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笼镇地图
鸡笼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状况
交通:曾以“皮鞋之乡”闻名的鸡笼镇,乡镇企业突飞猛进,形成了以米机及其配件、系列工业布及其制品、水泥和建筑为主的支柱产业。鸡笼镇交通十分便利,国道322线穿境而过,湘桂铁路横贯其中,镇内村村通公路。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全镇于1994年开通了程控电话,可足不出户与世界各地取得联系,收集信息。其他:电力资源丰富,1999年建成3.5伏变电站、电力资源丰富。物产丰富,盛产山大豆、花生、油茶、茶叶、无花果、柰李、柑桔、桃子、香柚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花岗岩、石灰石、石煤。林业以出产楠竹、马尾松、国外松为主。鸡笼街自古就是衡阳市西部商品集散地,商业繁荣,祁东、衡阳、广西等地商贾多会于此。鸡笼镇的诸多优势,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为迎接更大范围的开放和更大规模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经商办厂的黄金宝地。
基础设施
概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鸡笼镇累计固定资产投入达25.5亿元,其中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达5.6亿元,基本实现“七通一平”,投资4.2亿元修建了伊莱克斯大道、暮云大道、南湖路等10余公里的园区道路,完善了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方面,一大批工业项目和房地产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新气象:鸡笼镇施工的工地达70多个,开发建设速度的加快,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鸡笼镇已开发的面积达13平方公里。拆迁安置方面,鸡笼镇成立5个拆迁指挥部,抽调86名人员抓拆迁安置工作,已拆迁腾地13000亩,动迁人口5062人,在拆迁面积7420亩,人口4000人,预计10月底可基本完成任务。同时突出和谐社会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治安良好,计划生育工作突出,农村低保全面开展,农村基础条件改善,教育、文化、卫生全面发展。由于加快了与长株潭的对接,暮云呈现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局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速度。
风光景色
概况:鸡笼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景色十分迷人。境内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歧山,远看山峦婉蜒曲折,群峰突兀,象条青黛色的带子横系衡南西部,近看,怪石磷峋,修竹挺拔,古树参天。山上有众多名胜古迹。名胜古迹:远近闻名的古刹——万寿仁瑞寺,庙宇重叠,曲径通幽,气势雄伟壮观。寺内有清慈禧钦赐匾额一块,古碑刻10余块,寺外有古墓家30余座,其中普同塔内完整保存五、六百僧老的骨灰坛,故有普同塔内藏千僧之说。更有那极具传奇色彩的尖咀鳃、蛤唤岩、高普和尚塔、仙人迹、仙人船、仙人棋、仙人定、千人锅等古迹,常使文人墨客驻足,迁客骚人感怀赋诗。整个歧山,春天鸟语花香,烟雾绕绕,夏日凉风习习,清爽可人,秋天绿里耀红,霜酒醉秋,冬天珠堆玉砌,山舞银蛇,令人留连忘返。
特色资源
概况:鸡笼镇林业站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加强站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服务“三农”,取得了丰硕成果。该站继获得全省林业“文明窗口单位”称号后,又获得了全国林业工作站“文明窗口单位”,成为我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基层林业单位,全省仅5个。鸡笼是一个以林业为主的边远镇。镇林业站立足本职,依法治林,从严管林,大力造林,确保了辖区森林资源总量连年增加。为了加快造林绿化步伐,该站将“造林、护林、执法、防火”作为第一要务来抓。造林方面,该站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名特优新品种、提供技术服务等形式,带领群众走林业致富之路。实施情况:至2005年底,该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万亩,年争取国家投入130多万元。坚持随请随到,为林业经营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在朝阳村改造低产林190亩,全部种上了脐橙、沙柚、药材等名优特新品种;在双西村和鸡笼村分别种植了260亩和420亩梨、枣果木林;在花山村、太平村创办3处共2850亩产业基地;这些措施年为村民人平增收500余元。防火方面,落实“三包”责任制,加强火源管理,落实防火措施,尽力减少森林火灾发案率。护林方面,该站聘用25名护林员协助巡护山林,共同打造点面结合的护林网络。执法方面,该站密切配合主管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十五”期间,共办案30多起,行政处罚63人,移交刑事案件3宗,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5余万元。在镇林业站的努力下,截至2005年底,该镇有林地增至3.1万亩,森林蓄积量12.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8%,林木绿化率55.26%,连续十多年实现了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三增长”,创造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