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庄镇地图
汉庄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镇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镇共有11180户通自来水,有4075户饮用井水,有261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5.3%)。有16661户通电,有764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438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8.1%、44.9%和84.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96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803户(分别占总数的46.9%和40.1%)。进镇道路为柏油路面,镇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有4个农村集贸市场。全镇共拥有汽车112辆,拖拉机470辆,摩托车1940辆。全镇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5994.1亩,有效灌溉率为59.96%,人均0.38亩。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73户;建有小水窖1630口。18个行政村已通电;18个行政村已通路;农户住房以土木、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45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27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69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32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人文地理
汉庄镇自然名胜较多,有诸葛堰、石花洞、大湾峡谷、青岗自然风景区等著名景点,还有宝山寺、丝绸古道、蜀汉古墓群和许多寺庙道观等历史文化古迹。明代诗人毛铉游石花洞后题诗云:“幽谷小洞天,沉沉若隧道。石门古莫高,石蹬净如扫。石花三月开,色比桃花好。即非人技为,此理不可晓。或云有神仙,幻此物外宝”,古时石花洞胜景在古人眼里可见一斑。该地汉族主要为汉朝和明朝时代迁入,其中明朝万历年间朝庭为垦荒戍边,强行派遣大批军队、平民到永昌垦荒定居,有王邑屯、贾官、方官、杨官、石官屯等村名为证,故当地人多追认自己祖籍为南京应天府。全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故民风民俗较为繁富,除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各地都过外,还有清明节、元宵节、火把节、十月节、灶王节等节日,如清明、十月节日供祖坟,整个家族杀一到两头火烧猪,在家里杀好烧好,挑到坟地上供祖献祭,吃一餐后,剩下的又一家分一点。大年初一和元宵节敬天地拜祖先、拜月神,煮好了汤圆献祭祈福佑平安。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西山人民过火把节,节日杀羊喝酒划拳,晚上举行篝火对歌跳舞晚会,最后抬火把绕秧田驱魔祛灾禳星祈福。还有一些民间兴俗如赶庙会,唱洞经等,名目繁多,总之也是相当热闹,车水马龙。民间传说在各村都有,如:喝了便可获得九牛二虎之力的神秘泉水;“草房头上烧猪,花篮背水”的神通故事;“十八缸银、金瞎马、小白羊、金月亮”的财富秘藏传说等。
基层组织
截止2006年底,汉庄镇共有党支部29个,其中农村支部18个,机关支部有11个,下设农村党小组80个,共有党员1973人。其中农村党员1617人,少数民族党员11人。男性党员1405人,女性党员212人。汉庄镇团委下设3个团总支,共辖51个团支部,团员666人。
政务公开
2007年全镇利用广播宣传189次,各单位各出黑板报4期,共粘贴公告96次,建立永久性公开栏42个。公开内容丰富,包括村级财务管理、占地补偿标准、土地承包问题、农村低保、粮食直补、宅基地审批、救灾款发放、优待抚恤情况等。
农村经济
2006年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7474万元,比上年增4430万元,增13.4%;完成农业总产值7667万元,比上年增927万元,增13.75%;农民人均纯收入2213元,增283元,增14.49%。该镇主要抓了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2、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3、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4、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成果得到巩固提高。5、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增加了“非农”收入。6、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人口卫生
汉庄镇2006年共有16987户;总人口69756人,其中男性35368人,女性34388人。其中农业户数16398户,农业人口67871人。该镇共建有乡级卫生院3所,村级卫生所51个,村卫生所面积5053平方米,村卫生所医生人数71人,最近的距镇中心卫生院0.5公里,最远的距中心卫生院20公里。2006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食品药品、卫生执法监督力度,重大疫情监控、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全年共有6008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资金60.086万元,有39672人看门诊或住院治疗,报销金额218.49万元。2007年“参合”农民达到60253人,比上年增167人,“参合”比例为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