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头镇地图
塔头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方面
除种植传统作物外,在旱园、山地种植龙眼、荔枝、芒果等。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2万吨,蔬菜1.05万亩,产量2.6万吨,甜玉米200亩;利用河滩地种植竹笋1500亩,产量2450吨。水产品980吨,肉猪7400头;“三鸟”116万只。有各种果树2650亩,水果产量2400吨。利用山地育苗30万株,有速生林面积1300亩。当地特产
塔头镇大丰永兴巫氏宗祠,特产:炒花生仁、薯干、甜笋干。随着时代的变迁,织麻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而在揭西县塔头镇的乡村,这一传统工艺不仅没有消失,还成了许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人们纺织技术的提高,以前用作衣裳的麻布现在已经分成了不同的种类,作用也更广了。麻布又称夏布,据史料记载,华夏始祖炎帝首先发现了麻的作用,于是“织麻为布,制作衣裳”,从此,家家养牛,户户织麻,而且还把能不能织麻布成了判断一个女孩的贤慧标准。随着观念和社会的变化,现在岐山坪村从事织麻的村民越来越少了。一般都是年龄大的人在做这个,年轻人从事织麻的比较少,因为织麻布工序复杂,许多年青人都不愿意学。麻布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一天村里至少可以织出近万米的麻布,都供不应求。在岐山坪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织麻布,都是沿用历史纺织工艺,大家使用的都是木制织麻机,一般都有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历史。这里出产的麻布主要用于农村的丧事,最疏的就用于晒紫菜,包装铁钉也是用这个。主要销往中国的汕头澄海、潮州、福建、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经济利益好。岐山坪村是塔头镇织麻布规模最大的村,都是村民自产自销,各家各户按自己的能力去经营。这一传统工艺给村民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织麻这一古老工艺正在焕发勃勃生机。市场需求旺盛,相关部门从打造产业的角度来开发麻布的销路,对于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村民收入都有现实意义的。基础建设
塔头镇圩东南侧大堤,工业建设,以农产品加工、编织、建筑业为主,辅以塑料、五金、轴承、锯木、糖果加工等行业。2003年,有集体企业2家,私营企业106家。水电建设:2001年12月,完成桃溪州、三角丘和旧住3座电力排灌站的扩建工程,总装机10台1100千瓦,解决22.4平方公里集雨面积的排涝问题。至2003年底,投资20万元,完成阔园、阔西冬瓜基地的水利灌溉渠道建设。1994年8月,塔头拦河坝小水电站投产运行,投资350万元,装机容量625千瓦,年均发电量220万千瓦时。
交通情况:1990—2003年底,共投入资金1370万元,建成连接毗邻京溪园、金和、灰寨、凤江等镇主干线的交通网络;并投资600万元,建成塔头中心大桥;开通塔(塔头)东(东园)公路。有二级水泥路23公里,水泥路面村道12条,全长9.7公里,实现村村通汽车,78%的行政村实现水泥路面。镇区中心街配套路灯。有运输单位1个,客货运汽车103辆。
邮电通信:2003年,有电信支局、邮政支局各1个,卡式公用电话16个,信箱2个。电话装机容量6000门,固定电话4700户,公用电话36户,互联网用户31户,移动,联通电话基站共4个,电信收入300万元,邮政收入2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