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市镇地图
柞市镇相关地区地图:
简介
柞市镇位于宜兴西南35公里,东接张渚镇,南连太华山区,西界溧阳市,北毗鲸塘镇。境内三面环山,南高北低,丘陵、平地各半。柞市镇总面积66.6平方公里。(原西渚乡总面积24平方公里,有59个自然村,11个大队,120个生产队,11个林副业专业队。横山乡总面积约29平方公里,35个自然村,6个大队,42个生产队。原元上乡总面积26.4平方公里,有70个自然村,12个大队,141个生产队。)
工业发展
江苏义源铜业集团主要下属企业有:宜兴市无氧铜杆厂、无锡义源铜业有限公司、宜兴市舜昌亚麻纺织厂、巢湖义源线缆有限公司、宜兴市神驰交通设施有限公司。产要从事电工圆铜杆(丝)、电工圆铝杆、亚麻产品、公路交通设施产品制造与销售。其中,年产电工圆铜杆(丝)、电工圆铝杆6万余吨,是华东地区电线电缆行业最大的原料生产、供应基地。2007年集团应税销售达26.5亿元。是宜兴50强企业之一。宜兴市无氧铜杆厂创建于1992年,占地面积100多亩,拥有员工300多人,总资产3亿多元,年生产电工圆铜杆(丝)、电工圆铝杆6万余吨,是华东地区电线电缆行业最大的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2005年12月,企业继续加大投入产出力度,实施无氧铜杆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工程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其中厂房及附房面积17000平方米。该项目固定资产投入5000万元,其中厂房、附房投入1300万元;设备投入2500万元(主要设备上引法组合炉、铜杆冷轧机、大拉机、连铸连轧线圈收轧机等30多台套,皆由上海电缆研究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计制造);土地征用600万元;电力设施、配套工程等600万元;需新增流动资金投入2亿元。该项目投放生产后,可新增年产量5万吨,企业生产总量可达11万吨,年应税销售可达20亿元。
特色产业
1、企业结构:柞市镇工业企业138家,其中亚麻纺织企业120家,其中织布企业80家,纺纱企业25家,浆纱企业8家,开松企业7家,占柞市镇工业企业数量的85%以上。规模企业20家。如宜兴市舜昌亚麻纺织厂、宜兴市华裕纺织有限公司,宜兴市新得利纺织有限公司、宜兴市金云纺织有限公司、宜兴市天马纺织有限公司、无锡市宇航纺织有限公司等省内乃至全国都是相当著名的亚麻纺织企业,其中宜兴市舜昌亚麻纺织厂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拥有国际一流、环锭纺16000锭,织机300台,配套有自动络筒机、射频烘干机等一流的先进装备。产品90%出口到国际市场,出口额排全国同行第三位,已形成年销售5亿元的生产规模。2、技术设备:柞市镇亚麻纺织企业技术成熟,设备较为先进,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位置。拥有气流纺生产线83条,浆纱生产线11条,环锭纺生产线54780锭,剑杆织机2584台,开松机224台,其他纺织设备200余台。设备制造年代以1998-2005年为主,设备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气流纺、环锭纺、印染等设备是国内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了多条法国、荷兰等世界上最先进的亚麻纺织生产线,其中纯亚麻纺有部分进口设备,各项技术指标领先,企业每年研究与开发投入800万元。形成了配套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及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3、生产能力:日产亚麻坯布40万米、亚麻纱80吨、开松亚麻原料120吨、浆纱40吨。2005年,生产各类亚麻纱25000吨,亚麻混纺坯布1.5亿米,占江苏省的90%。棉纺灯芯绒1500万米,开松各类亚麻原料30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工业利税2.8亿元,其中亚麻纺织工业分别占柞市镇的65%和80%。形成了从原料到亚麻开松、纺纱、浆纱、织布、印染一条龙配套生产。据有关部门权威统计,西渚亚麻纺织行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称雄华东地区,在全国亚麻纺织乡镇中名列前茅。4、产品结构:主要生产亚麻坯布、亚麻混纺纱、纯亚麻纱。产品价格,亚麻坯布平均6—8元/米,亚麻混纺纱平均15000-17000元/吨。亚麻原料、开松、纺纱、浆纱、织布、印染,各类纺纱、坯布,品种繁多,门类齐全。从纺织品原料到成品,已经形成了环环相扣,关系密切的产业集群。5、市场情况:以国内绍兴、柯桥、温州等江浙一带纺织品市场为中心辐射全国、国外市场以欧美和中东地区为主。上游产品亚麻原料由新疆、东北、云南提供,少量由法国、比利时、埃及、荷兰等国家进口。内销市场覆盖率20%左右,出口5000万美元。下游产品销往中国绍兴轻纺城和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中东、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如宜兴市舜昌亚麻纺织厂、宜兴市新得利纺织有限公司、宜兴市华裕纺织公司产品大部出口,2007年完成自营出1200万美元。
水文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2小时,最多为2395小时,最少为1730小时。年平均气温15.6℃。春季平均气温14.5℃,夏季平均气温为26.8℃,秋季平均气温17.2℃,冬季平均气温4.1℃。风力变化一般是清晨小、午后大。从季节上看,是冬春最大,夏居中,秋最小。风向变化:春夏多东南风,秋多偏东风,冬多西北风。风力七级以上日数为12天,7月份较多。年平均降水量1197.3毫米,全年6月份为降水最多月,占年总降水量的14%,12月为最少月,占全年的3.9%。全年无霜期239天,一般初霜期11月15日,终霜期3月20日。按气候学划分,进入春夏秋冬的时间是3月20日、6月12日、9月16日、11月18日。山区降水比平原多10%左右。
农业发展
柞市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5700亩,主要分西渚(2200亩)和元上(5500亩)二个工业集中区。工业企业138家,其中进区企业45家,亚麻纺织企业120家。亚麻纺织,铜材、铝材加工业已成为柞市镇的支柱产业。其中亚麻混纺纱、布是中国乡镇中最大的生产基地,形成了从原料到亚麻开松、纺纱、浆纱、织布、印染一条龙配套生产,产量占中国总量的60%以上。2006年9月7日,被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授予江苏亚麻纺织名镇称号,2006年11月2日,江苏省纺工协会在天水湾举行纺织行业资格评审会。2007年3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授予中国亚麻纺织名镇称号。
经济发展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20650亩,其中水田19615亩、旱土2035亩,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粮食总产量目前已达到17241吨,农副产品的种植以花生、黄豆为主。全镇共有山地面积123191亩,其中退耕还林4100亩、森林覆盖率达46%,山多林密是柞市一大特色,这也为柞市的养殖业提供了天然牧场,养殖山羊在柞市有较长的历史习惯,每年共养殖山羊15000多头。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发展民营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大做强小城镇”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带镇、招商活镇”战略,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六年荣获全市先进单位。全镇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经济发展,事业进步,呈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