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中山市地图 >
黄圃镇地图
黄圃镇相关地区地图:

家电产业

黄圃镇作为中山市传统的三大镇之一,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成为中山北部的工业重镇。改革开放后,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工业卫星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黄圃镇着力发展以金属为主体的工业原材料产业和家电配套产业,为珠三角家电产业的迅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各类炼钢、轧钢、镀锌板、镀锌钢管、内螺纹铜管、线材、造纸、五金、模具等企业迅速成长并形成规模效应,初步建立了黄圃在珠三角家电产业发展中的强势地位。2006年黄圃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颁授“中国家电产业配套创新基地”国家级金字招牌。黄圃家电及配套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萌芽期,从1978年至1990年,小规模生产部分家电零配件产品;二是成长期,从1990年至2002年,开始规模生产各种家电工业原材料、家电零配件和电风扇、吸油烟机、热水器、电饭煲、清毒柜等家电产品;三是壮大期,从2003年至今,家用电器及配套企业迅速聚集,产业规模倍级递增,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家电及配套产业基地。黄圃家电及配套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国内颇具规模的家用电器及配套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主要有柜式空调机、分体壁挂式空调机、电饭煲、电风扇、电吹风、电熨斗、电暖器、节能灯、空气清新机、音响、应急灯、无线放大器、燃气灶、吸油烟机、消毒柜、电磁炉、电烤箱、榨汁机、豆浆机、吸尘器、电咖啡壶、搅拌机、饮水机等上百个品种。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黄圃镇建立了近2万亩的家电及配套产业基地,聚集了900多家家电及配套企业,占全镇工业企业的70%,拥有格兰仕(中山)电器有限公司、格兰仕(中山)家用电器有限公司、中山格兰仕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格兰仕(中山)电机有限公司、格兰仕(中山)电工线材有限公司、诺而达铜管(中山)有限公司、诺而达奥托铜业(中山)有限公司、诺而达热交换器(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市广重铸轧钢有限公司、创志钢铁(中山)有限公司、中山永发纸业有限公司、广东强力电器(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市大王椰电器有限公司、宁波佳雪世纪卫厨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广东欧意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市鑫丰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市华胜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市先科龙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市乐铃电器燃具有限公司、中山市德维线材有限公司、中山市宏基电器有限公司等200多家上规模的家电及配套企业。2007年,全镇家电及配套企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5%,成为我镇三大工业产业集群方阵中名副其实的“排头兵”。预期2008年,全镇家电及配套产业产值超170亿元,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13家。由于黄圃得天独厚的家电生产配套优势和得以承载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选择落户黄圃,打造3000亩的格兰仕空调中山制造基地,成为黄圃家电及配套产业的“巨无霸”。格兰仕空调中山制造基地拟用3-5年时间,投资20-30亿元,分三期建设成年产空调1500万套的全球最大空调制造中心,2007年产值超60亿元,连续三年成为全国最具成长力、产销增幅最大的空调品牌。在致力打造全球空调制造王国的同时,格兰仕人还把目光盯上“全球小家电第一”的目标,2005年在格兰仕空调中山制造基地追加1亿元投入发展小家电产业,将小家电年产能扩大到2000万台。格兰仕的“巨大磁力”,迅速吸引了一批家电配套企业“蜂拥而至”,特别是格兰仕投资兴建的格兰仕(中山)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格兰仕电工线材有限公司等系列大型家电核心部件配套企业,直接带动黄圃家电配套产业链条的快速拉长和壮大。现时,从家用电器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冷轧钢板、简单的五金配件到核心部件,黄圃已形成一整条规模大、种类齐的配件产业链,构建成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相配套,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家电企业集群。强大的配套能力,不仅满足本地家电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且为周边镇区、顺德地区以及珠三角和全国家电企业提供配套,成为国内家电配套生产能力最强的区域。目前,全镇聚集了700多家家电配套企业,主要的家电配套零部件包括压缩机、漆包线、热交换器、电机、控制器、集成电器、连接器、开关、齿轮、轴承、变压器、电容器、电热元件、发泡剂、制冷元件、传感器、温控器、铜管、冷轧钢板、塑料件、五金件、线材等。不仅为海尔、TCL、美的、格兰仕、格力、科龙、长虹、松下、万家乐、华帝、东菱、龙的等国内知名品牌家电企业配套,而且为惠而浦、西门子、飞利浦、三星、三洋、日立、LG等世界知名品牌企业配套。可以讲在黄圃镇几乎可以生产出各种主要家电产品的零部件。生产一台空调机、吸油烟机、电饭煲、电磁炉、热水器等上千个零部件,小到螺丝螺帽、大到整机外壳都可以足不出镇就能找到供应商,实现家电生产企业配套件“无仓储生产”。优势的产业供应链让家电生态圈中的企业大大增加了竞争力。黄圃还拥有一系列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家电及其配套产业的建设,包括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职介所、商标、专利事务所、质量认证咨询公司、管理培训公司等,这些非政府的第三方机构为黄圃家用电器配套产业提供中介服务支持,促进黄圃家电及配套产业向规范化和品牌化发展。为承载家用电器产业的迅速发展,2003年下半年黄圃镇通过整合资源,启动了近2万亩的家用电器及配套产业基地建设,基地划分为生产区、服务区、科研区、流通区等。重点引入规模大、档次高、实力强、有优势的新型家用电器及配套项目。近3年来,镇共投入10多亿元进行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现落户产业基地的家用电器及配套企业近600家,使企业实现入园入区发展,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实行强强联合,形成规模,打造黄圃家用电器配套的品牌。格兰仕、诺而达、创志、广重、华通、永发等大型企业以及黄圃港、马新物流储运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配套项目就落户在产业基地内。与此同时,为满足家电产业今后发展的需要,黄圃镇还储备了6多万亩的发展用地,以承载优质家电产业及配套项目的发展,为家电产业做强做大做优提供安营扎寨的风水宝地。

发展规划

黄圃镇2009年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经济指标:二○○九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要突破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保持在7000万元左右,工业产值要突破100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保持2000万元;2、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进入二类镇管理,政策生育率要达到92%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要控制在110以下,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3、继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镇、村建设,搞好边界关系,继续保持平安和谐的边界氛围。加强信访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不把矛盾上交;4、以创建林业生态县(市)为契机,狠抓林业管理,绿化荒山,努力建设绿色生态黄圃。二、具体措施:1、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城镇功能。以建设生态宜居城镇为目标,大力加强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修编城镇总体规划,扩大城区规模,拉开城镇架构。充分利用好我镇大量的丘陵山坡地资源,大力发展山地养殖;加强土地储备,积极引进房地产、超市、购物广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强街道绿化、美化、街区景观的建设和塘村老街改造,优化环境,提升形象。抓好村庄规划,继续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2、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建设山区生态屏障。加大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力度,加强造林绿化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毁林种果和违规种植行为,全面加快创建林业生态市步伐。探索林权林地制度改革新路子。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环境监督,切实维护环境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大力推广物能循环再生,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3、加强节能减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广大农村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沼气建设,全力推进治污减排。建立生态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型产业。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大力发展沼气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施功能。要努力筹措资金,改善水利系统和公路交通系统。重点是黄圃河堤的修复和乡村公路的硬底化改造,建议市政府将赤溪至朱家坳被武广铁路建设破坏的公路重新进行硬底化改造及黄圃河堤修复以恢复农田基本建设列入计划。5、大力招商引资,重点是林业生产,继续引进外资种植桉树,绿化荒山,改善生态,减少灾害。

领导分工

邓宗科:主持党委、人大全面工作;邓木旺: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财政、企业、招商引资工作;丘浩权:协助书记、镇长处理日常工作。主管党群、信访、维稳工作;黎少荣:主管农业、水利、黄烟生产、沼气、畜牧、扶贫、气象、科技工作;魏仁发:主管党政办公室工作;白新朝:主管纪检、民政、环保、城建、城管、社会劳动保障事务工作、联系国土工作;朱新玉:主管组织、人事、工会、后勤工作,协管人大工作;邓发良:主管武装、政法、综治、安全生产、林业、公路、交通工作;周咏梅:主管宣传、文教、卫生、统战、合作医疗、妇女、食品药品监督工作;陈建安:主管计划生育、青年工作。

特色经济

黄圃镇的产业经济特色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第三产业为补充,三种产业互补”。黄圃镇是乐昌北部的农业镇,耕地面积万余亩。近些年,镇委、镇政府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村村种植黄烟,户户改养良猪,南部发展西瓜、香(蜜)瓜,东西北部山区搞山地综合开发(种果、养鸡、养羊等),平原区变两造(一烟一稻)为多造(烟、稻、菜)生产”的经济发展路子。目前,全镇逐步形成了“以黄烟种植、山地开发、饲养良种猪为主,以西瓜、香(蜜)瓜、冬种马铃薯、蔬菜、山地养鸡、养羊为重要补充”的农业产业特色;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发展,镇委、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樟塘红砖厂、玉带红砖厂、液态石油气站相继在黄圃落户,原有企业也发挥了较好效益;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商贸、餐饮业出现勃勃生机,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黄圃镇土质独特,适合做砖瓦缸等泥土制品,现已兴办了两家由外商投资的红砖厂。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已兴建了东村电站、禹民桥电站、应山电站。

镇情概况

黄圃镇位于乐昌市北部,距市区97公路,毗邻湖南宜章县,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7万人,总面积7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林地面积7.13万亩,可供开发的山地面积5万亩。黄圃镇建制于清朝,原属乐昌县依化乡的皈下都,是清朝以前乐昌县治派出管理庆云、白石、塘村的司官衙门,因其驻地在黄圃司村,故后惯称黄圃,现镇治塘村,辖区长9公里,宽8公里,1950年属乐昌县第五区,1953年为第六区,1955年分置黄圃区,1957年改黄圃乡,1958年为黄圃公社,1961年,庆云、白石另设公社,黄圃辖地自此未变,1983年改为黄圃区,1987年改黄圃镇至今。黄圃镇历史悠久、文化源长。其本地语言--黄圃镇语是全国较为古老的方言之一。黄圃镇是湘粤交界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周围相邻乡镇达11个,人口近30万。黄圃墟日客流量近万人,月交易额达150万元。

主要景点

建于公元1766年的应山玉环大石桥堪称壮观,全用条石砌成,桥长49.85米,宽6.5米,拱跨16.9米,桥高12.5米。这座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韶关市境内现存最大的古石拱桥。东村的“欧阳宗祠”是我镇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祠堂之一,具有中国民间传统祠庙建筑特色,宏伟庄重。祠堂面积385平方米,外形模仿府第格局,祠内建筑分布在同一中轴线上,建有门楼、主厅、两厢房等,藏有图文,记载了欧阳修后裔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在斗湾村委会凤凰岭尚存凤山书院遗址。东村电站旁有一处旅游佳地--碧水洞。碧水洞为一大型地下河形成的溶洞,地下河蜿蜒10000米,洞内宽大、幽深、有水、有瀑布,步步有景,景象堪赞,犹如神富仙境,探洞惊险刺激别具一格,还可品尝甘甜如乳的饭食、矿泉水。离碧水洞不远,有座天生石桥,人称“自生桥”,还有个猴子岩,流传着许多古老的典故,旅游价值极高。

教育文化

镇区建设初具规模,中学和中心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各村委会已新建或扩建村委办公楼,多数村级小学条件尚可。镇内县道已全部水泥硬化,交通方便,湖南省道1803线穿境而过,赤(石)新(塘)公路把省道S249线与1803线连接起来。自然村电通、水通、路通。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干部、群众观念更新了,黄圃镇的软硬投资环境、发展经济环境日趋完美、日益优化,为今后中心镇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圃镇位于乐昌市北部山区、湖广两省交界处,交通便利,湖南省道1803线[郴(州)汝(城)赣西公路]穿境而过,赤(溪)新(塘)公路把省道S248线与1803线连接起来,距宜章县城仅25公里,坪石镇27公里,是湘粤赣交界的出入口、中转站,商贸往来频繁,三日一墟,人流上万人次;基础设施完善,市场能容纳上百摊位,水电供应齐全。黄圃农业发达,近几年来,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种新特优产品相继引进,形成了传统优势产品为主导,各种新优产品为补充的农产品生产结构,其中尤以黄烟、板栗、西(香、蜜)瓜、花生、优质水果等农特产品驰名湖广两地。黄圃镇在外工作现在职的副厅级干部欧勇,中共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系我镇东村村委上东村人。黄圃镇姓氏主要有邓、白、欧等三个,其中邓姓主要分布在新塘、石溪、塘村、东村、里村等村委,人口近6000,占全镇人口的三分之一,白姓主要分布在斗湾、应山、塘村、紫溪等村委,人口近5000,欧姓主要分布东村、里村、鱼池岭等村委,人口近2000,这三姓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