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乡地图
河西乡相关地区地图:
青海省贵德县河西乡
区域概况: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3千米。人口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等少数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24%。面积433平方千米。行政区划:辖格尔加、下马家、下排、下刘屯、上刘屯、北房、红岩、大户、贡拜、江仓麻、加莫台、加莫河滩、才日堂、加洛苏河、木干、本科、瓦家、温泉、多哇、贺尔加、拉及盖、多勒仓山坪、西山湾、山坪园艺场25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1931年(民国20年)设刘屯乡,1949年并入当东乡,后改上当东乡,1956年与下当东乡、温泉乡合并为当东乡,1958年归贵德公社,1959年分设河西公社,1984年改为河西乡。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6号文批复:撤销河西乡,设立河西镇。
四川省金川县河西乡
区域概况: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辖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7.5公里。面积61.4平方公里,人口0.3万。刷丹公路过境。辖甲咱、马道、乃当、营盘、杨家湾、木居里、热登7个村委会。历史沿革:1940年建甲咱乡,1955年更名河西乡,1960年河东乡并入改河西公社,1974年河东乡析出,1984年复河西乡。
经济状况: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经济林木有雪梨、核桃、花椒、苹果等。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河西乡
河西乡位于兰坪县东北部河西河(又称通甸河)两岸,东临丽江县;南连通甸镇,相距35公里;西与中排、石登接壤,距中排乡政府57公里;北与维西县交界。境内最高海拔3981米,最低海拔1900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河西村海拔2100米,距县城66公里。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雨量850毫米,年霜期150天,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2%,土地面积565平方公里。2004年,全乡年末总人口16645人(乡村人口3802户16392人中非农289人),其中白族4246人占25.5%、普米族3483人占20.9%、傈僳族6001人占36.1%、彝族833人占5%、汉族2040人占12.3%、其他42人(藏族25人、独龙族10人、纳西族7人)占0.25%。下辖河西、共兴、仁兴、永兴、新发、白龙、玉狮、箐花、大羊、三界、胜兴、联合、胜利13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生产合作社),98个自然村。全乡年初耕地总面积43870.05亩,年内减少233.1亩(其中国家基建占地即公路占地14.7亩,其他基建占地176.3亩,因灾废弃32亩,宅基地10.1亩),年末耕地总面积43636.95亩(即常用耕地面积),其中水田167亩、水浇地7088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1950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71亩。境内有丰富的银、锶、铜、铅锌、铁、盐、汞、云母、石膏、蛇纹石、钴等十余种矿产资源;有丰富的野生菌类和兰草资源。大羊红蔓茎久有盛誉,境内的葵花籽、核桃油、辣椒和野生中药材倍受欢迎。民族文化资源是以普米族、白族支系拉马人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甘肃省华亭县河西乡
区域概况:地处甘肃省华亭县西北部,北连平凉市崆峒区,西接山寨乡和宁夏自治区泾源县,南部、东部与策底镇毗邻,总面积72.19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河西村,距县城23.5公里。全乡辖7个村,40个生产合作社,53个自然村。2003年末全乡总人口8157人,其中农业人口8157人1892人,城镇人口139人。全乡人口中男4111人,女3989人,总劳力5120人,占总人口的63%。全乡总面积为72.19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7737亩,人均3.4亩。自然地理:四面群山起伏,中为河谷地,平均海拔1626米。策底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河谷地带地势较宽阔平坦,水利条件优越,为全乡粮、麻主产地。气候高寒干燥,无霜期短,自然灾害频繁,常有春旱、伏旱、霜冻和冰雹危害农作物。
资源特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矿藏有石灰石、砂石、磷矿石等。林丰草茂,植被良好,全乡有天然人工林地1.2万亩,草场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文物古迹有建沟石佛群,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寺庙建筑已毁,现留遗址及石雕佛像28尊,存于飞凤山,保存比较完整,对于研究北魏文化艺术有一定的价值。旅游资源有野狐峡。农副土特产主要有:大豆、大麻等,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药材有柴胡、党参、独活等。
交通通讯:河西乡距平华公路7.5公里,跨省泾华路横穿全境,乡村路4条20公里,县乡道路2条13.5公里;通讯较发达,电话实现了程控化,现有移动通讯基站1处,小灵通基站1处,2003年完成了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实现了有线电视县乡同网;开通电信宽带,接入用户2户。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邮、通信息。
经济状况:工农业总产值6016.2万元;农业总产值1062.7万元;粮食总产量4360吨;大口径财政收入11.7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18万元;2005年末总人口达到8134人。工业:全乡有工企业7户,其中:集体企业1户,私营企业6户,个体工商户425户。农业及基础设施:拥有耕地27737亩。其中:①小麦面积9300亩;②玉米面积6147亩;③洋芋3000亩,其中坑种洋芋2700亩;④豆类面积900亩;⑤油料面积1730亩;⑥蔬菜面积500亩;⑦药材面积1360亩;⑧退耕还林(草)面积4800亩。水利设施有杨庄向阳渠和建沟渠,共有支斗渠27条10320米,5000立方高位水池1处,有效灌溉面积2300亩。畜牧业:全乡大家畜存栏8357头(口、只),其中牛3910头。2005年末猪存栏2427口,羊存栏2020只。当年牛出栏1950头,猪出栏3256口,羊出栏3980只。建成高标准温棚养畜专业村3个,全乡共有标准化养畜温棚775座。
云南省德宏梁河县河西乡
乡镇概况:河西乡位于梁河县大盈江西北部。乡政府驻地邦读,距县城所在地遮岛6公里,东北与曩宋阿昌族乡相接,东及东南与九保阿昌族乡、遮岛镇毗邻,西及西北与盈江县芒璋乡、新城乡以及腾冲县的荷花乡为邻。全乡共8个村委会,平均海拔1180米,最低海拔为芒陇村委会1055米,最高海拔为三锅疆村委会1930米,是一个山坝共存的乡。全乡国土面积123平方公里,地势呈三级台地式,辖邦读、来连、芒杏、芒陇、勐来、三锅疆、阳塘、光坪8个村委会,其中,5个村居坝区(邦读、芒陇、来连、芒杏、勐来),3个村居山区(三锅疆、阳塘、光坪),其中:居住一级台地的是芒杏、芒陇2个村委会,居二级台地的是邦读、勐来、来连3个村委会,居三级台地的是三锅疆、阳塘、光坪3个山区村委会。人文地理:河西乡辖55个自然村,94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全乡共4874户,19747人(男9940人,女9807人),其中:农业人口1862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4.32%。河西乡是一个以汉族15150人、傣族1952人,阿昌族1732人,德昂族413人,傈僳族259人,景颇族74人,其他民族165人等多种民族杂居的农业乡,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459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3.27%。勐来村是一个以阿昌族和德昂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共608户2335人,其中:阿昌族145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2.39%;德昂族39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7.08%;傣族9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0%;景颇族1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0.5%;其他民族人口2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0.9%。2002年度勐来村被列为云南省7个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村之一。,河西乡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季主要集中在5至9月,年降雨量1300至1400毫米,平均温度18.5℃,最热月8月,最冷月1月,全年无霜期280天。全乡境内主要有丙赛河、来帕河、勐来河等三条小河;大盈江由北向南流经河西乡东侧。河西乡由于西北高、东南低,河流主要发源于西北,流向东南。
自然资源:全乡有森林面积7.55万亩,主要以松木、杉木为主,森林覆盖率为56.40%;全乡共有耕地27973亩,200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083亩,复种指数为129.78%;全乡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铁、锌、硫、石灰石等,现已被开发利用的有锡、铁、硫、石灰石。
环境卫生: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660平方米,村卫生所8个,村医生人数22人。全乡建有公厕14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3个,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人畜混居的农户1697户,占总农户的37.1%
基础设施:全乡目前有5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47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乡目前已有24户居住砖(钢)混结构房屋,有430户居住砖木结构房屋,有4034户居住土木结构的房屋,还有83户居住其他结构的房屋。该乡到县城道路为弹石路,进乡路面为弹石路面,该乡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建有农贸市场1个,全乡共拥有汽车73辆,其中:农用运输车166辆;拖拉机154辆;摩托车728辆。全乡现已通自来水。有427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93.5%)。现全乡已有4571户农户通电,未安装路灯,有125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49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27.5%和76.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8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47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64.7%和54.1%)。到2008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的农户数61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数231户,装有太阳能的农户673户。全乡有效灌溉面积11734面,高稳产农田地总面积4787亩,人均拥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6亩。
文化教育:全乡建有文化活动场所25个,其中:图书室1个,全乡建有小学14所,中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8304平方米,拥有教师211人。目前该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2276人,其中:小学生1592人,中学生68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660平方米,村卫生所8个,村医生人数22人。全乡建有公厕14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3个,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人畜混居的农户1697户,占总农户的37.1%。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河西乡
区域概况:位于四川省汉源县坛子山东麓,流沙河中游西岸,东南距汉源县城9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纬29°25′,东经120°36′。北邻大岭乡,南接市荣乡,东隔流沙河与唐家乡相望,西以坛子山同石棉县丰乐乡交界,李西沟、游鹿口沟横穿乡境。面积31.77平方公里,辖香林、龙塘、庄子、羊山4个村民委员会,48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村,2381户,9225人,为汉彝杂居地,乡政府驻香林寺,海拔865米。历史沿革:河西古为夷地。清入沿礼乡,1952年始置河西乡,辖今大岭、河西,故有"鸡冠山下大岭坪,流沙水边河西村"之称。1958年成立河西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大岭,1984年复置乡至今。
社会发展:河西地势西高东低,由坛子山倾向流沙河,海拔在865--1700米之间,高差800余米,形成不同的气候物产带。香林村沿流沙河谷地分布,龙塘、庄子、羊山则分布于中、高山区。有耕地面积8094亩,产水稻、小麦、玉米、洋芋,间以多种小杂粮,2001年粮食总产量4354吨,农民人均粮食476公斤。其他农作物产核桃、花椒、梨、柑桔、油桐、种类蔬菜,年产蔬菜1300吨,水果1200吨,多种经营收入1400万元。河西处于泸定煤田的尾端,无烟煤质量好,储藏浅,便于采掘,是县内民用煤的主产地,拥有煤厂10个,大小井洞27口,从业人员年平均在1200人左右,煤年产量12万吨。境内蕴藏有硫铁矿、花岗石、石膏等矿。至2003年,有小学4所,中学1所,教职工47人,在校学生1916人,乡医院1所,医务人员3人,病床4张。境东游鹿口有双层石灰岩溶洞,纵深20余米,洞内石钟乳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