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渡乡地图
瓦渡乡相关地区地图:
民族风情
苗舞:瓦渡浪坝村的大地村民小组居住着一支苗族群落,共14户66人,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以不同的舞蹈来表贺喜之意,其舞蹈形式有群舞、集体舞到双人或单人舞、三跺脚、葫芦丝等。芦笙演奏与舞蹈的形式可分为笙伴舞、笙领舞与笙自舞等。笙伴舞及吹笙者不舞或在场中小舞,周围男女群众、层层环绕舞蹈。笙领舞及吹笙者在前头边吹边舞,男女群体随队伍绕圈踏声舞蹈,笙者舞指小集体、双个或单人吹笙者用小芦笙表演,亦吹亦舞、舞蹈动作高雅,体现出了苗族人民的各种生活与文化形态。灯会:灯会在瓦渡始于清朝中期,辖区内各村寨均有活动,特别是瓦渡、打坪、安和、浪坝、土官等几个大的村寨最为盛行。每年正月十五晚举办灯会,在瓦渡关庙、财神庙、灯棚及街头和各村寨中,均搭台布置场所放灯,花样繁多,琳琅满目。有七星灯,绣球灯,孔明灯,走马灯,龙鱼灯,荷花灯等,十分吸引观众。凡灯会之日期,各村寨热闹非凡,乡村父老聚谈,茶三酒四,显现出民族之古朴风情。时而一年有的村寨在灯会结束之日还宰猪一头,邀请本村父老会聚就餐,当晚,灯会结束。
自然资源
瓦渡乡地势北高南低,东高于西,地形复杂。有阎王山、多罗拐、篱笆扎山、马家围子、大山、鹰窝岩、班固山、豹子岭等山岭。遍布火成岩,瓦渡坝南北有大量的石灰石林立,状如“石林”胜景,引人注目。平场子村委会的林子窝、清水沟一带有品质优良的花岗石资源,储量约40万立方米。名胜古迹
“老白坟”古墓位于瓦渡乡平场子寸清水沟东寨寨后山上,墓高3米,宽4米,正中前有两根石凿而成的龙柱,前方供台刻有小石象,两侧刻有牛、羊马等十二属相,墓左右前方刻有两石狮护卫。墓碑雕龙刻凤,刻有铭文。占地15平方米左右。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嘉庆时重修,民国6年重修石碑,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经济发展
瓦渡乡2007年可实现总产值7325万元,增加1660万元,增幅29.31%。可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5854万元,增加1244万元,增幅26.98%。农民人均纯收入1641元,增337元,增幅25.84%。全年可实现第一产业产值5425万元,占74.06%;第二产业988万元,占13.48%;第三产业912万元,占12.45%。基础建设
瓦渡乡针对实际情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大力改善新建乡、村公路,全面促进了瓦渡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特色产业
一、核桃:瓦渡核桃个大、皮薄、肉多,肉质鲜、脆,在保山颇负盛名,产品远销外地,是每年中秋赠送客人的佳品。瓦渡乡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境内最古老的泡核桃种植有300多年,最大的单株占地0.8亩。2006年至2007年我乡新植核桃2390亩,全乡累计核桃面积达56605亩,人均2.3亩,户均10.3亩。实现核桃产量45万公斤,比上年的39万公斤增加6万公斤,增15.38%,产值1245万元,比上年的890万元增加355万元,增28.51%。二、蚕桑:全乡有桑园4264.85亩。2007年共养蚕2917.75张,实现产值181万元,比去年增84万元,增86.59%。
三、茶叶:茶叶是瓦渡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有到90余年的栽培历史,全乡各村寨均有种植。瓦渡以烤青茶尤为出名,除供给本地外,远销省内外。
四、鸡枞:瓦渡乡鸡枞肉质鲜内,香浓可口,在市场上颇有名气,供不应求,尤以青色鸡棕价格最高,达到100元/市斤。瓦渡鸡枞主要分布在瓦渡乡土官、三坪及澜沧江一带。
五、大麦酒:瓦渡冬季农业主要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等,其中,大麦种植面积最广,在全乡各村都有种植,瓦渡几乎每村每寨都有以大麦为原料个体酿酒户酿制大麦酒。到2000年,瓦渡乡瓦岗寨食品厂生产的优质小菩甑酒——瓦岗泉,以其传统的工艺精心酿制,独特的味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远销外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