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十堰市地图 > 丹江口市地图 >
蒿坪镇地图
蒿坪镇相关地区地图:

产业特色

蒿坪镇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1200mm,自然资源丰富。茶叶、蚕桑、煤炭、富硒植物油、优质大米已形成产业,以“硒都”系列食品为龙头的富硒产品远近闻名。茶叶年产量12万斤,年产鲜茧11万公斤,年煤炭产销量27000吨,年产大米2500吨。该镇本着“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求实创新、开拓争先”的精神,坚持走以工壮镇、以农闻镇、以商活镇、科技兴镇的强镇之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中心,以争创全县(富硒食品基地、小城镇建设)两个第一为重点,以发展(板石、矿泉水、富硒食品)三大特色企业为突破口,以适合山区农村发展模式的“陕南第一村”为载体,把蒿坪镇的各项事业推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促使该镇的“两个文明”建设近两年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集镇建设

蒿坪镇委、镇政府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集镇规划建设步伐,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栽植道旁风景树500余棵;规范完善了小游园建设和农贸市场建设;集镇高标准水冲式公厕已建成投入使用;修复配套了集镇的路灯;投资5万余元,完成了集镇电网改造;同时加强了环卫队伍建设,使集镇及周边环境得到了整治,改变和提高了集镇新形象。同时把集镇规划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围绕我镇的苗木、蔬菜、林果、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市场开拓力强、产业辐射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吸引民营业主进镇发展,繁荣活跃集镇市场,促进了经济发展。

人文景观

蒿坪境内有山有水,山水相连,自然风光优美,再加上多年来大力实施“以民为本、生态立镇”战略,到2004年底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使蒿坪的环境更加怡人,山更绿,水更秀,天更蓝,气更爽。蒿坪镇地处秦巴山区秦岭余脉,土壤肥沃呈偏碱性,属于南北气候,这里的气温保持在-5℃—38℃,年平均降雨量在770mm左右,气候怡人。同时,蒿坪不仅有北山打儿窝、滴水岩和空洞等动人故事,而且还有堰沟黑龙潭、豹子洞、蝙蝠洞等优美传说。最有味儿的要数打儿窝,打儿窝是北山一处有名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山石上有齐生的左右两个小孔。相传,新婚夫妇用石子向孔儿里掷,如果掷中左边就会生儿子,掷中右边就会生女儿;还有堰沟的黑龙潭,据老人们讲,逢到天旱时,人们就去黑龙潭舀潭里的水乞雨,当舀到鱼、虾时,天就会下雨。像打儿窝、黑龙潭等动人、有趣的传说还有很多,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

基础设施

蒿坪镇委、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了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等四大工程建设,着力夯实了四大基础:即农业基础(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观光农业,其中新店“长治”治理和程家沟流域中低产田改造最为典型)、能源交通通讯基础、城镇建设基础和市场基础,现在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已非常雄厚。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镇共开挖衬砌渠道8500余米,新建衬砌河堤2200余米,新开挖塘堰2口,新建村组公路34余公里;生态环境建设上,共实施坡改梯治地3000余亩,衬砌石埂25000余米,实施退耕还林6500亩,荒山造林12000亩,封山育林50000余亩,新建“五结合”沼气池1500余口,使全镇近5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清洁、方便的沼气;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现已基本形成了“两大优势产业”(畜牧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和“两大特色产品”(“双低”油菜和仁用杏),探索出了适合本区域发展的结构调整路子。

重要景点

天然石佛像,天然石佛像一直鲜为人知,沉寂多年,终被发现于1988年。其位于丹江口市蒿坪乡王家岭的石人岩下的一个小溶洞内。洞口直径仅有0.15米,被茂密的野草遮盖,又在悬崖陡壁上,石像仿佛是隐身遁世的高洁人士,专挑此地终老一生。佛像面南背北,坐靠在连山石壁上,高0.7米,胸阔0.2米,身厚0.12米,身上的石纹看去好像穿蟒戴冠,他的身旁还有四位侍从垂立静候,个个栩栩如生,表情丰富,真是鬼斧神工,天工造物。

文化教育

2008年全镇6名青年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展示了各自的课堂教学风采,20余名教师参加了观摩。中心学校校长陈金涛和教研员王兴贵参加本次活动,并与参加活动的教师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这是继蒿坪镇中心学校组织的“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活动之后又一次教学教研活动。蒿坪镇中心学校为了提升全镇教师素质,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贯彻落实2008年全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深入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素质教育年”的各项教研活动。以“新任教师上岗课、骨干教师公开课、星级教师示范课、优秀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为活动载体,锤炼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最后达到提升广大教师业务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