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江镇地图
栗江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栗江素有“鱼米之乡”、“油茶之乡”的美誉,全镇年产粮食3.8万吨,湘江、栗水沿岸村民有江河网箱养鱼习惯。长冲、藕塘冲等四处小一型水库总水面800余亩,常年蓄水1000万立方,是大水面开发、规模养殖的场所,全镇有油茶近1万亩,是全县重点油茶乡镇。水藕、荸荠、豆油、板栗、香菇为栗江五大名优特产。栗江矿产资源丰富,煤、铜、锰、石灰石均有一定规模储量。县松柏煤矿、金鸡岭铜矿坐落境内。栗江山川秀美,名胜古迹甚多。享誉“楚南第一家”的明代古建筑群“王家祠堂”(衡阳王氏祠堂)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设计精美,48根石柱支撑,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碑牌匾额均为名人手迹,对于研究古代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现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基、杨梅两峰均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拔高200余米,蜿蜒20余公里,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经济状况
栗江东临松江乡,南涉湘江与常宁市隔江相望,西连近尾洲镇,北毗硫市镇。镇内自然条件优越,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栗江公路、车栗公路成“丫”型贯通南北,湘江南绕,栗水中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栗江成为衡南经济快速发展的南大门。栗江素有“鱼米之乡”、“油茶之乡”的美誉,栗江镇年产粮食3.8万吨,湘江、栗水沿岸村民有江河网箱养鱼习惯。长冲、藕塘冲等四处小一型水库总水面800余亩,常年蓄水1000万立方,是大水面开发、规模养殖的场所,栗江镇有油茶近1万亩,是全县重点油茶乡镇。水藕、荸荠、豆油、板栗、香菇为栗江五大名优特产。栗江矿产资源丰富,煤、铜、锰、石灰石均有一定规模储量。县松柏煤矿、金鸡岭铜矿坐落境内。栗江山川秀美,名胜古迹甚多。享誉“楚南第一家”的明代古建筑群“王家祠堂”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设计精美,48根石柱支撑,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碑牌匾额均为名人手迹,对于研究古代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现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基、杨梅两峰均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拔高200余米,蜿蜒20余公里,犹如一对孪生兄弟。栗江人杰地灵,孕育着众多英才,分别就职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天涯海角,有党务要职、有政府官员、有学者名流、有优秀企业家和各界实业巨富及有识之士。
民心工程
为进一步提升古镇形象,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栗江镇党委、政府决定实施“名片”工程。栗江镇机关办公大楼是一座破旧不堪的“危楼”。为确保机关正常办公,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通过公开招标对办公大楼主体进行“穿衣戴帽”和横梁加固。仅半个月,镇机关办公大楼就成了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还大力实施街道路灯亮化工程。通过多方募捐筹集现金6万元,在栗近公路?栗江至近尾洲?中心街道东起衡南七中西至栗江中心医院路段?长约1500米?,安装路灯150盏,结束了栗江镇街道夜晚一片漆黑的历史,极大地方便了过往行人和上早晚自习的学生。
特色产业
在衡阳市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衡南县栗江镇,一个个香菇厂棚像孕育希望和梦想的孵化器静静地矗立在田间地头。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样板。许多农民靠种香菇发了家。栗江镇的气候、水土、资源都非常适合种香菇。栗江镇的香菇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1998年,5亩;1999年,13亩;2000年,30亩;2001年,120亩;2002年,150亩……栗江镇的白石、红星、接龙、林泉、打石等7个村都种了香菇,面积共1200多亩,平均每亩收入1.5万余元,每年为农民创收1800余万元。香菇成了栗江农民致富的一把金钥匙。香菇生产对气候依赖性很强,风险很大。对种菇农民因天气、技术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贺向辉都主动承担,为农民规避风险。2002年,栗江镇青峰村一加油站发生柴油泄漏,菇农用被柴油污染了的池塘水浇菌株,导致香菇大面积枯死。贺向辉主动拿出3万元赔偿菇农损失。2004年,一场大风将郝义礼的菇棚全部吹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万元。贺向辉闻讯后,立即动员基地工作人员帮助他清理现场,并主动给予一部分补偿。他为当地种菇农民免费提供菌种、打菇棚和补偿自然灾害损失等累计支出达80余万元。为做大做强香菇产业,2005年8月,贺向辉的湖南绿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广东贵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同筹资200余万元发展香菇生产。随着香菇产业的逐步壮大,衡阳的香菇市场逐渐饱和。2006年,贺向辉又做出了一项惠农决策:公司收购的香菇全部远销到外地,把衡阳本地市场让给那些自产自销的菇农,让市场良性发展。
社会事业
在衡南县栗江镇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栗江镇43个行政村全部配齐配强了村妇女干部,且大部分妇女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具备初中以上文化。同时,栗江镇601个村民小组都配备了计划生育女指导员。为搞好村级妇代会组织网络建设,帮助农村妇女参与村务管理,衡南县栗江镇妇联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走访摸底,查找原因。栗江镇妇联干部走遍了栗江镇43个村,走访了200多个村民小组的500余名农家妇女。通过个别谈话、民意测验、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详细了解群众反响好、口碑佳、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优秀女性的情况。通过走访摸底,查找了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班子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二是有的放矢,做好妇女群众的思想工作。全面了解情况后,栗江镇妇联干部采取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找这些优秀女性谈心,掌握其思想动态,向她们宣讲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引导她们强化妇女参政议政意识,鼓励她们参与村务管理。三是大力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向群众广泛宣传政策,把《湖南省村委会选举办法》中“关于村民委员会中至少应当有一名妇女”的规定宣传到位,让村民们充分认识到妇女进村“两委”班子、参与村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利用镇电视转播台、板报和横幅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优秀女村官及优秀妇女典型的先进事迹,提高女性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为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创造条件。积极争取镇党委的高度重视,建议在减少职数的条件下,务必保证妇女干部的职数。积极向个别不重视妇女干部的村支部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县委有关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的文件精神,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农村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把妇女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历史文化
栗江桥,又名鲁班桥,座落在今栗江镇驻地左侧半公里处,系石砌双拱桥,桥长34米,宽4米,高日米。桥邕建何年失考,相传当地人们建造此桥时,多次垮塌,后来鲁班装扮成乞丐至此,自称会架桥,并用筷子示范,教泥木工们如何架拱,不久,桥便建成。人们在桥南端的栗江街上建了一座鲁班殿,以作祭祀。现桥右侧尚存鲁班坐的”石椅”和鲁班用脚跟踹成的”仙人井”。栗江存有八景,一说:“梅峰腊月花如霜,白面春涛鱼似翔;龙祖潭波金鼓振,鲁班殿阁紫烟香;西山古寺潇湘雨,静岭石文湖广帆;栗水回环洲对出,商城宛在水中央。”另一说:“万路岭高眼界优,栗江环绕入湘流,虎头石峻拨天耸(栗江话:猫头岩),龙竹潭深似雨流(现电站一带),仙问栖身杨柳铺(现仙人寺和炉铺街一带),义贤济济白沙洲(现义贤岭一带),晨钟暮鼓醒过客(现钟山岭),游敲轮回急早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