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中山市地图 >
阜沙镇地图
阜沙镇相关地区地图:

金融保险

2006年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8%。其中居民储蓄余额6.37亿元,增长18.49%。各项贷款余额2.15亿元,增长34.39%。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两家保险公司,保险从业人员68人,全年保费收入1170万元,增长15.5%。

外经外贸

实施外经贸多元化战略,落实外经外贸政策,提高外经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年引入外资项目19宗,实际利用外资922万美元,增长172%。外贸出口总值1.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3%,全镇有外资企业38家,其中“三资”企业27家,“三来一补”企业11家。

财经税收

加强财政管理,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重大工程招投标制度。签订非税收入岗位责任制,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全年非税收入2200万元。2006年,全镇各项税收总额15292万元,增长35.6%,其中国税收入10912万元,增长50.8%,地税收入3784万元,增长55.8%。镇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2550万元,增长85.7%,财政支出11803万元,增长46.5%。

简介

2005年,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工农业总产值54.7亿元,增长20.6%;出口创汇1.42亿美元,增长43.2%。2006年,该镇坚持实施“工业强镇、科教兴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38亿元,增长21.7%;工农业总产值68.44亿元,增长23.28%;各项税收1.53亿元,增长36.61%。2007年,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现代化工业生态镇的目标,积极实施“产业强镇、科教兴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增长24%;工农业总产值82亿元,增长21.5%;外贸出口总值2.3亿美元,增长37.6%;税收收入2.1亿元,增长40.8%;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12.3%。阜沙镇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水陆交通非常便利,陆路到中山港、小榄港、顺德港码头只需要20分钟车程,阜港公路、东阜公路纵贯全境,并且与105国道、广珠公路、番中公路、京珠高速相连接,陆路往中山市城区仅20分钟车程,往广州60分钟车程,往香港70分钟车程,往珠海、澳门40分钟车程,往中山港、小榄港20分钟车程。周围有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环绕,可通达珠三角各大口岸。是中山市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理想的投资宝地。
历史沿革:16世纪中叶,阜南、大有(均属浮墟沙)、牛角(属牛角沙)、上南沙(属大南沙)一带已淤积成沙洲,为“东海十六沙”一部分。明末清初有人垦耕,而迁此聚居则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明、清时属黄旗都,浮虚山及周边沙洲、水域,始称“浮墟泛”,继而称“浮墟汛”。清宣统二年(1910年)至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属第九区,称“浮墟段”。1946-1952年夏设“建国乡”(驻浮墟阜南路)。1952年秋阜南村与抱沙村合并,设阜沙乡,自此有“阜沙”之名。1957年撤区时独自称阜沙乡。1958年并入黄圃公社,1963年属黄圃区,称阜沙公社。1966年析出自立公社。1983年称阜沙区。1986年12月改称阜沙镇,一直至今。

商贸流通

推进监管体制建设和商品准入制度,加强诚信经营建设,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市场专项整治。充分发挥个协、私协作用,平抑物价,促进商品流通。全年新增个体户321户,私营企业49户,工商个体户注销183户,私营企业注销18户。现有个体工商户1566户,从业人员4803人,私营企业222家。有集市贸易市场5个,经营面积2.84万平方米,年成交额7865万元。

农业概况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农业总产值2.47亿元,增长40.32%,农民人均纯收入7273元,增长9%。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增加2536亩,蔬菜种植面积增加700多亩。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五乡联围阜沙责任堤段达标加固工程和鸦雀尾至下三丫两岸砌石护岸工程,至年底完成牛角、卫民、罗松、阜东、上南等村总长近10公里的内河砌石工程。改造危桥31座,新建农桥5座,完成阜沙村中心路、阜沙11组农路建设工程以及大有一涌至丰联中围混凝土路面工程。开展村级公有物业建设,建成一期公有物业40858平方米,每年为村增加收入280万元。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2%,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