凶:殃家。享受:玩格。抢食:饿痨、捞糙。刁难:弯拴。快:麻溜。容易:拍脱。求人被拒绝:受方、打扑趴。做事斗硬:硬碰石山。恶人得恶报:现眼报。开玩笑失和:失闷。不起作用:管半碗野大麦。打猎:撵仗。事做坏了:出笨。暗地打人:打黑时。袒护:抱狠心膀子。没精打采:蔫当当。不信任某事:赌咒、请人招呼起。受气的人:粑和扣碗。男的结婚:过工头。凑我共食:打平伙、逗罐。晚上无睡处:打梁山锣鼓,打钉钉挂起。同姓结婚、通奸:背锅铲、穿同边草鞋。悄悄逃走:打露水。光着上身:打光董董。光着下身:打光胯、打高把灯笼。闹纠纷:割裂、扯皮。倒霉:背时。吃白食:吃翘胡子,吃福喜。吝啬:小家八事、勒攥。无原无故:偏敲敲。不真诚:假过郎场。办事认真:正一作二。有气无力:阴死倒阳。衣冠不整:拖衣落丝。办事拖拉:拖皮勒垮。开玩笑:刷坛子、扮灯。开玩笑占便宜:赚欺头。说脏话:带把子。打赌:飘起。曲指敲人头:敲瞌转。受批评:挨咒咒、遭理麻、刮胡子。背后揭短:戳背脊骨。生硬:古董。等一下:隔候、挨候。开始:排头、架式。结束:刹果。以后:二天。拂晓:麻麻亮。傍晚:插黑。劳动:做活路。完成:居一。全部:把零。男到女方结婚:上门。悼唁死者:坐夜。女方结婚:交待。
3、民间谚语::二月初一晴,树叶发两层。立夏不下,犁耙高挂。雷打秋,一半收。雷打惊蛰前,四十八天不开眼。立冬无雨,冬干。三九不冷,三伏不热,不冷不热,五谷不摘。做鞋打底,养儿养女。云走小河晒破脑壳,云走汪家营路上起灰尘。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一虹红东,一日落三通;一虹红西,干断沿溪。早晨发霞,等水烧茶。早霞不出门,晚霞千里行。晚上发霞,干断咯蚂。未雨先有风,有雨也不凶。人黄有病,天黄有雨。五月二十三,大落大干,小落小干,不落不干。今夜鸡鸭早归笼,明日太阳红彤彤。一黑一亮,大雨三淌。山雾雨,河雾晴。十雾九天晴。九月九日守灶门口,两春来一冬,十个牛圈九个空。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老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九九八十一,农夫田中犁。重阳无雨望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春寒雨,夏寒晴。人不知春,草木知春。正月青蛙叫,秧田整二道。春天不做工,秋来一场空。桐子开花朵朵白,包谷上坡等不得,萌动萌动,春分不种。秧奔小满谷奔秋,包谷奔在伏里头。剩秧如剩草,差秧如差宝。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三分种,七分管。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犁得深,耙得烂,干田不怕旱。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一年误了春,十年理不伸。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要勤动手,肥源到处有。头集成度萝卜,二伏荞。七月葱,八月蒜。处暑点荞,白露看苗。白露白茫茫,寒露满田黄,寒露霜降,豌豆胡豆在坡上。八月犁田一碗油,九月犁田半碗油,十月犁田光骨光。八月豌,九月胡。十月就是矮楚楚。种地不打沟,犹如强盗偷。无事田中看,谷子多几百,早晚田里走,谷子多几斗。一年无二春,一日无二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得,失落光阴无处寻。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养儿不读书,直如喂头猪。养儿不学艺,挑断箩筐系。河底有底,书深无底.牵牛要牵鼻子,打蛇要打七寸。独子不教,独狗爬灶。从小不育,长大是个弯翘木。人怕裹,衣怕火。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才知父母恩。家有一老,犹如一个宝。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来一世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人能处处能,草能处处生。有米一顿耸,二顿吃谷种。铁冷了打不得,话冷了说得。得人手软,吃人口软。端人碗,服人管。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为人的话不好听,治病的药不好吃。忍气家不败,和气能生财。心正不怕雷来打,真金不怕火来炼。要想人不知,除非己不为。你家有金银,隔壁有等称。水消石头现,鱼烂刺出来。人直有人逢,路直有人走。晴带雨伞,饱带饥粮。磨刀不误砍柴功。沿山打猎,见者有份。千里送毫毛,礼轻仁义重。逢贱莫懒,逢贵莫赶。一个光棍,十个帮衬。人是铁,饭是钢。人怕老来穷,谷怕午时风。人老颠懂,树老心空。树大要分桠,儿大要分家。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人心隔肚皮,饭甄隔筲箕。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扁担无啄,两头失搭。
4、歇后语:沙子关的戏楼——反起。夜壶打酒——老行。螃蟹夹豌豆——滚开。半夜吃洋桃——照粑的捏。一篮筷子一篮碗——两篮(难)。麻布洗脸——粗(初)相会。矮子过河——淹(安)心。巷子么猪——直来直去,直打直迫。狗咬耗子——管闲事。三教寺的和尚——有家有室。野猪拱黄连——自讨苦吃。

企业

目前,冷水镇的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两种:
(一)乡镇企业
1、黄连种植场:1985年3月,冷水乡企业办在原喻槽村的蚂蝗沟建立黄连种植场,种植场子设队长一名,有职工231人。职工们在蚂蝗沟搭建简易厂房6处,以供居住和看管黄连。1985年种植黄连31亩,1986年种植黄连45亩。由于田土、山场下放,黄连种植场于1987年撤销。
2、一煤厂:一煤厂又名长天槽煤矿。一煤厂从1985年6月开始,企业办以每年900元的承包金承包给原宏武村支部开采,煤矿有七八十名工人。1994年3月,对冷水乡一煤厂进行企业改制,主要由县矿业公司自负盈亏进行开采。由于设备较简单,负债沉重,冷水乡于2001年12月以120万元拍卖给大歇茶店的个体企业主王宗发,乡政府收回周转金24.2万元。
3、二煤厂:冷水二煤厂原名蚂蝗沟煤矿。该矿位于原喻槽村境内,从1984年6月动工挖掘,由于选址不当,后来发展成为一矿三井。其中一口井承包给湖北人冯益伍经营,因经营不善,连年负债,冯躲债外逃,工人离散,该井自然关闭。另一口井由现八龙村刘世明同志以乡企业办的名誉经营。在1998年7月以后由现河源村的曹显祥同志开采经营。该井一直有工人近50人。再就是现太平村的陈尚忠同志以蚂蝗沟一矿三井的名誉在现马皇沟煤矿风井位置开矿采煤两年后关闭。在2002年12月底,二煤厂的一矿三井实则只有曹显祥同志经营的一口井。
4、电厂:冷水乡办企业电厂从1970年破土动工,于1981年技改后能年发10一14万度电。从1986年至1995年10月,一直由乡企业办牵头管理,电厂有工人5名。1995年11月乡政府将电厂承包给竹林村街上组的黄德兵同志经营,直至2001年3月乡政府以8.5万元的价格拍卖给县电力公司。拍卖前,承包经营者每年能获纯利3.5万元。
(二)私营企业
1、国坝煤矿:国坝煤矿位于太平村境内,于1996年3月动工开挖,其法人为谭书长同志,该企业除承担煤矿附近两个组所有群众的农税提留外,于2002年捐资10万元修建了太平村的小学校,并将该校命名为书长希望小学。国坝煤矿现有固定资产500万元,能年产煤1.2万吨,拥有职工276人,2002年利润80万元以上。
2、四方红砖厂:四方红砖厂位于河源村的前锋组,于2001年11月开工建厂,其法人为原双坝村的沈思龙。该厂在2002年有固定资产40万元,有工人20人,生产红砖700万块。
3、菜子坝酒厂:菜子坝酒厂由该村村民杨华明于1999年投资建成,该酒厂每天可煮白酒300斤。
4、冷水街上酒厂:冷水街上酒厂由黄德兵个人于1994年建成投入煮酒,每天可煮白酒300斤。在2000年以前每天煮酒300斤,2000年以后每天煮酒200斤。
5、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青坪莼菜专业合作社: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青坪莼菜专业合作社(原“重庆市石柱县青坪利民莼菜加工厂”)由许先松、许先林兄弟于2005年3月投资兴建,每天收购并进行杀青加工莼菜3000斤以上,方便了菜农,并让利于民。现由兄弟共同出资,长兄许先林全面负责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