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湖镇地图
杨湖镇相关地区地图:
水陆交通
该镇水陆交通便利,水上运输上通颍上、阜阳等地,下达淮南、蚌埠,颍河入淮口的沫河口轮渡是颍上、寿县之间的水上通道,沿淮河东下可通江达海。汽车运输也十分便捷,夏(桥)杨(湖)路是杨湖镇通往102省道的主干公路,半小时内可到达合淮阜高速入口,每天都有直达阜阳、淮南、合肥、上海等地的班车,镇区内杨(湖)沫(口)路、杨(湖)鲁(口)路、杨(湖)江(店)路、杨(湖)黄(坝)路构成了村村相通的公路网络,实现乡村道路硬基础化。城市改造
集镇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对旧集镇进行改造,拓宽了中华街、胜利街、建设街、交通路等街道,投入资金4845万,建自来水厂一座,日供水200吨,保证了集镇人民饮用卫生水,建居民住宅和公共服务性建筑165400平方米,为专业市场建设提供了条件,沿街维修兴建排水道27200米,配置路灯和绿化带等设施,使杨湖古镇旧貌换新颜。自然地理
该镇平均海拔17.5米,地势低平,土质肥活,多为黄淤土和水稻土。全镇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适宜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红芋。蒜苔生产规模大,年种植面积20010亩,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蒜苔市场的兴起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杨湖古镇。在农业方面,按照高科技高投入的思路,全镇狠抓种植结构的调整,大力引时优良品种,全年粮食总产23966吨,农业总产值达8179万元。杨湖名人
矛延桢:(1897——1925),字致祥,颍上杨湖镇人,出身中医世家。1914年考入阜阳第三师范,未毕业即考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20年升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在北京经邓中夏介绍,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3年?月,军校毕业后,到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同林伯渠等一起进行革命活动。1924年国共合作,他受上海党组织派遣,前往广州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经廖仲恺推荐,任第一期学生队第二队队长。1925年2月,任黄埔学生军中校参谋和代理参谋处长,参加淡水和棉湖之战,打垮了陈炯明和林虎的主力。6月,他率部随东征军回师广州,被任为四团二营营长。随着南方革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政府积极准备北伐。1925年8月,他奉命到北方各省搞策反工作,在河南郑州吴佩孚部陈文钊师,被师部参谋孔繁熔阴谋诱杀,年仅28岁。葬于五宫花园门前。郑州立有河南省长刘峙题写的“茅延桢烈士殉难处”纪念碑。杨立辉:(1941—1984),杨湖区杨岗村人,共产党员。1960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阜阳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第九车队、国营颍上县焦岗湖农场、颍上拖拉机站、颍上汽车队等单位汽车驾驶员。他对行车技术精益求精,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行车准则。开车20多年,创安全行车90万公里的记录。他作风正派,从不干损公肥私的事。开货车时,不论有无货主押车,都能自觉爱护货物,更不受货主的招待。他多次被评为县、地、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1984年,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并荣获省汽车运输公司行车90万公里的奖牌。因病去世。
李会亭:(18961976),祖籍寿县板桥集李家老圩,18岁随母迁居颍上杨湖镇。当年即到“天德堂”药店学徒,学习勤奋,有时彻夜不眠,20岁即开始行医。1953年,他创办颍上工农联合诊所,后转为国家正式医务工作人员,系颍上地方名医,以中医内科、妇科著名。他医术高超,用药机动灵活,针对病人的发病时间,居住环境和健康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1970年,杨胡镇龚某确诊为肠癌。且脐部经常冒屎,后经他采取吸血人脾方法治疗月余,病愈。他从医多年,工作勤奋,救死扶伤。曾被选为颍上县一至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县科普协会副主席,两次出席省中医座谈会。北京中医学院传染病专家钟费谰教授曾专程来访会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