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漳州市地图 > 诏安县地图 >
建设乡地图
建设乡相关地区地图:

3、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建设乡

建设乡位于寿县西南,寿霍公路贯穿境内,濒临沛河、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72亩,水面5700亩,境内有肖严湖、袁家湖等湖泊。全乡共有18个行政村,两面厂、一个街道,10244户,41808口人,21所中小学校,110千伏安供电所2所,开通了500门程控电话。
名优特产:本地盛产香蒿,已驰名远扬,年产量非常可观,已受到广大人士界的一致好评,它价廉物美,口感纯正,独特的口味已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招商引资:寿县三角带厂位于建设乡枸杞园,是董圩村村办集体企业,主要生产A、B、C、D、O五种不同型号的三角胶带,始建于1993年,现拥有资产总额40。2万元,职工17人,是该乡龙头骨干村级集体企业之一。该厂是生产橡胶制品的专业厂,填补地区空白,产品广应用于农业机械、机械运输、纺织、化工工业等各种动力机械输送传动。产品经省技术监督局随机抽检全部合格,畅销淮南、六安、长丰、霍邱、颍上、凤台等地,市场占有率较高。同时为满足市场需求,该厂正在进行技改项目----圆模带的开发,填补省内空白。

9、上海市崇明县建设乡

建设乡位于县城中部偏西,东连大同乡,西邻港东乡,南与鳌山乡交界,北与东风农场、东平林场接壤。总面积22.51平方公里,有可耕地22621亩。辖15个行政村,2个副业基地,229个村民小组。共有7268户、20720人。乡政府设在下三星镇,距县城6.8公里。建中公路纵贯全境,并与8条东西向的晴雨机耕路相交;旭升河、建设横河、郁家河等与乡中心竖河、白钥港、张网港、老滧河交汇,交通便利。解放前,该地北部紧靠长江北泓道,堤岸低矮,常遭海潮侵袭;南部河道淤塞,遇旱不能灌,逢涝不可排。解放后,该乡先后开挖和疏浚县、乡两级横河、竖河11条,总长33.92公里;新开和疏通泯沟294条,总长220.69公里,计挖土285.65万方;平整土地、围垦滩涂,动用土方220.42万方;兴建电灌车口28座。水旱轮作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1984年粮食常年亩产1690斤,皮棉亩产85斤,油菜籽亩产294斤,比1958年分别增长4.2倍、1.5倍和4.1倍。人均收入286.45元。乡村工业始办于1958年。1984年有综合厂、手套厂、针织厂、阀门厂和砖瓦厂等6个乡办企业、15个村办企业。乡村工业总产值1201.9万元,年利润215.2万元。手套厂加工的浸塑和汗布手套远销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乡里的副业生产传统项目有禽畜饲养、土纱布纺织等。解放后,在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和淡水养殖业的同时,并开发了食用菌培育、长毛兔饲养等新项目。1984年,全乡有种植和养殖业专业户141户。饲养生猪1.81万头、长毛兔万余只,种植蘑菇、香菇45.35万平方尺,副业总产值50.69万元。该乡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学生1056名;小学8所,学生1824名。

13、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建设乡

简介:建设乡位于嘉兴市西南部,与桐乡、海宁等市交界,海拔为42米,地势略有起伏,境内有莲花港、洪建港等主要河流,外接大运河,内连纵横密布的河浜,构成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环境。乡人民政府驻地常睦桥镇,距嘉兴市区19公里。
乡名来历:解放前后,建设乡分别是问寰乡和双云乡的一部分。1950年,建政为邵桥、新云、庄清三乡,1956年三乡合并时,正值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故命名为建设乡,1958年10月成立建设公社,1960年3月并入王店公社,1961年4月又独立为建设公社,1984年复名为建设乡。
大事记:1985年,修筑通嘉兴、海宁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斜穿境内,莲花港横穿全乡。1986年,开通自动电话。1994年,卫生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1996年起,投资910万元,完成集镇北至濮院、西至桐乡道路的贯通与硬化。1997年,获郊区“大禹杯”金杯奖。【1998年重大事项】投资160万元对二个圩区进行土地整理内涝治理;投资500万元改造集镇道路。
一方名村——花鸟港村:1995年10月由花园楼、鸟船村、斜港桥3个小村合并而成。1997年,该村投入80万元建起一个总面积为420亩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并建立蚕桑、啤酒大麦、优质大米、肉牛、湖羊、生猪、果蔬、油料相配套的农业生产基地,迈出了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新步伐。在工业方面,到1998年止,拥有有限责任公司2家、股份合作企业1家、个私企业3家、个体横机800台左右。1996年,投入资金8万元,在全村安装了有线电视。1997年初,开始逐步安装自来水,并实现了电力标准化建设合格村目标,现有住宅电话150门,农民人均纯收入3830元,1997年达到省定新农村标准。
一方闻人——沈圣龙:沈圣龙,1950年出生,建设村人。种过田,当过兵,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和乡工办副主任,1987年,乡苎麻纺织厂因政策性亏损,经营不善等原因濒临倒闭。是年,沈圣龙走马上任,经过不断努力,该厂终于走出低谷步入辉煌。1993年,厂易名为嘉兴市龙源绢麻纺织有限公司,并连续5年被评为区明星企业。沈圣龙也被省、市、区各级政府授以优秀乡镇企业家、优秀明星企业家等称号。
消逝的习俗——上梁赞诗封:旧时民间盖新房,到上梁那天,必定要让泥水木匠搭鲁班台唱上一回,以示庆祝,这就叫上梁赞诗封。工匠们在正梁的前后方子木上用门板搭好一个鲁班台,等到吉时来临,上罢梁就开始赞诗封了。大体程序如下,:起初由工匠最小的徒弟边爬木梯边唱“脚踏云梯步步高”到鲁班台上,坐或站在台上唱一二段,然后下来,再论资排辈,由小到大,各个徒弟依次类推上去唱几段,唱词可照本宣科,也可现编现唱,但起首句必须是“脚踏云梯步步高”。最后出场的作头师傅,在唱了几段“脚踏云梯步步高”后就正式赞起了诗封,内容大都是好口彩,如保佑主东家金榜题名,长命富贵,招财进宝等,然后唱各种花名,内容均来自各出戏文。在作头师傅赞诗封的同时,其他泥水木匠在台下帮腔,衬词是“浪柳圆”调,作头师傅唱得尽兴后,便将台上的花糕、馒头、糖果等纷纷抛到人堆里,众人上前欢快地抢夺而结束。
1998年乡集体荣誉录:获嘉兴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获嘉兴市沪杭高速公路建设先进乡;获郊区“小康杯”银杯;获郊区计划生育先进乡镇;获郊区“初保”先进乡。2001年建设乡并入王店镇。(梅晓民辑)

2、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建设乡

建设乡位于达日县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28千米。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1614平方千米。辖萨纳合、才尔哇、乎热、卡热4个牧委会。1956年设建设区,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2年设建设乡,1969年改设建设公社,1984年改设建设乡。建设乡土地总面积2218640亩。其中黑土滩面积887654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40%,草场面积1331148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60%。平均海拔4100米,平均气温为-0.3℃,最高气温绝对值为24.6℃,最低气温绝对值为-34.5℃,昼夜温差10℃—20℃,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平均540毫米。牧草从4月下旬开始返青,生长期150天左右。建设乡是全民信教的藏族聚居地,全乡有4个牧委会,4座寺院,14个牧业合作社,665户、2493人,其中:男1222人,女1272人,劳动力885人,其中:男434人,女451人。2006年末,完成多年生大面积种草1处,共计2000亩,圈窝子种草任务为每户每处都需种草。圈窝子种草100处,围栏草场面积575处143750亩,打储饲草150000公斤,定居点245户,14700平方米。共修建暖棚476座、98120平方米。全乡各类牲畜存栏37472头(只、匹),其中:牛25527头、羊11652只、马293匹,适龄母畜20508头(只、匹),其中:牛15916头、羊4512只、马293匹;人均占有牲畜15头(只、匹)。全乡国民经济总收入591.2158万元,其中:牧业收入320.517万元;副业收入264.3917万元,户均纯收入为5684.6元,劳均收入为4271.45元,人均收入为1516.34元。人均收入最高的合作社为二大一小,人均收入2140.32元,人均收入最低的合作社为一大二小,人均收入1304.50元。

7、吉林省双辽市建设乡

建设乡位于双辽市县城近郊,东与卧虎、红旗、王奔三镇隔西辽河相望,南与辽宁省昌图县三江口镇为邻,西靠内蒙古科左后旗,北接内蒙古科左中旗。乡政府坐落在双辽市县城。建设乡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38公里,全乡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53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22公顷。有各种农业人口14809人,少数民族706人,占总人口的4.1%。建设乡1948年实行土地改革,到1949年12月全部完成。1949年,全乡办起了7个互助组,1953年,成立1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末,全乡所有农户全部加入高级社。1958年实行公社化。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社化前全乡粮食总产没超过万吨,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3万吨,人均收入2110元。建设乡多种经营生产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势头。种植业,全乡有果园30公顷,各种果树8万株,年产水果25万公斤。1984年以后,引进地膜覆盖早熟西瓜,种植10公顷,产西瓜5万公斤。麦茬白菜全乡每年200公斤左右,每公顷增产10万公斤,每年可产白菜2000万公斤,还有大葱、土豆、地瓜、萝卜等,产量也十分可观。建设乡充分利用县城近郊的各种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努力建设大棚蔬菜生产基地,1995年,大棚蔬菜面积非军事区以了23.7万平方米。养殖业,1995年,全乡养猪1万头,养牛4000头,养羊2000只,养鹅10万只,养鸡2万只。加工业,全乡有米面加工厂15个,豆腐护7个,酒厂3家,服装加工7户。运输业,全乡有运输专业户7户,利用各种车辆常年进城拉脚95户,大中型汽车4辆,大中型胶轮拖拉机28台。乡办企业主要有:钢窗厂,职工22人,可做空腹、实腹钢窗,年产值150万元,利润10万元;木材加工厂,职工9人,年产值10万元,利润1万元;地毯厂,有职工250人,年产值300万元,利润10万元;采石场,职工25人,产值50万元,利润2万元;砖厂,职工50人,年产值90万元,利润8万元;村办企业7家,其中有大型养鸡场、酒厂、加油站、硅砂矿、地毯厂等。建设乡地处西辽河沿岸,西辽河在境内流经28.12公里,河滩的柳条资源十分丰富,有发展柳编业的优越条件。从1981年开始,乡党委和政府组织农民发展柳编业,并从奖金技术上予以支持,使柳编业迅速发展。据1995年末统计,全乡建起柳编经营点22个,有600多名妇女和辅助劳动力从事柳编生产。产品由原来的几种发展到15种,畅销美、英、法、德、新加坡、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完成产值160多万元,创汇19万美元。从事柳编生产的农民,每月最高收入400元,最少收入150元。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硅砂,是玻璃行业和其它工业翻砂的重要原料,年采集量2万立方米,年创利润10万元。有小型塘坝7处,总水面积3.53公顷,蓄水量25万立方米,年产鲜鱼25吨。全乡有小学8所,68个教学班,教师98人,学生1510人,入学率100%。中学2所,12个教学班,教师44人,学生566人。学校和社会生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被省市评为“体育之乡”光荣称号。

12、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建设乡

马边彝族自治县辖乡。1952年前建翻身乡、建设乡和永乐乡,1956年合并为建设乡,1959年改建设公社,1984年复置建设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7公里。面积103.5平方公里,人口1.9万。马(边)三(河口)公路过境。辖先锋、三溪、晏家林、新民、红光、永乐、红旗、五一、东光、联河、水流板、八一、高石头、光明、乐堂寺、黄茅埂、塆儿沟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盛产茶叶。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贺昌群生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