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镇地图
吉隆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辖村
热玛村玛嘎村吉甫村多甫村众堆村乃夏村朗久村冲色村江村扎村卡帮村莎勒村崩巴村郭巴村占岗村色琼村拉比村
文教卫生
吉隆镇文教事业发展迅速,吉隆中心小学是惠州市一级学校,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吉隆卫生院)是省“百家文明卫生院”,吉隆文化站是省二级文化节站。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夺得国家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被市命名为“民间民俗特色文化之乡—舞龙特色之乡”。全镇社会风尚良好,村镇居民勤劳致富,安居乐业,机关部门办事文明,社会治安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历史人物
蔡锦青号芥舟(1813~1876),幼时随家人从吉隆东坑村迁居今大岭镇谭公村。清道光至同治年间,曾任江西都昌县知县,吴城镇分防府知府,奉旨记名简用道,署广铙九南兵备道,理九江关税务,简放云南迤东兵备道,调补迤真备道,署理粮储道。癸酉科云南文武提调官,布政使衔(正二品),赏戴花翎,赏穿黄马褂,奇车伯巴图鲁,诰授资政大夫。他关心教育事业,在家乡兴建“琴鹤轩”学校一所,上三下三两层,两边建有平房七间,供教师住宿,校内有花园,周边建有八个花池。建国后该校扩展为永西人民公社中心小学、谭公中心小学,至70年代中期被当地政府拆掉。锦青热心公益事业,在乡间走马岗至新村路段二渡沥、何仔桥、五显爷等处兴建小石桥三座,方便行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蔡锦青告老还乡,安度晚年,清光绪二年(1976)逝世,葬于棠阁沐坑。
自然环境
斧头石顶:斧头石顶作为吉隆的最高峰,是水底山系的南端第一峰,海拔1105米。水底山系北起增光镇,南达吉隆镇,东临海丰县,西到大岭镇。是整个南岭的延伸,也是广东海岸线附近较高的山体。水底山系主要包括五个山峰:斧头石顶(1105m)、水底山(1283m)、牛皮嶂(1118m)、金牌山(950m)、银牌山(840m)。整个山系就以最高峰水底山命名。而斧头石顶作为南端的最高峰,很大程度上阻挡了南边亚热带海洋气流的过境,致使南北两坡迥异的自然现象,也给吉隆带来了充足的水量,吉隆河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就是斧头石顶下的大水坑。基于这样的地理位置,在吉隆境内的斧头石顶南坡森林茂密,水流充足,动植物品种繁多。*吉隆河,*吉隆湾
领导机构
吉隆镇领导班子成员,廖权英同志,主持镇委、镇人大全面工作。徐辉伟同志,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叶金发同志,分管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工业鞋业及劳资纠纷、贸易、工商、烟草专卖、酒类专卖、打假、物价、市场物业、供销、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朱帝顺同志,分管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三防、安全生产、煤气管理、交通、公路、电力、电信、邮政、移动通讯、生猪管理及环境卫生工作。梁桦文同志,分管社会事务、民政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黄胜强同志,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医疗卫生、文化、科技、信息、体育、广播电视、货运站、城镇供水及环保工作。涂子均同志,分管纪检、监察、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审计及教育工作。蔡松秀同志,负责人大日常工作,分管党政办、督查、镇府机关管理(含资产、档案等)工作,协助周木文同志分管信访工作。张亦辉同志,分管武装、民兵、边防及规划、建设、房管、建设工程劳资纠纷工作。蔡仲珊同志,分管组织、人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协助周木文同志分管国土资源、耕地保护工作。张惠兰同志,分管工、青、妇、儿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陈庚兴同志,分管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协助张亦辉同志分管规划、建设、房管、建设工程劳资纠纷工作。陈泳松同志,分管城镇管理工作,协助朱帝顺同志分管环境卫生工作。蔡春县同志,分管农村工作,协助朱帝顺同志分管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三防及安全生产工作。练富强同志,分管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和统战、宗教、统计工作,协助黄胜强同志分管文化、科技、信息、体育、广播电视工作。曾伟洪同志,负责政协工作,协助周木文同志分管政法、综治工作。林旭粦同志,分管工会工作,协助黄胜强同志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及货运站工作。
行政辖村
吉联村轿岭村汉塘村平政村大华村埔仔村招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