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乡地图
红岩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为切实把科技兴农惠民落到实处,红岩乡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稳产作物,扩大经济作物播面。到目前,该乡已建立青稞种植基地2811亩,洋葱种植基地300亩,种植脱毒薯158.8亩,大白胡豆40亩,海椒185亩,大蒜96亩,在白日村建立了苦荞基地。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全乡种植特早实核桃221亩,中药材30亩。乡镇企业有农具厂、砖瓦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青稞。经济林木有苹果、花椒、核桃。经济作物有油菜、大蒜、亚麻、大麻等。名贵药材有贝母、麝香、当归。
农业发展
农业以粮食和柑桔为主,有名优特产红岩冰糖橙、高山葡萄、核桃、草莓等。2002年实现企业增加值1502万元,农业生产总值1559万元,粮食总产量58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1368元,肉类产品总量达110吨,出栏生猪6800余头,家禽45.1万羽,水产品40吨。农村税费改革后,乡财政收入59万元,比1998年减少7万元。
社会事业
文教事业。解放前夕,仅有黑岩塘1所国民学校和3所私塾,学生近70人。现有乡小学1所,村小6所,有教师15人,在校学生324人(1--5年级)。除石庄村外,其余全系公办私营。全乡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乡有卫生院,村有合作医疗站,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2004年出生人口23人,出生率为7.4‰;死亡14人,死亡率为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
基本概况
红岩乡地处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境内,该乡的经济比较落后,从2007年以来,水城县红岩乡紧紧抓住科技扶贫种草养殖的机遇,大力发展养殖业,该乡在窑上村建设人工草场1303亩修建圈舍3038平方米,购进基础母牛和育肥牛434头,覆盖农户98户,今年已出售短期育肥牛134头,产值达46.9万元,项目户均增收2100元。
历史沿革
1984年2月建立瓦店乡人民政府,隶属桂兴区公所管辖;1992年10月直属广安县管辖;2001年9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瓦店乡区域整体划归华蓥市管辖。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从2006年8月1日起,正式将瓦店乡更名为“红岩乡”。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全乡紧紧围绕”山顶戴帽子(植树),山腰舞裙子(银花),山下粮袋子”的发展思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银花、核桃、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同时,加大对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科技投入和新品种的推广,特别是水稻两段育秧和玉米的育苗移栽。2004年全乡粮食生产总量为1518吨,人均占有粮食506公斤,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532万元,人平纯收人为1291元。
基本情况
红岩乡位于南江县东北部。东靠通江县铁厂乡;南抵关路、关田乡;西与赶场镇接壤;北与赶场镇相邻。地跨北纬32°2l′50″—32°27′10″,东经106°58′30″一107°03′40″。幅员面积49.8平方公里。辖黑岩、石庄、双寨、云光、鞍坪、红寨6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现有968户,30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1人。汉族占99%以上,土家族占1%o。乡政府原驻黑岩塘,1982年搬到中寺坎,距南江县城39公里。红岩乡地域东西窄,南北宽。地势北高南低。岩层向南倾斜,成单斜构造。南部为浅切割低山,其余地区为浅至中等切割中山。中山区灰岩广布,地表多落沟、石芽、漏斗、落水洞等。主要山峰云光山,系米仓山支脉,海拔2032.9米。周家沟、袁家河发源于北部山地,平行南流出境。河床深切,比降大;注入明水,天旱无水流。全乡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住居分散。每平方公里平均拥有人口61人;云光村仅18人。山高坡陡,荒山秃岭多;土地瘠薄,田少地多;水源匮乏,旱情多;十年九灾,水土流失严重。村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信息不灵,至今仍是国家级特困乡。红岩乡资源丰富。境内有无烟煤,储量上100万吨;石膏储量500万吨;石灰石遍地都是。森林覆盖率80%以上,树木以柏树、马尾松、青杠树为主;云光山有成片桦木分布。野生动物有金钱豹、獐子、锦鸡、羚羊、猴子、野猪、黑熊、刺猬等。有天麻、杜仲、麝香等名贵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