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汕尾市地图 > 陆丰市地图 >
南塘镇地图
南塘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状况

秉承先人创业遗风,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勇敢、勤劳、敢为天下先。早在1936年,里鱼山村就建立了战时青年服务团,全镇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有12人。1994年百年未遇的17号台风伴随着天文大潮,吞噬了全镇所有的堤塘,夺去无数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灾后,南塘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起抗灾,不到一年时间投入了近千万资金,全部筑起了20一遇的标准堤塘。山马村黄永斌胆大"包海",个人投资600万元建标准塘,一时引起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此外,不少南塘人士在全国各地筑码头、闯市场,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留下了一个个成功者的足迹。这种"敢冒风险、敢于创新、自加压力、自强不息"的南塘精神,永远是南塘人民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南塘大地波澜叠起,捷报频传,2万多南塘儿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为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而奋斗着。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上,揭开了南塘发展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效益农业已成规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海上南塘优势凸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057元。跨入了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行列。,2006年,该镇认真贯彻乐清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48.4%;财政总收入2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002元增加到6500元,比上年增长8.2%。2007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机遇,以港富镇,深入实施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立镇的发展目标,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全面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居环境优良的和谐南塘。

历史沿革

南塘历史悠久。据考证有关史料,南塘,原名蓝塘。西晋时,就有赣巨人活动。春秋属吴,战国时属越,楚灭越后属楚。秦代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置县,南塘属之。北宋太平兴国7年(982),南塘分设长兴、爱敬乡。元代,置一都六图。明代,置一都七图。清朝同治年间,置长兴乡,辖十都十三图。清宣统元年(1909),废都、图制,置长兴乡,辖39村。民国时期,分设清政、南塘乡,属赣县十区。苏维埃时期,1930年3月至1935年2月,分设清溪、三溪、大都区。民国25年(1936),赣县设区制,清政、南塘属五区。28年(1939),改行乡镇制,清政乡辖8保80甲,南塘乡辖8保76甲。30年(1941),县调整为3个区,清政、南塘属潋江区。1949年8月,赣县解放后,复设区、乡,废除保甲制,南塘为十区。1952年,区改区公所,南塘为十三区公所,辖13乡48村。1956年6月,撤区并乡,南塘由县第八工作组指导乡工作。1957年2月,复设区,南塘为八区。1958年9月,撤销区、乡制,实行人民公社化,南塘改称红色人民公社。1960年,复称南塘公社。1961年10月,复区制,南塘为九区。1965年6月,撤区设社,南塘分设南塘、清溪、田南3个公社。1968年11月,扩社并队,三溪、清溪、田南公社复并南塘公社。1984年5月,公社改乡制。1994年1月,改乡为镇。以驻地南塘圩“南塘”二字命名。1950年为南塘、大都乡,1958年合并为红色公社,后改南塘公社。1961年分为南塘、田南、清溪、三溪4个公社,1965年清溪、田南并入南塘公社。1968年三溪并入,1972年三溪分出。1984年改南塘乡,1994年改南塘镇。镇政府驻南塘圩。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8312男9635女8677家庭户户数4888家庭户总人口(总)17039家庭户男8750家庭户女82890-14岁(总)46480-14岁男25560-14岁女209215-64岁(总)1193815-64岁男623915-64岁女569965岁及以上(总)172665岁及以上男84065岁及以上女88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930

人口数据

南塘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4836男43606女41230家庭户户数15663家庭户总人口(总)84768家庭户男43570家庭户女411980-14岁(总)361170-14岁男191260-14岁女1699115-64岁(总)4426515-64岁男2218815-64岁女2207765岁及以上(总)445465岁及以上男229265岁及以上女216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2945潭头村位于南塘镇境内,村内建有潭头村市场,潭头小学,潭头中学;潭头中学聘请省外有经验的教师任教,学校教学水平历来为全镇最高。除此之外,村内青年大多在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打工。村内卫生及医疗水平很差,仅有2-3个小型药店兼诊所,医生水平不高,仅能满足一般的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的治疗。村内交通一般使用自行车或摩托车,有1-2内大巴可乘坐前往深圳。一旦村内有人发生重大疾病,一般送往陆丰市区的人民医院治疗,总而言之,很不方便。村内群众的经济收入一般依靠自给自足,或者到其他镇收购蔬菜到村里贩卖,或者做一些商品批发等等。

镇情概况

南塘镇位于赣县东北部,平江中游。为北纬24°4′~25°3′,东经87°16′~88°~14′间,东邻三溪乡,东南毗于都县罗坳镇,南接吉埠镇,西依田村镇白石办事处,东北界田村镇,北与兴国县龙口镇相连。距赣州市42公里,是赣县、兴国、于都等三县八乡镇,周边22万人口的中心小城镇。境域形状似人字形,南北长约18.7公里,东西宽约16.5公里,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全人口4.5万,辖南塘街居委会和劳田、清溪、小溪、黄屋、岭脑、白溪、南塘、渣龙、大都、枫江、石院、道潭、都口、鹅坊、石圳、维源、桥溪、官田、澄藉、犁源、田南、船埠22个行政村,242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全镇面积有耕地面积22943亩,山地166935亩,水面9299亩。耕地3.2万亩。

基础建设

交通通讯:南塘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穿境内13.8公里,设有客运站和货运站;二级公路江兴公路连接赣州和兴国县;通信设施先进,安装了移动、联通通讯接收塔覆盖22个村,1万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日产1万吨的自来水厂投入运营。
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通过社会筹集为主等多渠道筹资,加大基础设施力度,按照“三横三纵”(南兴大道、文明大街、沿江大道、南三公路、南兴一路、南兴东二路)的总体框架,建设了集批发、零售和贸工农为一体的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截止1999年,小城镇面积增至2平方公里,拥有6000多居民,街道都硬化。江西日报在《千里繁荣一线牵》报道京九线上的小城镇建设成就时,北引言报道南塘镇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成果。2000年,时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智权亲临南塘视察,并对南塘的工作予以肯定。为优化社会环境,加快发展,镇党委、政府一直把通民风、净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多年被市、县评为综治先进单位,98年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