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六安市地图 > 霍山县地图 >
下符桥镇地图
下符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气候

该镇环境优美。镇内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12公里,位于东经116″21′、北纬31″14′,属山地丘陵地貌,黄棕壤,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盛行东风,年平均气温13-15度,无霜期230天左右,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气候宜人。境内有东淠河、熊家河两条主干流。拥有6座小II型水库,42口大山塘。淠源渠主渠镇内总长7千多米,连接6条支渠长约1700千米,大小排灌站6座。

基础设施

拥有下符桥、三尖铺两座小集镇。其中下符桥集镇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街道总长2030米,电力、邮电、金融、卫生等设施完善,市政功能配套,截止至2008年底有乡镇企业十多家,商业服务网点60余个,高级职业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7319男8965女8354家庭户户数5226家庭户总人口(总)17213家庭户男8901家庭户女83120-14岁(总)49170-14岁男27800-14岁女213715-64岁(总)1094915-64岁男549915-64岁女545065岁及以上(总)145365岁及以上男68665岁及以上女76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6930

人文历史

下符桥镇位于县城东北约13公里,古人有“下符口”之说,旧《霍山县志》记,霍山古城有二:“一在东北下符桥,一在西关外即古县”,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稷王灭六、蓼等国后,置霍山为灊邑,杜预《左传》注,灊“楚邑,在庐江六县西南。”灊邑城址即县东北的下埠口。(《尔通志》称淠水废县也在下埠口)。下符镇临熊家河故道而建(今故道依在),而熊家河,河床底洼,又与东淠河水位相等、相通,近在咫尺,连连洪灾不断,因此说淠水废县是很有可能的,下埠口遗址消失也在情理之中。“下符桥”一名根据县志记载、推断,起源于明朝,清光绪《霍山县志》记,元至正年,富民洪氏得金于此,因以造桥。明弘治年间,知县吴霖承庐守马檄再造新桥,名淮西第一桥。据当地老人说,此桥设置有符(迷信),“下符桥”就是因此而得名,解放前105国道没有修建,霍山居民所购卖的物资大部分通过两条途径运往霍山,一是沿东淠河用船只运输,另一方面就是人工从六安担运,而下符桥镇是必经之地,因此说,解放以前这里水陆交通方便,过往行人多,经济发展相对领先。解放初,该镇有老街和小街之分,两街通过下符桥连接,老街长约500米,小街长约100米,较有名气的商店有黄开成店(并开设茶行)、吴家钰店、王道三店(除经营外,还兼邮政代办所业务)、姜和兴店、刘永杰店(除经营百货外还经营粮食),饭店旅社有四家,分别是吴家璋、吴国仕、吴庆贵、还有一家姓张的旅店。药铺有四家,分别是张青山、沈清岩、赵佩芬、王际叶。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建设一千多间平房,形成半边街,2000年以后,逐渐发展起另一边建筑,并沿105国道进行沿伸,这里曾是下符区委会所在地,撤区并乡后是下符桥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下符桥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乡镇旅游

境内山川秀丽,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存有文化遗迹大龙台遗址、宋代窑址、摩崖石刻等。主要旅游景点有通光山、团山寨、老皇寺、水口寺、圣人山、笔架山、石神庙等10处,革命旧址3处。,下符桥镇位于闻名遐尔的佛子岭水库下游,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上游,素有“霍山北大门”之称,历史悠久,商周时代的古村落遗址大垅台、北宋窑遗址和明朝摩崖石刻就座落在境内。通光山、老皇寺自然风光独特,并有着动人历史故事和优美的传说,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下符桥宋代窑址位于淠河西岸,下符桥瓦屋院的窑宝山,1980年8月发现。窑址占地约5400平方米,山坡上遍布陶残片、红烧土的堆积层和灰渍等。窑炉是南方常见的“龙窑”型,依山坡竖向修建,窑洞已毁,仅发现一条保存完好,长约28米的窑道,黑釉陶器残片裸露。标本模式相同,时代风格一致。器物素面无饰,仅个别招扳手上有模印“大吉”字样。品种以瓶和碗盖为多,占烧造量80%以上,可能是为适应北宋“斗茶”的需要。瓶的造型和“韩瓶”类型相同,六安、霍山墓葬中多发现此窑产品。考古研究人员鉴定是宋代窑址,安徽省首次发现。1986年7月1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符桥在下符桥镇政府西500米处。清光绪《霍山县志》记,元至正年,富民洪氏得金于此,因以造桥。明弘治年间,知县吴霖承庐守马檄再造新桥,名淮西第一桥。桥旁铸一铁牛,重千钧。据当地老人回忆,铁牛为铁质,空心。铁质厚约一厘米,牛背刻满篆体文字,铸造工艺精湛,水牛形象逼真,大小如成年牛,虽露天放置几百年,全身无锈色,字迹清晰。铁牛毁于1958年大办钢铁,现已无法考证。传说当年桥下是熊家河古道,帆船可以通过此桥,桥上面有符(封建迷信,可以驱邪)名为崭龙刀,防止青龙作怪,造成河水泛滥。桥的北岸有一石猴,石猴旁有一井,有诗曰“铁牛卧桥观月,石猴临井看天”。民国27年,古桥被国民党军工兵炸塌(阻击日军西进县城),现仅有一孔条石桥。

优势特色

区位独特:下符桥镇距县城12公里,宁西铁路六安站25公里,六潜高速、105国道穿境而过。西临东淠河、南连衡山镇、东接但家庙、北与裕安区青山接壤,全镇总面积70.2平方公里,辖6个村,182个村民组,总人口21209人。拥有下符桥、三尖铺两座小集镇,集镇功能齐全,商贸流通发达。环境优美:镇内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12公里,位于东经116″21′、北纬31″14′,属山地丘陵地貌,黄棕壤,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盛行东风,年平均气温13-15度,无霜期230天左右,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气候宜人。境内有东淠河、熊家河两条主干流。拥有6座小II型水库,42口大山塘。淠源渠主渠镇内总长7千多米,连接6条支渠长约1700千米,大小排灌站6座。资源丰富:境内山川秀丽,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现存文化遗迹有大龙台遗址、宋代窑址、摩崖石刻等。主要旅游景点有通光山、团山寨、老皇寺、水口寺、圣人山、笔架山、石神庙等10处,革命旧址3处。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全镇耕地总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31.8%,是霍山县重要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板栗、葛芋、西瓜、园竹、莲耦、弥猴桃、白鹅、肉鸽、土鸡、麻鸭、生猪等产业初具雏形,基本实现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