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淮安市地图 >
淮阴区地图
淮阴区相关地区地图:

风土人情

男女结婚后,全家人最盼望的是怀孕生孩子,特别重视生男孩子。因为民间有“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习俗。怀孕妇女禁忌参与红白喜丧事。禁忌在娘家生孩子,据说那样会冒犯神灵,招致娘家败落。生产前,娘家要买些食品和小儿衣服送去,称为“催生礼”。旧时,产妇临盆分娩,多请接生婆助产。婴儿断脐带后,脱落之脐带、胞衣(胎盘),要用旧布或草袋包好,深埋地下或沉入河底。如被动物吃掉,对婴儿不吉利。婴儿出生后3天内,仅饮甘草水、蜂蜜汁等。3天以后开始喂奶。产妇可吃酒煎中药“生化汤”,去净腹内污血,滋补血气。以后要吃鸡、猪肉、猪肝、馓子等有营养食品,补壮身体。产后1个月内,不出门,不做重活,俗称“坐月子”。丈夫在产后3天,要送酒、鸡蛋等礼品到岳丈家报喜。亲朋好友在一月内都要送礼物,俗称“月子礼”。孩子满月那天,要宴请宾客,鸣放鞭炮,请理发师为婴儿剃去胎发。请族中尊长为婴儿命名。幼儿的名字,一般有2个,一是乳名,一是学名。如是娇惯的男孩子,乳名有叫“小猫”、“小狗”、“小马”、“小兔”等,以示抚养象小牲畜一样,就容易养大。还有叫“小和尚”的,表示已经出家,妖魔鬼怪就不来伤害,更易长大。学名俗称“大名子”,多是按族中同辈人的“字”命的,留待上学或长大后使用。婴儿如是女的多称“大丫头”、“二丫头”,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有的婴儿出生后,家庭或亲友还用银子打制的锁、镯、项圈等物,戴在幼儿的颈项和手脚上,以示锁往了,就不会跑掉(不会死去)。过去,沐阳等地还有给独生子认石爷石娘的习俗。逢年过节,要给石爷石娘烧纸磕头,让石爷石娘保其平安多福。有时几代人都认同一个石爷石娘,闹出不少笑话。“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生产,多请助产士接产。讲究科学卫生,有利产妇和婴儿健康。70年代后,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政府号召计划生育。提倡1对夫妇只生1个。机关工作人员多积极响应,但民间仍多重男轻女,不生男孩不罢休。给孩子命名,多结合新的形式,如“五一、沂淮(导沂治淮时所生)、卫东”。给孩子剃半边头、戴手镯、以“猫、狗”命名等均废。

淮阴美食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淮扬菜的闻名从做法上来讲,其主要得益于选料、刀工、火工三个方面:选料严格、刀工精细;火工考究、擅于炖焖;主料突出、注重本味;原汁原汤、清则见底、浓则浮白;浓而不腻、淡而味鲜;咸淡适中、南北咸宜;带骨者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煎炒遛炸者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淮扬菜是以江苏淮阴、扬州一带的烹调手法、口味形成的传统做法,特别是乾隆皇帝南下时品尝、命名后形成,因为当时淮阴、扬州、苏州、杭州并称江淮流域的大运河沿线四大都市,而且因淮阴地处南北要塞而排四大都市之首,因而称"淮扬菜",故世上无"扬淮菜"之称。那么,淮扬菜的烹调标准是什么呢?"油而不腻,酥而不烂"。淮扬菜炒菜靠油多而诱人,但并不腻人;靠酥软而可口,但并不烂糊,此实淮扬菜的精髓和风格。确实,秀色可餐,如果翻过来用美女来形象比较中国几大菜系的特色的话,淮扬菜就象贵夫人-雍容华贵。淮菜是“文人菜”,符合我们江淮大地文人雅士辈出的人文环境,符合我们江淮大地一代又一代文人画、文人字大行其道的历史渊源,符合我们淮菜清爽淡雅的人文风格,更符合我们淮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上乘境界。淮阴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有着许多令世人耳熟能详、名震中外的名菜,如软兜长鱼、红烧马鞍桥、狮子头、烧乌参、芙蓉鸡片、翠珠鱼花、鸡汁干丝等等。境内的水产资源丰富、特种养殖和绿色蔬菜基地的建设,给烹饪事业继承、创新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更为广阔的空间。活鱼锅贴、手抓龙虾、脆皮乳鸽、码头羊肉、鸡丝辣汤、筒儿糕等一批名菜名点,形成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淮阴特产

淮阴地处苏北平原之中,全国三大淡水湖--洪泽湖畔,物产丰饶,土特产品层出不穷。洪泽湖野鸭、洪泽湖青蟹、楚香乳鸽、码头汤羊肉、吴集花生、赵集粉丝、棉花西瓜、黄花菜、淮山药、小磨稀饭等传统土产,民康油脂、白玟绵白糖、辉煌太阳能、元明粉、卤水等一批工业特产,像一张张精致的地方名片,让外地人从另一个层面了解淮阴。这张名片如今越做越精,名气也越来越大。

经济成就

2010年,淮阴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争先淮安、崛起苏北、追赶苏中、学习苏南”的发展定位,抢抓机遇迎挑战,砥砺奋进促跨越,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年经济呈现出:工业经济快稳发展,消费品市场活跃,贸易业蓬勃发展,服务业特色鲜明,城乡居民收入双双走高的良好运行态势。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生产总值:完成现价生产总值19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8%。按常住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GDP约为3630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4万元,增速较09年回落0.6个百分点,在全市中,淮阴区总量位列第二,增速列第九。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23亿元,可比价增速21.1%。增速较09年上升2.8个百分点。在全市中,淮阴区总量位开发区之后列第二,增速排第七。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82亿元,增速23.18%。在全市中,淮阴区总量和增速均排第二位,增速位次较去年提升四位。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1亿元,增速16.2%。增速较09年回落2.4个百分点。在全市中,淮阴区总量位于三区之后排第四,增速排第六,较之去年提升两位。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44元,净增875元,增速14.9%。增速较09年提高3.3个百分点。在全市中,淮阴区增速继续保持第二。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42元,净增1931元,增速14.5%。增速较09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在全市中,淮阴区增速跃入第一。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淮阴区全年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经济运行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淮阴区三次产业发展特征鲜明:一产平稳增长,二产强劲拉动,三产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完成现价生产总值190.6亿元,可比价增幅13.8%。其中,一产完成39.77亿元,增速5.2%;二产完成92.86亿元,增速16.9%;三产完成57.97亿元,增速15.1%。服务业增加值占比GDP比重首次突破30%,较之去年增长2.5个百分点。一、二、三产的构成比重为20.9:48.7:30.4。三次产业结构图,生产总值分季度趋势图,(二)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投资稳步增长,2010年,淮阴区突出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投资超亿元、超10亿元的大项目成功落户,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全年投资体现以下特点: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拉动效益显著。2010年,全区完成规上固定资产投资114.82亿元,同比增长23.2%。横向比较,总量居全市第三,位次居全市第二,位次较去年提升四位。纵向比较,由于受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投资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投资速度稳中趋缓。2、第二产业绝对优势明显,对投资总额贡献突出。第二产业投资仍然是拉动投资增长的绝对主力。2010年,规上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63亿元、70.64亿元、43.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55:61.52:37.93;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分别为办-6.5%、90.9%、15.6%。二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3、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加大。在全区投资结构中,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4亿元,增幅达28.8%,较之去年同期提高14.4个百分点,占规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的26.5%,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1.5%。房地产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依然很大。固定资产投资全年走势图,(三)工业经济快速壮大,拉动效果强劲,2010年,引跑淮阴区经济发展的工业经济走势可概括为“前高后稳,向好发展”,具体表现为上半年稳中回调,下半年平稳发展,全年快速稳步增长的“V”型结构。工业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征:1、主导优势明显,工业经济活力强劲,2010年,作为工业重头戏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2.23亿元,可比价增速21.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51.1%。工业作为淮阴区的主导产业,对淮阴区经济发展起到强劲拉动作用,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全区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提升。2、项目强效拉动,列统工业企业快速新增,2010年,淮阴区始终致力于项目拉动,出台一系列鼓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等政策措施,引进实施的振达钢管、双汇食品、万城液压、万香国际等项目强效拉动了淮阴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壮大。区列统工业企业数从2009年的245户增加到367户,净增122户,同比增长49.8%,增幅、增量领跑全市。3、支柱企业蓬勃发展,后劲十足,2010年,淮阴区食品加工、盐硝加工和钢铁机械制造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快速发展,表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而以软件产业园、金太阳电力、辉煌和桑乐太阳能等为龙头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逐步加入淮阴区的支柱产业,形成五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有效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走势图,(四)消费市场活跃,贸易业蓬勃发展,2010年,“淮安综合大市场”启动实施,“家电、汽摩下乡”等惠民富民政策强力推进,苏果、商联等连锁超市覆盖城市社区和农村集镇,为淮阴区城乡居民提供了活力良好的消费品市场。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也给贸易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城乡居民消费信心稳步提升。全年消费品市场呈现“低开高走,增势平稳”良好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1亿元,同比增长16.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0%。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与住宿餐饮业实现了同步增长。批发零售业是拉动淮阴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绝对主力。2010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39.9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88.7%。同比增长14.6%;与此同时,随着国信大酒店等高端服务接待单位的投入运行,淮阴区住宿餐饮业实力大幅提升,年实现营业额5.1亿元,同比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走势图,(五)城乡居民收入双双走高,生活质量日益改善,1、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创收能力增强。2010年,淮阴区良种和农机补贴、农业保险等惠农支农政策全面落实,粮食持续增产,农民增收提速。与此同时,淮阴区广泛开展各类培训,增强群众打工技能,有效增加工资性收入,保证增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44元,同比增长14.9%。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性收入增量较大,是农民增收提速的主要原因。全年农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为2135元,比上年增加440元,增幅1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7%,经常性收入的稳步提高有效说明了淮阴区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大,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措施得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季度图,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生活质量日益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2元,增幅14.5%。增速跃为全市第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特点表现如下:工资性收入快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0799元,比上年增加1247元,同比增长13.1%;占居民总收入的70.9%,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淮阴区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加,离退休人员待遇、公务员津补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不断提高,为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3313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46元,同比增长29.1%,占居民总收入的21.7%。这反映出淮阴区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工作措施到位,城乡低保标准及医疗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度图,2010年,作为“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淮阴区社会经济积极向好发展,综合实力持续跃升,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今后五年将是淮阴区经济综合实力的赶超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经济运行将面临一些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将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研究部署2011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坚定信念,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大干五年,推动社会经济全面科学发展,2010年底辖13个镇、8个乡。王营镇面积61.39平方千米,人口161399人。赵集镇面积98.25平方千米,人口41585人。吴城镇面积53.12平方千米,人口32737人。南陈集镇面积134.68平方千米,人口62769人。码头镇面积32.80平方千米,人口24609人。王兴镇面积58.00平方千米,人口33809人。棉花庄镇面积70.78平方千米,人口52734人。丁集镇面积40.30平方千米,人口32140人。五里镇面积51.00平方千米,人口29670人。徐溜镇面积64.30平方千米,人口35552人。渔沟镇面积88.40平方千米,人口52296人。吴集镇面积57.00平方千米,人口33210人。西宋集镇面积73.90平方千米,人口50333人。韩桥乡面积120.70平方千米,人口32385人。新渡乡面积46.50平方千米,人口23963人。老张集乡面积50.88平方千米,人口27789人。凌桥乡面积68.56平方千米,人口30075人。袁集乡面积39.40平方千米,人口26526人。刘老庄乡面积41.20平方千米,人口24853人。古寨乡面积44.90平方千米,人口21300人。三树乡面积78.98平方千米,人口39716人。

文化底蕴

淮阴区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秦朝置县以来的2200多年中,虽非县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也是商旅云集、人文荟萃之地。秦时十二拜相的甘罗,曾留下"闻鸡起舞"成语典故的东晋时代的祖逖,均出生、成长或曾成名于此;雄冠天下的高家堰大堤,体现了淮河儿女的胆略和智慧;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抗敌三千的壮举,昭示着华夏儿女英勇顽强、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

淮阴人口

总人口890464人,其中男459584人,女430880人;农业人口649809人,非农业人口230786人;全年出生13018人,其中,男6958人,女6060人,人口出生率为14.62‰;死亡13035人,其中,男6735人,女6300人,死亡率为14.64‰;自然增长人口-17人,其中男223人,女-240人,自然增长率为-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