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镇地图
甲子镇相关地区地图:
渔业
渔业为甲子的第二支柱产业。甲子港是全省九大优良渔港之一,也是国家一级渔港,是广东主要海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之一。优质海产品有石斑、海鳗、马鲛、龙虾、大虾、蟹类、鱿鱼等。目前,全镇有渔船498艘,2010年渔业总产值9.5亿元,粤西阳江、福建泉州以及本市多个渔港的船只经常到甲子港进行交易,补给,进一步加快甲子镇渔业产业化进程,形成生产、加工、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制冰等产业链。
经济概况
工、渔业发展迅速,商贸发达,素有“金甲子”之称。工业主要有轻工、食品、服装、塑料、机械、渔具、电子五金、工艺美术等八大行业,出口产品品种达数千种。其中,甲子裕赢宝石工艺厂生产的宝石地球仪以其独特的颜色宝石和精湛的艺术创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受中外顾客的青睐。渔业稳步发展,全镇拥有各类渔船500多艘,总功率66929千瓦,总吨位19089吨,各类水产品养殖面积近700公顷,2006年年产量6万多吨,渔业总产值达6.5亿元。2006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26.2371亿元。200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36亿元。2010年完成渔业总产值9.5亿元,工业总产值40.8亿元,预计201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94211男47659女46552家庭户户数17391家庭户总人口(总)93691家庭户男47394家庭户女462970-14岁(总)360750-14岁男190420-14岁女1703315-64岁(总)5359315-64岁男2671115-64岁女2688265岁及以上(总)454365岁及以上男190665岁及以上女263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8808二、甲子镇各管理区建立情况:解放前甲子镇下属有十八个自然社,分别:城内社、前林社、北栅社、东关社、水门社、吉安社、东湖社、半径社、元社、高地社、新关社、人字社、雷爷社、望湖社、旧关社、东宫头、帆铺社、后溪社。一九五0年五月十八个社并为七个行政区,分别:城东社府、城西社府、东栅社府、东径社府、元高社府、新湖社府、东溪社府。一九五四年七月合并为五个街道区,分别:两城街道区、两东街道区、元高街道区、新湖街道区、东溪街道区(现在称为:居民管理区)。并建立三个协会,分别:渔业协会、农业协会、工会。城内社、前林社,一九五0年五月合建为:城东社府,社长:刘振泽副社长:王明通、郑学龄,城西社府,社长:刘健惠副社长:林作民、肖克碧,一九五四年七月合并为:两城街道区,主任:刘建利刘标,现称:两城居民管理区,北栅社、东关社、水门社、吉安社,一九五0年五月合建为:东栅社府,社长:林德平副社长:叶长流、陈维华,东湖社、半径社,一九五0年五月合建为:东径社府,社长:林可高副社长:高雪雍,一九五四年七月东栅社府、东径社府合并为:两东街道区:主任:刘远,现称:两东居民管理区,元社、高地社,一九五0年五月合建为:元高社府,社长:李学远副社长:苏文伟、陈定文,一九五四年七月合并为:元高街道区,主任:林科,现称:元高居民管理区,新关社、人字社、雷爷社、望湖社,一九五0年五月合建为:新湖社府:社长:冯玉杰副社长:张丁扶、李敬楼,一九五四年七月合并为:新湖街道区,主任:张丁扶,现称:新湖居民管理区,旧关社、东宫头、帆铺社、后溪社,一九五0年五月合建为:东溪社府,社长:车旭炯副社长:张志慰、谢昭恩,一九五四年七月合并为:东溪街道区,主任:林纪长,现称:东溪居民管理区,渔业协会:于1949年10月成立,会长徐创容,副会长李志清;1955年改为渔家乡人民政府,乡长徐乃泉,副乡长钟乃枝,支部书记徐红奴;1958年渔家乡改为新村渔民办事处,主任:钟乃枝;1977年6月新村管区折归到各渔业队;1978年9月重新建立新村管区。农业协会:于1949年成立,会长刘标,副会长汪万花;(农业协会由半径、东湖、汪厝寨、望湖、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八个农业组组成);1954年半径、东湖、汪厝寨3个农业组割归两东个农业队,望湖农业组割归新湖街道区,西南、西北、东南、东北4个农业组割归两城农业队;1958年全镇农业队拼归为农业大营,营长林汉全,副营长龚庆元、刘娘得、蔡玉;1961年农业大营分两东、两城二个农业大队;1963年鹿角头村(现东方大队)从甲西区渔池大队割归甲子镇两东农业大队领导;1969年两城农业大队分开为城东、城西二个农业大队;1979年两东农业大队分开为望湖、东湖、东方三个农业大队;1984年6月份各农业大队都改为农业管理区。备注: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三甲在线
历史沿革
甲子镇是一个古老、发达较早的粤东重镇。原称甲子门,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门,与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因此取名甲子。甲子之名,始于西汉、宋元年间。当年,因为战乱导致“北向南迁”,福建、潮汕及中原一带人民便搬迁来此聚族而居,到明朝初期,已经形成颇具规模的市镇。为防御倭寇海盗,明朝在甲子设所。民国时,曾有区、镇建制。1957年划出甲东、甲西后,定为县直辖镇,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1980年10月成立镇人民政府。
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甲子镇现有高中两所,其中一所是完全中学,甲子中学在陆丰各中学中名列前茅。初级中学六所,其中私立初中部一所,小学27所,幼儿园20多所,形成了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整套教育体系,并初步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甲子镇首先打好“教育大会战”。在完成甲子中学、甲子四中、甲子八小等新教学楼的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把重点瞄准甲子一中、中心小学、第二小学、第四小学、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等学校C、D等危险校舍的改造建设上。另中心小学已完成2000平方米建校面积的地基回填及基础工程,甲秀中学正着手完善教学楼配套设施,甲子二小正在解决建设用地。令人兴奋的是,计划投资两亿,首期投入资金1.25亿的占地面积230亩的甲子中学新校区已于2010年奠基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建成后新增8000个高中优质学位,进一步的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甲子中学新校区的建成,将大大的改善甲子的教育水平,提升城镇竞争力。
自然资源
土地总面积15178公倾。耕地面积72716亩,其中水旱田面积23370亩,旱地面积40679亩。境内有风圯水库、高黄水库等75宗山塘水库,水资源充足,水面面积4800亩,拥有63257亩的林地资源。全镇以种植热带高效农业和反季节瓜菜为主。种植橡胶11702亩,胡椒4794亩,香蕉2424亩,荔枝4050亩,龙眼1950亩,槟榔1520亩,瓜菜(含复种)11519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