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揭阳市地图 >
揭西县地图
揭西县相关地区地图:

揭西各镇简单介绍

揭西县在广东省东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县人民政府驻河婆镇。1965年划揭阳县西部和陆丰县五云、上砂等地置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故名揭西。
河婆镇揭西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中西部。1965年析置揭西县,始为揭西县治。明初有南关城,后为兵乱所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姓何老妇在南关城废墟上设卖茶寮,人称“何婆”,后成圩镇称何婆寮。近代改称河婆。此村是首站,改为此名。
棉湖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创于北宋仁宗年间,古名道江,又称云湖,后因云湖沿岸多木棉树,故名棉湖。元代建棉湖寨。清代已成为重要集镇,称棉湖市。
东园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榕江南河中游北岸,邻接揭阳市。镇因驻地名。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村。原名冬茄园,以后谐音简称东园。
塔头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山寮。镇因塔头圩而得名。圩紧*五经富水边,俗称大头埠,方音谐音塔头埠,今称塔头圩。
凤江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镇人民政府驻旧厝。主要由凤湖、阳夏、鸿江三地组成。取凤湖之“凤”,鸿江之“江”而得名。
金和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南临榕江南河。镇人民政府驻牛埔圩。1956年成立金和乡,取金坑村之“金”,和顺村之“和”,合称金和。
大溪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镇人民政府驻岭埔。当地人称南河为大溪,故名。
钱坑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南部。宋初钱姓人居此,原名钱家寨。元初钱姓他迁,又榕江南河流经,改为钱坑。
京溪园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清末已在岭溪村南边形成京溪园圩,镇因圩名。
五经富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镇以驻地名。元至正十六年(1356)曾姓人从北方展转五华河口后到此,设打铁铺五间,得名五家铺,后以敬重儒家五经,取五家铺谐音,名五经富。?
灰寨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坡洋村。因灰寨圩得名。据称古民居多为石灰三合土建造房屋,人称灰屋,建圩称灰寨圩。
南山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中部。因处大北山南麓而得名。
龙潭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中部。镇人民政府驻白棉湖。因境内龙潭水而得名。
坪上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南部。因坪上黄氏员埔派始祖肇基公在此处长满苏茅之地开基定居并命名为苏茅坪,后改为“坪上村”,镇以坪上村为名。其中石内有奇石秀水,盛产青梅、橄榄、茶叶,每年农历11月-次年1月梅花盛开,非常美丽。
五云镇揭西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相传古代有5个仙洞,称五云洞,后简称五云.;另传,某天在其辖区内出现五彩云朵,称五云。
上砂镇揭西县辖镇。位于县境西北端,西南与陆河县的螺溪镇毗邻,东、南与本县五云镇相连,西、北与五华县的桥江镇、梅林镇、肖芳镇接壤。因上砂河而得名。
良田乡揭西县辖乡。在县境北部。乡人民政府驻田心村。相传古代居住分散,乡民为交纳税赋,在此凑买部分田地为交税之本,名粮田,后改为良田。邮政编码相关镇/乡,515438棉湖镇新寨居委北门巷,棉湖镇兴中路,棉湖镇米街宁古巷,棉湖镇新寨居委直街邮编,515437东园镇曾大寮,东园镇,东园镇桃围村,东园镇赤岩村邮政编码,515436塔头镇保西村,塔头镇阔园村,塔头镇旧住村,塔头镇潭新村邮编,515435凤江镇洪湖村,凤江镇阳南村,凤江镇东光村,凤江镇花寨村邮政编码,515434金和镇金光村,金和镇杜唐村,金和镇和东村,金和镇金园村邮编,515433大溪镇新楼村,大溪镇新凤村,大溪镇井美村,大溪镇庆光村,大溪镇星光村,大溪镇井新村邮政编码,515432钱坑镇钱北村,钱坑镇钱东村,钱坑镇南光村,钱坑镇邮编,515431京溪园镇,京溪园镇甲溪村,京溪园镇新洪村,京溪园镇岭溪村邮政编码,515429五经富镇溪东乡七村,五经富镇中和村,五经富镇五新村,五经富镇文联村邮编,515428灰寨镇柑坑村,灰寨镇后联村,灰寨镇新图村,灰寨镇河伍村邮政编码,515427南山镇关西村,南山镇杨梅坪,南山镇分水村,南山镇西友村邮编,515426龙潭镇泉水塘,龙潭镇高田村,龙潭镇龙东村,龙潭镇井西村邮政编码,515425坪上镇石夹村,坪上镇潭角村,龙潭镇南福田,坪上镇连城村邮编,515424西田乡河新村,良田乡,西田乡嶂上村,西田乡双水村邮政编码,515422五云镇鹏岭村,五云镇平岭村,五云镇岽坑村,五云镇石陂村邮编,515421上砂镇北湖村,上砂镇上联村,上砂镇双丰村,上砂镇径心村邮政编码,515400河婆镇新河路,河婆镇新四村,河婆镇岭丰村,河婆镇河山南路邮编

基础设施概况

交通运输:全县境内有公路总长748.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54.8公里,20个乡镇和280个行政村可通汽车。全县拥有机动车16872辆,全年总货运量487.6吨。特别是1992年以来,全面进行公路升级改造,水泥公路由1992年的10.4公里增至现在的280.3公里,实现了乡镇公路水泥化,被评为广东省“八五”期间交通建设先进单位。全县有出境公路6条,连接国道和省道,县城至国道324线38公里,棉湖镇至省道1930线8公里。
邮政通信:1980年9月县城开始使用程控电话,至2001年,全县程控电话总容量12.5万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0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全县程控电话网络和6蕊光缆480路数字微波通讯可直拨全国各地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移动通讯覆盖全县;开设3个寻呼台,开办了DDN专线、因特网、视聆通、图文传真、邮政特快专递等邮电业务。1992年列为全国邮电业务收入百强县之一。
电力建设:全县拥有22万伏输变电站1座、11万伏输变电站4座,3.5万伏输变电站6座,5000千瓦火力发电厂1座,与省电网联结形成了水电、火电和省市电网三位一体的供电系统,2001年基本完成农村电网第一、二期改造任务,农村到户电价降至每千瓦时0.89元,为发展工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用电价格分类计算,对“三资”企业和工业园区的用电给予优惠。
供水设施:揭西县淡水资源奉富,县城供水系统日供水可达4万吨,棉湖自来水厂日供水可达2万吨,能给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足够保证。

政区沿革

政区划分:全县辖16个镇、4个乡、6个国营农林场,有280个村民委员会,37个居民委员会,1641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全县总人口88.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47万人,农业人口70.18万人。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约54.6万人。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还有壮、回、苗、满、畲、黎等12个少数民族。客家话和潮州话为地方语言。全县东西长51公里,南北宽36.6公里,总面积1365.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6.7万亩,耕地面积29.7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42亩,人均山地1.78亩。

自然地理条件

地貌:揭西县是广东省的山区县之一。山地(含丘陵在内)占全县总面积84.9%。西北部高山,中部丘陵,东南平原。以全县最高海拔1222米的李望嶂为主峰的大北山区,山峦叠嶂,形成一个天然屏障,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为开阔平原,最低海拔3.2米(棉湖贡山洋)。
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1.1°C,1月份为12.7°C,7月份为28.1°C,极端高温是1982年7月28日为37.3°C,极端低温是1976年1月17日为-2.4°C。日照年平均1884小时,最多的1971年达2262小时,最少的1975年仅1576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霜日多数出现在12月至2月。年均降雨量2105毫米,降雨量较多的坪上莲花山年平均降雨量2612毫米。
水文:境内97.4%的面积属榕江水系。全县河流总长298.9公里,其中榕江南河在县境内河段71.7公里,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境内11个镇。河流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219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8.172立方米。
自然资源:揭西县水力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21.6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13.9千瓦。目前已建成龙颈、北山、横江等大中小型水库63座,建成中小型水电站75座,装机容量9.3455-千瓦,年发电量3.75亿千瓦时,其中揭阳市属4座电站,装机容量4.03万千瓦,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流量大,温度高,主要温泉12处,自然涌泉量每秒7.32至10公升,水温58°C至84°C,为水产养殖提供得天独厚的条。山地广阔,主要树种有松、杉、桉、相思、格木等。主要水果有柑桔、香蕉、油柑、桃李、橄榄、青梅、龙眼、荔枝、无核黄皮、猕猴桃等。金属矿产种类较多,主要有钨、锡、铜、铅、锌等。非金属矿种主要有优质矿泉水、稀土、瓷土、水晶石、甲长石等。稀土、瓷土储量尤为丰富,品质优良,稀土储量约20万吨,瓷土储量在5亿吨以上。还有丰富的中草药和野生动物资源。
自然灾害:揭西县地近沿海,台风较多,平均每年4.8次,多发生在7月和8月。春季低温阴雨,晚秋寒露风,冬季轻霜有时冰冻,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旅游业概况

揭西县奇山秀水,争妍斗胜。旅游资源丰富,全县有大小景点188个,名胜古迹48处,其中主要景点35个。霖田祖庙、天竺古岩、广德洞天、宝塔飞渡、龙潭飞瀑、轰鸣仙石、云湖两月、石灵古刹等称为揭西八景。近年又新开发了大洋旅游度假村、京明度假村、龙山风景区、黄满礤瀑布、棉湖古打铁街、石内漂流等景点。还有周恩来、蒋介石、廖仲恺东征时驻足过的棉湖兴道书院、河婆大光学校、大同医院、中华医院等重要历史纪念地。
霖田祖庙:相传建于隋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名明贶庙,又名三山祖庙,俗称大庙。在河婆镇之西2公里的玉峰东麓。庙前有拱形石桥,石门内是大院,有正殿、后殿、斜殿,共有59尊神像。广东、福建、台湾三省及东南亚各国有几百座三山国王庙都源于此庙。八十年代以来,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资500多万元,将祖庙修葺一新。三山祖庙现正成为粤东地区的旅游胜地,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潮汕地区的游人香客前末观光瞻拜的络绎不绝,被汕头市旅游局定为重点旅游点。
天竺岩坐落河婆镇西南4公里处的银山山腰中,寺内一天然石洞,上为巨石覆盖,刻“天竺岩”三字。岩内后殿供奉如来佛祖、十八罗汉、四大金刚神像。据《广东通志》记载,此岩建于宋嘉定中期,1981年被县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德庵:位于河婆镇之东2公里的老虎竦山腰。此庵建于清初,庵堂建筑在一个完整的大石上面,庵下奇石如林,前后古木参天。在庵前悬崖之下,有一洞口,叫“别洞天”,沿洞内迂回步级而上,可直达庵门,坐在庵门,可鸟瞰河婆全景。庵内供奉佛祖、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庵的左侧有一注生娘娘庙,离庵百余米有一个石窟供奉“罗福山’’神位,又叫“下庵”。庵后还有多处石窟,内宽百米,迂回曲折,深不可测。该庵经过重修更为壮观。1981年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飞瀑:在南山镇之西北,有两个龙潭:一是上龙潭,又称条河龙潭;二是下龙潭,又称田心龙潭。上龙潭位于龙潭河上游,流水湍急,飞下高岩。此岩高达50米,上有巨石耸立两旁,酷似石门。下插深潭,飞流直下,激起狂波,冲成深潭,石潭广敞,深不见底,潭水发黑,望之心悸。古昔之时,如逢春旱,则有潭边求雨的祭礼,世称“打龙潭”。下龙潭位于灰寨河上游,流至田心村之北,结成龙瀑深潭。下龙潭上游,兴建了北山水库和电站,其水管长达1200米,落差达500米,为潮汕落差最高之电站。
大洋旅游度假区:大洋乡地处揭西县城东北30公里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之上。高海拔与亚热带气候相互作用的特点,使该地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盛夏亦如凉秋,是避暑度假的胜地。二十年代即有英、美、法、德的传教士、商人在此建别墅山庄、教堂、学校。1994年,旅居马来西亚的邹顺达先生投巨资兴建大洋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的项目有: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村、会议中心、直升飞机场等。目前,三十六洞国际高尔夫球场首期十八洞已竣工,大洋国际高尔夫球俱乐部正式开业。度假村、会议中心、娱乐城等配套设施也已逐步完善。近几年来,揭西县旅游业发展很快,打出“韵味独特潮客风,绿色生态揭西游”的品牌,旅游观光者逐年增加。1990年以来,到揭西县旅游、访问、寻根探祖、从事各项活动的外国、港澳台同胞、侨胞和国内旅游者日益增多,200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6.2万人次。揭西已成为粤东地区的旅游胜地之一。记录:●2001年,揭西被国家批准为第六批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单位;●2005年,揭西成功举办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2005年,揭西青榄种植和龙源科技园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优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以黄满磜瀑布旅游区为载体的京溪园镇粗坑村获得“自然生态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称号;●2007年初,被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等单位评为“广东省绿色名县”;京明温泉度假村经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验收,国家旅游局批准,荣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7年9月,揭西荣膺港澳及海外华人眼中最具南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县;●2001年以来,揭西先后投资12亿元建设旅游项目,建成京明温泉度假村、黄满磜瀑布风景区、大洋旅游度假区、石内河漂流等一批景区景点,大北山森林公园也将于第二届生态旅游文化节落成开业。摘要:●200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到揭西考察,他赞美揭西风景怡人,十分关心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肯定揭西的定位、发展思路。●揭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万庆良多次到揭西调研,他说要把揭西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统一思想,明确定位,全力推进,打造揭西黄金旅游圈、粤东生态后花园、广东旅游品牌。●揭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陇章用“好山、好水、好空气、好风景、好心情”评价当地,称揭西有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绿色生态是揭西加快发展的灵魂,发展揭西县域经济要“踏着‘绿'的鼓点、舞出‘山'的神韵”。

社会发展概况

文化艺术:在县城有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乡镇设文化站20个。县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县博物馆收藏有旧石器时代以来的文物428件。全县有影剧院14座,潮剧团1个演职员38人,业余剧团2个。还出版《揭岭》、《乡情》、《北山文艺》等刊物和《揭西民间故事》。
教育:2001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08所,在职教师7546人,在校学生171576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全民增强了教育意识,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使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5年通过省、市“普九”达标验收,1996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2001年认真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工作,解决了15033名学生入学难问题,有效控制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流失。
科技:1976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1978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94年成立“揭西县科技进步基金会”1999年建成“揭西县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全县有科研机构2个,科研团体10个,科技人员13642人,其中高级职称273人,中级职称2197人,初级职称11172人,农民技术员84人。
医疗卫生:设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棉湖华侨医院、骨伤科医院、慢性病防治站、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药品检验所、卫生技术培训中心等医疗防疫单位,乡镇设中心卫生院6所、卫生院14所,乡村卫生室357个。全县拥有病床69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86人。1999年建成投资1000多万元的棉湖华侨医院,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住院楼已投入使用,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广播电视:全县有县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揭西电视台”于1994年国庆节正式开播。各乡镇有调频台10个,电视差转台30座,安装有线电视20万户,电视覆盖率达到96%。
体育:全县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灯光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等级裁判员92人,其中一级裁判员4人;等级运动员107人,其中运动健将3人。1976年建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分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班,向上级输送运动员129名。2001年揭西籍体育健儿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了2项冠军。
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与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结合起来,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2001年我县把生态县建设列入“十五”规划纲要,并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全面落实环保目标任期责任制,加大环保投入,强化环境管理和生态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前,该县已建成新的环保中心大楼,并配备一批环境监理、监测仪器设备。组织对榕江南河进行综合整治,大大减少了水质污染。大北山森林公园也着手进行开发保护。

揭西古代名人

林德镛,出生康熙25年<1686>出生地棉湖,幼好武,膂力过人,武艺超群。康熙56年<1717>中武举人第2名,康熙60年<1721>中武状元,授二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并加哈哈珠子扈。不久,康熙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避暑,林德镛也护驾同行。但他因早逝未能施展才干,于1722年去世。归葬于提阳玉塔乡,墓地俗称"状元坟"。
曾习经,1867年生于棉湖,诗人,书法家。光绪14年<1888>就读广州广雅书院,十五年登举人,十六年登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官至度支部右丞,兼任法律馆协修,大清银行监督,税务处堤调,印刷局总办等职。当时部务新创,举要挈纲,制定章约,多出其手。同时参与改币制,铸银币,创税校,设纸厂,开印局等要务。他与维新派梁启超为莫逆之交。梁启超筹划变法后,他们常有书信论维新之事,他在清帝逊位前一日辞官,退居京都,躬耕不辍。民国政府曾多次聘其出任财政部长,广东省长之职,他都固辞不受。作品有《蛰庵诗存》,《秋翠斋词》等。梁启超为其《蛰庵诗存》作序,称之为"清易代第一完人"。京沪诗坛将他与黄遵宪,丘逢甲,丁叔雅合称"岭南四诗家"。1926年9月逝世,姚秋园为其作《曾右丞传》。
林景拔,生于康熙年间,棉湖人。从小性聪慧,日记千余言,10岁能文。康熙壬辰<1712>登进士,入翰林院。不久告假归隐,揭其庐曰:"北阙永怀瞻日近,南窗聊倚啸风清。"并亲手植柳一株,自称一柳主人。从此足迹不到公庭,筑依绿园,日与名士论文赋诗。著有诗文集三卷。
彭如干,五云下岗村人。父彭名史,乾隆初年举人,曾任惠来县教谕。乾隆丙午年<1786>彭如干登进士,封官黄河道。以治黄河成绩卓著,提升为河南开归。陈许兵备道,加按察衔,赏戴花翎。其长子官至清河道,次子官至道员,父子三道台,曾名盛一时。在乡梓建有九厅十八井之住宝,面积2024平方米,规模之大,名闻遐迩。其子孙多居于河南。长孙衍台,道光中登顺天举人,选授儒学,回籍掌管圭山书院。
卓兴,清道光九年<1829>出生于棉湖草厝巷一个贫苦家庭。少时浓眉大眼,身材高大,武艺出众。清道光年间到钦州投军,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历任平镇营都司,虎门水师副提督,受赐顶戴花翎和"格艮叶巴图鲁"的名号。后封为潮州总兵,并赏赐三代一品封典,建卓府于潮州。同治七年<1868>告病辞官,于光绪五年<1879>卒。
陈毅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生于京溪园长滩村。自幼聪慧好学,博得亲朋戚友厚爱。16岁为邑庠生,19岁考取明经进士,官职失考。卒于1756年,葬于金和芋卵埔,墓地仍在。
杨宗瑞,祖籍金和仙坡,生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1327年登进士,官授奉政大夫,知梅州,升授同知,署潮州正堂。后入朝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与张起岩同修元史。其尤擅写诗,有刻本诗集流行。卒于至正十二年<1352>。
彭振升,清雍正<1727>生于五5云泥岭九斗村,幼喜文爱武,过目成诵,武艺超群,于乾隆丙午科<1786>恩拔明经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