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六安市地图 >
霍山县地图
霍山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借助外力,谋求发展。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霍山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县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7年以来,GDP、财政收入年均递增8.1%和9.6%。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18亿元,财政收入5.11亿元,年出口创汇5468万美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创最好水平,全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荣获中国绿色小康县称号,再次荣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霍山经济迅速崛起,被经济界称作“霍山现象”,中央党校“中国山区经济和绿色产业化发展”课题组将霍山作为典型进行研究。霍山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全县已初步形成酿酒、铸造、灯泡、香料、建材、磁材、缫丝、羽绒、制药、造纸等10大工业门类。2007年,规模工业实现产值51.35亿元,实现利税6.8亿元。迎驾集团纳税达1.8亿元,连续十年稳居全市第一。规模工业企业由53家发展到7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亿元,新引进企业29家,项目34个。开发区的承载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提升,荣获全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霍山县人均GDP始终位居全市各区县第一位,位居全省各县(县级市)前列(前十名)。附表:安徽省各县(县级市)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安徽省县(市)排名省份县(市)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安徽黟县20.9716.264256.051安徽繁昌县20.1129.25846.363安徽肥西县19.6839.29644.897安徽全椒县19.0848.181145.635安徽祁门县18.2956.893246.154安徽天长市18.23610.69137.0720安徽当涂县18.1579.32539.9914安徽郎溪县17.8685.925147.042安徽广德县17.7897.821842.358安徽芜湖县17.67108.041341.510安徽霍山县17.55117.941741.3511安徽铜陵县17.55126.284145.226安徽肥东县17.48139.5437.4816安徽凤台县17.07149.27736.7222安徽和县17.01158.061239.3515安徽桐城市17169.88335.0727安徽南陵县16.94177.012841.599安徽含山县16.8187.472140.0613安徽怀宁县16.47198.191037.3418安徽无为县16.462010.14232.7736安徽舒城县15.86217.342537.4317安徽明光市15.78227.412337.0121安徽岳西县15.42235.075741.3412安徽休宁县15.03246.254337.3419安徽来安县14.87257.632033.6431安徽庐江县14.84267.971532.7337安徽固镇县14.78276.623635.6823安徽绩溪县14.7286.593835.5324安徽怀远县14.57298.23931.2642安徽歙县14.56307.262633.4932安徽五河县14.41316.244435.4225安徽泾县14.14326.763533.3634安徽青阳县13.95336.054734.4129安徽宿松县13.92345.76523528安徽太和县13.68357.442230.3145安徽长丰县13.67367.012931.2841安徽旌德县13.59375.975033.4433安徽定远县13.44386.833330.9643安徽寿县13.44396.513931.7240安徽望江县13.36404.955935.1126安徽枞阳县13.24417.392429.0447安徽潜山县13.114264831.8638安徽凤阳县13.1436.93129.7546安徽石台县13.02444.936034.130安徽界首市12.75455.994930.7644安徽金寨县12.71464.98583335安徽太湖县12.54475.275631.7839安徽霍邱县12.5487.222727.1149安徽东至县12.19496.164528.648安徽蒙城县12.01507.721924.3852安徽砀山县11.38516.124626.1450安徽灵璧县115273022.8854安徽泗县10.99536.334024.4151安徽涡阳县10.82548.031419.9258安徽萧县10.31556.613721.6256安徽阜南县10.14565.745323.1253安徽临泉县10.12576.823420.5457安徽濉溪县10.04587.941617.6760安徽颍上县9.71595.35522.855安徽利辛县8.72605.715418.7159

行政区划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偏南、大别山北麓,地处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之间。东与舒城县比邻,南与岳西县相望,西与金寨县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与六安市接壤。105国道贯穿全境,距宁西铁路40公里,至省会合肥120公里。全县辖12个镇、4个乡:衡山镇、佛子岭镇、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黑石渡镇、诸佛庵镇、落儿岭镇、磨子潭镇、大化坪镇、漫水河镇、上士市镇、单龙寺乡、东西溪乡、太平畈乡、太阳乡。

美食

血豆腐:血豆腐,由于颜色的原因,群众又称它为红豆腐。制作这种豆腐有严格的季节要求。俗称“腊月杀年猪,好作血豆腐”。这就道出了制作血豆腐的季节。血豆腐的原料,以白豆腐、鲜猪血、猪肉为主,三者的比例是10∶4∶4(一)制法:1、将猪肉切成小方块;2.将小方块猪肉与豆腐、猪血、盐放在一起揣制,做成圆粑粑状,放在团簸或篮子里,用柴烟熏干或晒干;3.吃时蒸熟切成片状即可。血豆腐外观别致,独具特色,腊香味重,流行于我县漫水河等深山区。山区农家招待客人多用此菜,在酒席桌上,客人品尝此菜时,视之会误认为猪肝,食之则鲜美可口。有意思的是,春节吃年饭,农民全家团聚,餐桌上必有血豆腐。因为人们把它当作吉祥菜,取豆腐的谐音,预示来年“斗富”之意,很有人情味。
小河鱼:铜锣寨山高岭大,小河溪流众多,盛产无污染的小河鱼。小河鱼长15厘米左右,先去内脏,洗净,再炕干,最后曝晒数日即可。铜锣寨名菜“青椒小河鱼”,色香味形俱佳,鲜爽可口,回味悠长。
蒿子粑粑:以蒿子、米粉、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霍山县对蒿子粑粑有着美丽的传说,即“鬼节”与蒿子粑粑。在安徽省霍山县,民间有句俗语叫“三月三,鬼下山!”。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来到霍山县城南约1公里处的南岳山,并且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增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直到现在,霍山民间还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

农业发展

霍山毛竹:霍山素有江北毛竹第一县之称。霍山县现有毛竹林面积231967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10.5%,总立竹量3600万株,平均每亩立竹株数156株,平均胸径9.6厘米,最大胸径17.8厘米,年可采伐量400万根。霍山县毛竹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乡镇:诸佛庵镇8.1万亩,佛子岭镇4.1万亩,大化坪镇3.2万亩,黑石渡镇2.5万亩,落儿岭镇1.4万亩,单龙寺乡0.7万亩,衡山镇0.7万亩,磨子潭镇0.6万亩。桃源河和白莲岩被命名为“安徽竹子之乡”。霍山县虽处于中国毛竹自然分布的北缘,但大别山区特有的小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为毛竹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使霍山毛竹具有茎粗、干直、梢惯、质韧、壁厚、抗性强等优点,深受建筑业和竹加工业的青睐。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竹农良好的养竹、爱竹习惯,使霍山县的毛竹资源不断扩大,成为安徽省江北地区毛竹资源第一大县,在全省位列第三,是面向销区运距最短的商品竹生产基地县。毛竹系列工艺品取之天然毛竹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精制而成;具有外观典雅,古朴返真,融装饰、实用、观赏于一体,是旅游产品经销商之首选。主要竹制品有:1、保健竹茶杯:泡茶不发黄,有竹香、茶香溶为一体。2、保健竹茶筒:精品茶叶,极品包装,乃绿色饮品有着纯天然古朴黄雅的外观。3、青竹笔筒:古朴大方,乃文人墨客的书房必备之品。4、竹香炉、烟缸、花瓶、小动物等:精巧玲珑,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情调。
霍山黄芽茶:霍山茶叶从唐代开始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已具规模,并逐步形成名茶产地,成为历代王朝的贡品,受到古今伟人、名人的青睐。据民国《霍山县志》记载:民国四年,武汉茶庄来霍山收购“抱儿钟秀”黄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金牌奖。建国后人民政府更致力于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现在茶园面积已达10万亩,为安徽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从七十年代起,先后恢复了黄芽、菊花茶、小岘春等历史名茶;新开发了翠芽、雨花茶、银针等高档茶。出口炒青、霍山翠青、霍山黄芽获得了省优、部优名茶称号。
曹雪芹笔下的霍山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府喝茶进行了描述,文中写道:“贾府中常喝养生茶,六安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明代文霍亨《长物志》曾注:“此茶产于六安州霍山县宜人药品茶之本性实佳”。张星焕称诸佛庵仙人冲的茶为“仙人茶”。这位清朝文学家、旅行家在《皖游记闻》中曰:“霍山仙人冲以左元放故里得名,如今左姓最多,皆为元放之后裔也。其地产石灰……亦产茶,贾人美其名曰‘仙人茶’”。
郑板桥作联赞誉菊花茶:扬州八怪之一,清诗人、画家郑板桥,生平嗜霍山菊山茶。郑板桥曾作联云:“白菜青盐芡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可见菊花茶是他的生活必需品。安徽茶叶专家陈椽教授考证此茶主要产于霍山诸佛庵、品质极佳。近年当地恢复了这一名茶,颇受顾客青睐,1990年一李姓台商一次就订购1000公斤。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霍山在宋代时,年出售茶叶已超过五十万斤,占当时全国出售茶叶总量的百分之五这位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在该书记载:“国朝六榷货务:十三山场都贡茶。岁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租额钱二百二十五万四千四十七贯四十……。霍山山场卖茶五十三万二千三百九斤,卖钱三万五千五百五十五贯四百八十九。欧阳修称:自唐代开始霍山黄芽就上贡朝廷,他在《新唐书》中记载:“寿州、寿春郡士贡丝、布匹、茶、生石斛”。从这位唐代大文学家记述中,可以看出霍山茶叶,唐时即为贡品。因当时霍山属寿春郡,茶、石斛均为霍山出产。(霍山古时曾属寿春)。高一涵身回故园赞新茶高,六安人,爱国主义教育家。1956年6月到佛子岭水库参观,时值茶市旺季,沿途欣赏新茗,触动情怀,赋诗表达回乡之情。诗曰:“云雾山中旭日红,饱赏新茗腋生风,茶歌声里闻乡语,真个身回故园中”。孔德成为李传轼《中国茶诗》题名李传轼生长在茶叶之乡霍山,长期从事茶叶工作,编辑《中国茶诗》一书在台湾出版。孔子后裔,台湾国民党考试院院长孔德成先生为该书题名。台湾汉学家苏莹女士为该书作序,极力向海内外推荐,同时宣传了霍山名茶黄芽。
中华九大仙草之首——霍山石斛:中国药典会委员,石斛属研究专家包雪声教授在《中华仙草之最--霍山石斛》一书前言开篇语中就说道:“如果说世界上确有什么仙草的话,我们认为这种仙草应当是霍山石斛。”道家经典《道藏》曾把霍山石斛、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茯苁、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等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且霍山石斛名列之首。霍山石斛历史上一直贵为皇室专用,皇帝们为了长生不老而用霍山石斛炼制长生丹。现在成为贵族们争先到原产地抢购的养生保健佳品。霍山石斛历史上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现代人尊称为“中华仙草之最”“健康软黄金”,用霍山石斛加工的饮品--枫斗,被称为“枫斗之王”。
霍山石斛的现状,霍山石斛主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属未进化的的气生兰科植物,大多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崖石缝隙间和参天古树上。由于其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和长期无节制采集,产量很少只能作为国家、省、县的礼品,市场根本无法买到。1987年,国务院将其视作植物中的大熊猫,列为野生药材二级保护品种。近几年,霍山县委、政府加强了霍山石斛的管理,加大了霍山石斛基地的投入。使模拟霍山石斛生长环境的野生基地大幅度地增加,产品也有了少量供应市场。

霍山名片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美称的霍山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以来,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四大工程,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示范区建设既有利于保护霍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加快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是进一步落实国家环保政策的需要。霍山位于江淮分水岭,淮河的源头,保护好霍山的生态环境,不仅利在本县,而且惠及下游的千百万人民。
全国绿色小康县:目前,全县现有林地面积225万亩,占总面积的73.3%,森林覆盖率达71.9%,绿化率达74%,活力木蓄积量达500多万立方米。今年以来,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打造绿色产业,林业成为林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作“绿色银行”,被中宣部、林业部等单位授予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在四年一度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中,霍山县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同时荣获最高奖——“长安杯”。近年来,霍山县紧紧围绕“抓综治、保平安、维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大力加强治安防范,着力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予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综治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2000、2002、2004年连续三届荣获“全省综治模范县”,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霍山”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家卫生县城:受全国爱卫办的委托,省爱卫办组织专家组按照国家卫生镇的标准,对我县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中的组织管理、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健康教育、食品卫生、除“四害”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检查复核后,全国爱卫会发文,命名霍山县城为“国家卫生县城”。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进程中,把社会事业放在战略位置,统筹安排,使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从2002年开始,我县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根据国家爱卫会和省、市爱卫会的部署,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抓创卫,治城育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进行环境卫生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我县县城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县城功能日趋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规范,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科学文明,综合素质日益提升。

历史沿革

夏属扬州,是皋陶后裔封地。春秋前是六属国,楚灭六后设灊邑(故城在下埠口,今下符桥镇),后迁至南冈(城东200步处)。秦属九江郡。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属衡山国,五年改属淮南国,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7年)复属衡山国,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改衡山国为衡山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灊县(故治所在今城关镇上元街,一说在今县城西的古城畈),属庐江郡。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划出部分设开化县(治所在今六安县青山镇),属庐江郡;梁武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分设霍州、岳安(治所在今城关镇),并别置北沛郡新蔡县(治所在今下符桥),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入东魏,废岳安县,置安城县,又别置义兴县。北齐废霍州,复名岳安县。陈文帝天嘉二年(公元561年)复为霍州;宣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入北周。隋初属庐州,后属庐江郡。文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改北沛郡新蔡县为淠水县(治所在今下符桥镇),废岳安郡,改岳安县为霍山县(治所在今城关镇),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霍山、应城、潜城3县置霍州,并改淠水县为开化县。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霍州,应城、潜城、开化、灊县统入霍山,霍山兼有5县之地,属淮南道寿州。武后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改名武昌县。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仍名霍山县。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改名盛唐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废盛唐别置霍山县,属淮南道寿春郡(治所均在今县城西郊古城畈)。五代十国,初属忠正军寿州,南唐改忠正军为清淮军。后周复为忠正军,县名霍山,盛唐(治所分别在今城西郊古城畈和六安市)。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并入六安县,属淮南道寿州。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属淮西路寿春府。元初,降为六安县故埠镇,属庐州路。泰定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属淮西江北道。顺命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属淮南江北行省。明太祖洪武初年,设故埠镇巡检司。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以六安县一部及故埠镇巡检司的开化、兴贤二乡设霍山县,属庐州府,挂衔六安州,治所在故埠镇(今城关镇)。清初沿明制,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属六安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安徽省。3年6月——17年7月属安庆道。21年10月,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29年8月,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36年9月3日,县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次日成立霍山县民主政府,受中共皖西工作委员会领导。38年4月,属皖北行署六安专区(37年1月——38年3月,在县西南同岳西、英山两县毗连地区成立太平县,县政府驻太平畈)。1952年4月,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71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县政府一直驻城关镇(1987年下半年迁至新城办公)。

自然地理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全县总面积204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30个村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6.5万,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东、南、西三方山峦重叠,北部为丘陵,较为平坦,境内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县内南北宽59公里,东西长63公里,介于东经115°52′—116°32′,北纬31°03′—31°33′之间,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水条件优越。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116.6千卡/平方厘米,日照2084.3小时,平均气温15℃,城关地区无霜期平均为2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1.5%,生物物种达65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30多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及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