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镇地图
姜堰镇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发展
姜堰镇围绕自主创新、项目兴镇,坚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培植四大优势产业,以汇丰羊绒、嘉泰布业、春华纺织为龙头,大力发展轻纺、服装产业;以太平洋精锻、飞龙动力、春光机械、思源生化为龙头,大力发展汽摩部件、电动车产业;以正大铜材、富源电器、恒威辅机为龙头,大力发展机电产业;依托华东五金城,大力发展以新金沙江、大华工具为代表的五金产业,形成毛纺、针织、化工、机械、汽车摩托车配件、舾装件等一批拳头产品,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现价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41.8%,工业经济进入了快车道。
姜堰镇名人名迹
姜堰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城市。“清代棋圣”黄龙士、“当代草圣”高二适也都是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骄子。现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祖居姜堰张沐。这里的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的盛誉,是江苏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上海“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也是全国优质粮、优质棉的供应基地。这里的风景秀丽,溱湖风景区和名甲天下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是国家重点旅游项目。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联合国授予“生态农业全球500佳”、江苏省小康县(市),并正致力打造舒适姜堰、平安姜堰、诚信姜堰、效率姜堰和文明姜堰。与时俱进的姜堰处处勃发出现代化的气息。姜堰物产资源丰富,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早在西汉时就是朝廷屯积皇粮的“仓场”,今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银杏、瘦肉型猪、水产品生产基地。以丝瓜、蘑菇、银杏、螃蟹、甲鱼、河虾、河豚、淡水白鲳为主的特种农副产品已形成规模养殖。河横村因杰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就,获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称号。全市现已建成20多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9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被省级认定。姜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扩张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对外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打造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十年来先后投入百亿元,加速城市建设。目前,常住人口22万,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七纵七横”的城市布局已经形成。商业步行街、大型连锁超市、星级酒店、市民广场、滨河绿化、精品住宅小区等一批现代样板工程,融入市民生活。一个“路畅、城高、居雅、水美、绿郁、商荣、人和”的绿色生态姜堰已经矗立在江苏大地。
行政区划
前堡村城南村殷家村双寿村院子村南石村唐园村城东村朱云村马厂村三园村银穆村东桥村城西村曹家村沿河村太宇村城北村通扬村城中村
第三产业
姜堰是历史上商贾云集的苏北重镇,商业贸易兴旺繁荣。现已形成物资流通、交通运输、生活服务、房地产开发和文化、卫生等范围广、门类齐的行业格局,服务业得到全方位发展。姜堰镇坚持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服务业的内在潜力和特色优势,不断廷伸服务业的产业链,着力盘活和壮大建材、花卉、农副产品、五金“四大市场”建设,托起了服务业发展的新天地。该镇家私城和建材城,通过10多年的市场拓展,吸纳数千名本地和外地客商从事建材经销业。整个建材市场的总投资达3.4亿元,从事建材经销达460多家。由泰州市天源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开发的姜堰家居广场,主要经营建材、家具装饰用品为主,成为购物、休闲、娱乐、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广场,家具广场的商贸区,已成为苏中一流、配套服务齐全的小商品集散地。借助华东五金城的辐射功能,投资3000万元的城南小商品电器城正在建设中,成为市场建设的又一亮点。全镇涌现五金企业44家,年营业额达16.8%。依托姜堰市大地农业科技园、明秀花卉园发展花卉苗木市场。上海曹安菜篮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姜堰曹安市场,是苏中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预计辐射半径50公里,规划用地240亩,经营范围涉及各类农副产品的仓储、物流、批发和零售,预计建成后年交易额可达2亿元。黄河大酒店、花园大酒店、苏源国际大酒店等落户镇区,大大提升了服务业发展水平。姜堰镇“四大市场”的盘活,为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2005年,全镇服务业增加值达5.8亿元,同比增长19.8%,规模增幅连年列全市之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7%。
农业发展
姜堰镇自古以来就是苏北地区重要的粮油集散地,是国家商品粮、银杏、生猪生产基地。境内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仍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农业生产向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聘请专家教授、有影响的农民经纪人,创建姜堰镇城郊农业研究中心,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广新品种10多个,推广新技术新成果42个,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业科技示范场”的项目验收,推广麦田套稻秸秆全量还田、留高茬机械化反转灭茬还田、畜牧业过腹还田、墒沟埋草还田、麦油田覆草还田等技术,全年秸秆还田面积达26000亩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建成4500亩“五叶香”丝瓜种植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无公害粮油基地、千亩花卉林果基地以及160万羽无公害鹌鹑养殖基地,6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