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镇地图
永兴镇相关地区地图:
安徽省利辛县永兴镇
永兴镇位于利辛县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西距阜阳32公里,东与马店镇相邻,北与孙庙、王市镇相连,西与王人镇、颍泉区冉庙乡接壤,南与颍东区、大李集镇隔茨淮新河相望。辖区土地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63117亩,15个行政村,183个自然庄,297个村民组,50000口人,农业人口48221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境内阜蚌公路自西向东穿境而过,马王公路从穿越全镇,濉阜铁路横贯南北,并设有永兴集站,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区位良好,交通方便,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永兴,永远兴盛,这个名字寄托着永兴5万乡亲父老的殷切期望。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在全县居中上游水平。当前,在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作为乡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正以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廉政、勤政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抢抓机遇,用好、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工作切入点,以实施村村通工程为突破口,强化已有基础,发挥现有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推进经济实现“加快崛起、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谱写着奋力崛起的辉煌篇章!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永兴镇
永兴镇共有20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小组,4805个农户,总人口22472人,其中农业人口17522人,劳动力6895个,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1公顷。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1亿元,农业产值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83元,比上年增加827元,增幅22%。在2004年年终考评中,永兴镇获得乡镇经济综合考核第一名以及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个单项考核第一名,被湖北省授予“平安乡镇”称号。永兴镇紧邻京山工业园区,皂当公路、长荆铁路、随岳高速公路横贯其中(随岳高速公路在永兴设有入口),交通极其发达,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十分明显。永兴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硅石品位极高,是生产水泥、石灰、碎石的优质原材料。2004年,浙江井田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8.1亿元在盘堰村兴建日产1万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目前投资2.4亿元的第一期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已于2005年8月8日顺利竣工投产。永兴镇是全国著名的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大镇,现有中华鳖、乌鳢、黄颡鱼、南美白对虾、网箱养鳝等多种名特优水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其中中华鳖养殖起步早、规模大、养殖技术含量高,被誉为“神州养鳖第一镇”。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永兴镇
永兴镇位于凉城县城西部20公里处,地处晋蒙边界结合部,南与山西左云、右玉二县接壤,西与呼和浩特市相邻。全镇土地总面积363.9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600人,镇区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7℃,年均降水量200——300MM,无霜期为90——125天。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镇内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相当明显,呼阳公路、和凉公路、凉右公路穿越境内,丰准铁路贯穿东西,是凉城县交通条件最好的乡镇之一。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清末到民国近200年是凉城旧县政府所在地,具有较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于2001年8月21日建镇,由永兴、多纳苏、三庆三乡合一镇,山、川、滩相隔,优势互补,发展潜力巨大。境内资源比较丰富,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堪称当地一绝。花岗岩、墨玉石、金钢砂随处可见。赤峰、河南、福建、河北等地客商纷纷前来投资办厂,现已建成石材加工园区2处,占地150亩,总投资1000万元。旅游资源更具特色,老虎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和永兴湖旅游度假村已列入凉城县乃至乌盟地区重点旅游区,可与岱海、集宁老虎山公园旅游胜地相媲美。每到踏青消夏之际,呼市、包头、大同、集宁等地游客纷至沓来,竞享大自然赋予的美好风光,到达旅游黄金季节,数不胜数的游客,已成为一大景观,为永兴镇增添了一道高丽的风景线,全年来旅游的人数多达10万人次,领略山水风情,即兴写诗作画,更有甚者禁不起永兴山水、人文无穷魅力的诱惑,默默地为永兴绘就发展蓝图,拟在永兴投资,建设永兴,发展永兴。受矿产和旅游产业的有效带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全镇奶牛总头数发展到4800头,现建成奶站24处,仅奶业一项人均增收1300元,奶业生产占据了全镇农户增收的半壁江山。寒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存栏基础母寒羊达到1.2万只,养殖户数发展到了900多户,户均近14只。农牧业结构得到大力调整,真正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人杰地灵,物化景美的永兴镇在“三化”进程中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镇
永兴镇位于盐边县中北部216省道632公里处,是中北部片区8个乡镇(江西、强胜、岩门、箐河、温泉、岩口、洼落)的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东与渔门、新坪相邻;南接渔门;西与江西、强胜相连;北与岩门、箐河接壤。幅员面积77.4平方公里,环绕10余个乡镇的永兴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气温适中,平均气温19~23℃,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最低海拔1150米,最高海拔2480米,镇政府所在地标高1245米,境内有兴盐寺风景区、天生桥自然风景区2处。辖7个村委会,41个合作社,2个居民小组。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永兴镇
概况:永兴系名山的大镇,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辖14个村(青江、三岔、瓦窑、大堂、化城、江落、金桥、箭道、沿河、笔山、郑岩、双墙、古房、马头)、87个社、1个街道居委会,18000多人,幅原面积34平方公里。旧<<县志>>载:“永兴场、明末建,后毁于火,清初重建,取其永远兴旺之意,”永兴地形平坝、浅丘、山地相间,共有耕地14732亩,其中国11783亩,素有名同粮仓之称,且是全区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自然资源:永兴自然条件优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拔570米,年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326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茂密,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富集的农产品资源:畜禽、茶叶、蚕桑、食用菌、果蔬、林竹等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项目,已形成基地和规模,且起点高,发展势头很好。目前,茶叶种植面积1870亩,投产面积870亩,新发展茶园以高起点,无公害为标准,选用品种以311、131为主。桑园面积1700亩,年产茧1600张,年产食用菌55万袋,以香菇为主,逐步向姬菇和其他高品位的种类发展。果蔬丰富,在笔山、郑岩村建成400亩经果林基地,品类涉及脐橙、板栗、枇杷、日本油桃等;全镇每年调整1000亩次土地专门从事蔬菜种植,臣菜专门销往雅安、名山、草坝等市场;林竹茂盛和传统茨竹、斑竹、苦竹等普遍,近年又大量发展杂交竹、麻竹及千亩经济林柜桉,长势良好。特别是种植的百亩药材尤曼桉系国农星火计划项目,点限量发展。养殖业一向兴旺,年出栏生猪八戒6000头以上长毛兔3万只以上,养鸭蛋5万只以上,鸡、鹅、羊.鱼等门类齐全。工业资源以芒硝为主,现已探明的芒硝有矿藏1600亿吨,品位市、易开采。现有芒硝企业界6个,硫化碱企业个,年产一级芒硝51万吨,二、三级芒硝万吨,硫化碱(含桶、片碱)1万吨。除芒硝企业外,还有电厂、农机、水利、预帛、瓠瓦、木地板、粮油等企业。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时一步发展,沪兴的软、硬环境日益完善,集镇不断发展壮大,驻镇机构有粮油、供销、信用、税务、工商、邮电、学校、农电、公安派出所等等;新村建设不断扩展。交通便捷,内接名、车岭、红岩,外接香花、草坝、雅安,位处交通枢纽,镇内三分之二的村已实现道路硬化;通讯发达,移动电话一路畅通,直拔电话覆盖各村;能源充足,农网改造不断推进,天然气工程即将启动,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向纵向深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长期化、制度化的措施,确保一方平安。党委、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开明开放的政策,把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服务,树立"亲商"理念,创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皆关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竭尽全力为外来投资者搞好服务,以实际行动来换取他们的拥的要求具体化到政府工作之中,努力追求双嬴、多嬴的工件效果,不断推进永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福建省浦城县永兴镇
概况:永兴镇地处浦城县西部,俗称西乡。位于东经118°15′—118°26′,北纬27°50′—28°01′。东靠莲塘镇,东南接临江镇,南连山下乡,西界枫溪乡及武夷山市,北连古楼乡。东西宽19公里,南北长20公里,面积209.58公里。武夷山脉从西入境。西南纵列千米山峰4座,北部横踞千米山峰6座。棉山自北而南延伸至东,构成西南、西北、东面高峰环峙,中南部为丘陵和河谷盆地,全境形成东北向东南方向倾斜的地势。最高海拔1234米,最低海拔250米。河谷盆地较大的有4块,共15318.75亩,其中永平畈6292.50亩为最大。县内第三大溪流永兴溪(又称西溪)为干流,由西北往东南流入临江境,平均流量20.45立方米每秒。境内属低海拔中亚热带风湿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零下8℃,无霜期约250天,年均降水量1794毫米。镇驻地永兴原名西乡街,民国33年(1944)取境内永平里和新兴里各一字,改名永兴,海拔265米,距县城42公里。历史沿革:永兴镇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商代至西周遗址18处。宋至清为永平里、通德里、上相里、招贤里、新兴里属地。民国期间设有区署。民国27年春,闽北苏区领导人王文波在境内肖家村尾成立第一个中共浦城县委。解放后,1950年10月在永兴设第六区,下辖11个乡。1958年9月中旬成立上游人民公社,12月改称永兴人民公社,1961年设永兴工委,下辖永兴、洋溪、古楼公社,1964年3月取消工委建制。经调整,永兴公社下辖14个大队。当年人口普查共14576人,1982年人口普查达22622人。1984年9月改公社为乡建制。1990年人口普查22836人,其中畲族169人,其余为汉族。1993年8月撤乡建镇。200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时17281人。年末,下辖20个村委会、22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84户,总人口23392人,其中男性12301人,非农业人口1137人。2005年,据县公安局提供资料,永兴镇6637户,23734人,其中男性12466人。
自然资源:境内水电资源丰富,1支干流及5支支流多年平均总径流量8亿立方米,干流河道比降为3.95‰,水电有较大开发价值,西溪可能开发水能资源4950千瓦,已开发水电装机总容量1040千瓦,还有廉溪1处未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丰富,1992年乡政府在永兴村牛尾垄地钻探75米深井2口,日产水可达700吨,水质优良,经省级卫生防疫、环卫监督监测部门检验证明达到矿泉水标准。硫铁、银、铅锌矿藏丰富,地名炉铺、银场即分别为古代炼铁和采银(铅、锌)场所。解放后硫铁矿、铅锌矿最高年产量分别为7万吨和2万吨。此外矿藏还有花岗石、萤石矿、石英等。特别是花岗石资源极其丰富,经省地质部门勘探,储量在400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品种有牡丹红、一品红、芝麻黑,且具岩体结构条件好、质量优、成材率高等特点。土地资源共有山地面积237471亩,其中林地165236亩,林木蓄积量38.95万立方米,毛竹3.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3%,农业耕地面积4.41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近4万亩,是县农业大镇,经济作物以虹垂所产的荸荠为著,面积230亩,为全县各乡(镇)之冠。2005年,据浦城统计局提供资料,该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115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400亩,总产量19789吨;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3250亩,总产量243吨,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19700亩,总产量14480吨;营林生产中幼林抚育出材量1641立方,全部木材量18039立方;畜牧业中当年出栏猪16000头,家禽180000只;茶叶采摘面积292亩,总产量5吨,园林水果采摘面积4375亩,总产量59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