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溪镇地图
河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位置
农产品
主要农产品有椪柑、西瓜、红提、蔬菜、鲜鱼、茶叶、生姜、药材等。主要工业产品有:电解锰、锰锭、锰粉,享有盛名的河溪香醋及“湘西第一泉”矿泉水。
乡镇概况
河溪镇位于吉首市东南部,镇政府距市区15公里,东南接泸溪县潭溪镇,西邻双塘镇,北抵吉首和太平乡。地域总面积98.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190.7亩,稻田面积6335亩,旱地面积4855.7亩。辖马鞍、阿娜、中岩、张排、持久、岩排、新建、楠木、渔溪、铁岩、永固等11个村及河溪社区,总人口12624人。其中男性6352人,占50.3%,女性6272人,占49.7%,基本趋于平衡;农业人口11887人,占94.1%,非农业人口737人,占5.9%,所占比重与去年基本持平;汉族4020人,占32%,少数民族8604人,占68%,其中土家族7332人,苗族1243人,其他民族29人;全年共出生120人,出生率为8.22‰;死亡率6.04‰,人口自然增长率5.30‰,计划生育率为95.8%。
主要特产
膏蟹是蟹类中的佼佼者,因其腹部呈赤褐色,故又有人称为赤蟹。膏蟹以其腹中膏肥厚,味香可口,营养丰富,令人百食不厌,而远销国内外。潮阳区河溪镇(桑田)有“膏蟹之乡”称誉。这里地处榕江出海口,有万亩广阔海滩,微生物和小鱼虾多,是膏蟹天然“牧场”和栖息之所。每逢涨潮,海蟹随水游至海滩觅食,退潮时,这些家伙乐不思归,想找个低洼的地方当“安乐窝”,藏匿起来。河溪乡民了解它的这一特性,从清朝末年就开始用“踏窟捉蟹”的方法,即用特制木屐沿海滩踏出一排排脚印,海潮涨时蟹随水上来,退潮后捕蟹人用小网兜沿脚印一捞,便可捞上一只蟹来。捕捞到的海蟹,如果腹部呈赤褐色,便是蟹中珍品膏蟹,否则是稍逊一筹的肉蟹。捕捞到的蟹如在一斤左右是成蟹,可直接食用或上市,如果是幼蟹,则需放到人工特筑的蟹池里饲养三个月或一年之后方能捕捞上市。膏蟹煮熟后膏似蛋黄,味香可口,又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有破瘀消食之功能,是病后体弱者补品和受跌打伤者辅助疗食。
历史
河溪镇具有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丰厚,有清嘉庆二年的河溪古城遗址,持久村九脑遗址及云谷寺院、古老建筑衙门、中老衙门、八仙阁、三圣宫、六王庙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考证湘西历史提供了宝贵史料,还有集民俗风情、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八仙湖”风景区和“太阳岛”假日休闲区。
乡镇概况
河溪镇,位于阆中城区东南,唐宋时在此设关,故名“河溪关”,历来是阆中市东南部商贸集散中心。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区、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阆中市行政中心6公里,建设中的金银台电航工程位居场镇边缘,是阆中市行政新区至金银台电站到省级湿地保护区构溪河的旅游线必经之地。交通方便、水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嘉陵江金沙湖风景区、构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宛若镶嵌在嘉陵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构溪河、嘉陵江流经其间,沿岸建有多处提灌站,境内塘、库、堰众多,不仅为水产养殖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保证,而且为水陆沟通提供了诸多方便。阆仪路穿境而过,城镇公路连通“212”国道和“302”省道,并与毗邻的乡镇村道相连,建设中的阆中民用机砀和广南高速公路,分别位于城镇南侧和城镇东侧;构溪河、嘉陵江在此交汇,历史上称为“水码头”,渠化后的嘉陵江航运上到广元,下至南充、重庆,自古是水陆交通要塞。这里,位于城镇东侧的高坎、低坎水电站和城镇北侧已建成的嘉陵江金银台水电站,为镇域工、农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证;工农业和三产业具有一定基础,属于南充市较早的“亿元镇”;建筑建材、商业贸易及食品加工等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子镇域劳力资源充足,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的52%,年劳务输出收入占第三产业收入的一半;粮食、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亦有较大发展前景,被誉为“鱼米之乡”;她与古城阆中市区仅9公里,既处于即将形成的金沙湖风景区的尾部,又是构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起点,还居于古城阆中城市远景规划区和嘉陵江梯级开发的旅游线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这里,自古乃阆中东南部重镇。唐宋时在此设关,故名“河溪关”,历来是阆中市东南部商贸集散中心,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区、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阆中市东南部的片区中心城镇,近年来,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建成区面积由过去的14.10公顷扩大到现在的55.00公顷,人口由过去的14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5700多人;城镇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达到350多万平方米,学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邮政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能为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用其周围农村提供较好服务,是国家建设部、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等六部委2004年2月批准的国家级重点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