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颍乡地图
建颍乡相关地区地图:
土特产品和人文景观
管谷村冯庄的大白菜:“老邦无丝,清水下锅,煮成粉汤,略甘无酸味”,人人爱吃。朱楼、祁庙村的花生,壳薄粒饱,营养丰富,炒熟稣脆,香甜可口。西部的粉丝,是用鲜红芋加工而成,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畅销全国各地。箭井岗村的芦苇编织有数百年的历史,远近闻名。管仲故里: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公元前723—前645年)在建颍乡管谷村出生。管仲辅佐齐桓公为相40余年,实行“亲诸侯,重币聘,录贤能,轻赋税”等一系列内外政策,积极发展农、盐、渔业和钢铁生产,“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谷村即因管仲出生地而得名。据传,这里的老虎沟为当年管仲治水时所开挖,老雁墩是管仲打雁处,老荒沟为管仲杀蛇让金之地,万杠头是管鲍分金台。
文地春风:建颍乡文颍村是“文地春风”所在地,传说是孔子周游列国时自楚返鲁停宿过的地方。当时人感教化,后建“春风桥”一座,周围垂柳披拂,景物清幽,有“文地春风”之誉,乃颍上八景之首。民国22年,颍上县长、四川人张鼎家立碑赞之,文曰“孔子止宿处”(现碑存文地学校院内)。
映林晚照:建颍乡集台村,素有“人烟萃聚,林麓如簇,日晡返照,远近浓淡,俨然若画”之景,后人誉之“映林晚照”,为颍上八景之一。古时这里有映林村,今已废。
何仙姑墓:传说现在的班草湖是当年班超的府邸,今文颍村大郢孜是班超府的东门。何仙姑(乳名何香)是东门口一何姓人家的养女,倍受虐待,因心地善良而成仙升天。临走时她带走一条黄狗和一只乌骨鸡。当地传说横贯建颍乡的黄沟,就是何仙姑成仙时带走的黄狗尾巴拉的,那只乌骨鸡升天时在地上留下乌罐集(今黄桥镇小集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成语即源于此。
历史文化名人
大政治家管仲:管仲,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故又以敬仲称之。约公元前723—645年,出生于颍上县建颍乡管谷村,其家本为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封于管,遂以“管”为姓。其父管严仲,曾为齐大夫,早逝,仲由其母抚养成人。管仲春秋时为齐国上卿,官居相位,任职40余年,扶佐齐桓公对齐国内政、经济、军事、外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施了富国强兵的方略,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后人根据管子的思想编著《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该书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总结历史经验,阐述治国哲理,为后人治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少将军长官俊亭:官俊亭(1917—2003),1917年出生于建颍乡管谷村,出身赤贫,曾作过淮河上的船工。1931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军后曾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二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排长,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副连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及川陕根据地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三营十一连排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第一分校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第十三团营长、第十五团副团长、代团长,参加过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和解放烟台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胶东军区第五师第十八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五师参谋长、烟台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新六师参谋长。参加过孟良崮战役、临朐、南麻战役,解放烟台和青岛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三十二军第九十四师参谋长、副师长。1950年10月,在任步兵第九十四师参谋长时,随该师归建第二十七军赴朝作战,后任该军第八十一师副师长,曾参加长津湖战役、五次战役。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二军第三十一师师长、副军长、军长、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党内历任团、师、军、省军区党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三枚八一勋章、二枚独立自由勋章、二枚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枚红星功勋荣誉章。官俊亭同志因病于2003年1月11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