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镇地图
旧州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旧州东临渤海,北倚京津,毗邻沧州市区。交通便利,西有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北有朔黄铁路、石黄高速公路掠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黄骅港80公里,距石黄高速沧州东出口3公里,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就坐落在此。
经济发展
经济基础雄厚。旧州经济基础良好,起步较早,门类齐全,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1000多家,已形成石化、服装、铸造、饲料为主导产业,餐饮、建筑、防腐等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在发展农业中坚持因地制宜调结构,全镇已形成了金丝小枣、蜜桃、蔬菜、养殖等农业生产基地。2005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7682万元。采油三厂石油开采量占大港油田总产量的42%,在相互成为发展依托的同时,实现了油地共赢。2005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19.1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7400万元,财政收入2312万元,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第一镇,并跻身沧州市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乡镇之列。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旧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创造性的提出了“开放活镇,文化兴镇,项目富镇”的发展思路,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目前,旧州镇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占地5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已完工,并成为沧州最大的广场;商贸中心街、冀东商贸城升级改造工程、工业项目聚集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沧县武术产业基地日渐形成;旧州作为古沧州旧址,沧州古城遗址、开元寺、毛公甘泉、林冲庙等20余处旅游景点有待开发。依托宋代古沧州文化资源,借助铁狮子“镇海吼”雄风,搞好配套古景点开发,必将成为今后商家大贾投资的热点。
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深厚。旧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历史遗迹较多,品位高,文化内涵深厚,是历代比较有影响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冶铁铸造中心、佛教圣地和军事要地。历经2000多年的沧州古城旧址保存良好,年代久远,形状奇特,是华北平原现存最大古城遗址之一。城内文化层丰富,文物众多,现存文物有国宝铁狮子、铁钱库、礌石馆、毛公甘泉、开元寺等,位置集中,在京津地区较为罕见;传说中的林冲发配沧州、火烧草料场及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战场生杨文广(红蓑草)等都发生在这里。
简介
旧州镇位于云南省云龙县境西南部,地处澜沧江纵谷区。东连宝丰乡,南靠保山市瓦窑乡,西邻漕涧镇,北与表村乡接壤。全镇国土面积529.43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656米(道人山),最低海拔1200米(媳姑坝)。镇政府驻地旧州新街海拔1440米,距县城石门74千米,离州府下关195千米,镇辖13个村委会,228个村民小组,230个自然村。有汉、白、傈僳、回、苗等16个民族,2006年末总户数9501户,总人口34574人。
历史沿革
古城历史悠久。旧州是古沧州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属燕、赵、齐三国交界,秦统一中国后属巨鹿郡。旧州的建城至少可以上溯到西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西汉时设渤海郡,领26县,郡治浮阳,即现在的旧州;隋开皇18年(公元618年)改浮阳为清池,治所仍在旧州;至明永乐靖难之役,沧州城毁,州治迁至长芦(现在的沧州市区)。前后历经1500多年,因此说,旧州是沧州的母体。
历史沿革
旧州、古云“安顺州”,是安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其东门外有碑记“今云黔地,古云梁州”,就足以证明旧州历史悠久和其在安顺政治经济地位的举足轻重了。历史记载:旧州原是安顺州所所在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秦时为夜郎县,隋置宾化,唐置望江,宋改为普宁州,元改为普定府,顺帝十一年,置安顺州,成化吵徙安顺州于普定卫,从此安顺州才迁入今日的安顺城。穿越历史,我们不难想象旧州曾历经过何等的繁荣昌盛景象,同时也孕育了旧州古代灿烂的文化。古旧州城内有钟鼓楼、清元宫、万寿宫、城隍庙、胡广庙等古建筑,同时私学和官学众多。形成了旧州古文化。今天,旧州文化教育依然不失往日风采,镇内有旧州初级中学和旧州中学、旧州小学、旧州幼儿园,拥有学生3600多人。由于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各村纷纷建立村级小学,并新建了换代式的教学楼。同时,镇内的两所中学因教学质量突出,吸引了刘官、黄腊、双堡、大西桥、东屯等周边乡镇的学生来此就读,且每年向安顺市一中、二中和中专学校输送大批成绩优秀的学生。
自然及经济资源
澜沧江由北向南贯穿镇境72公里,1月份平均气温11.4℃,4月份平均气温18℃,霜期约30~40天,无霜冻,全年日照约235天,年降雨量在847.9~1000毫米之间。境内有功果桥、苗尾2座待建的澜沧江梯级开发电站,装机90万千瓦的功果桥电站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苗尾电站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有林地面积36060.5公顷,实有耕地面积242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20公顷,旱地面积1403公顷。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5046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15公顷。2006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802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1元;本级财政收入201万元。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铜、铁、板岩等,已经建成四川攀星多金属选矿厂,汇丰公司南山铁矿厂、旧州西箐铁矿厂,12家板岩开采加工企业。主要特色作物有:万亩优质稻、万亩油菜、8000亩冬早豌豆、冬早包谷、万亩花椒、5000亩麦地湾梨、5333.33公顷,烟草233.33公顷。主要旅游资源:澜沧江风光、道人山、营坪山、抗战遗址功果桥、桥街飞龙桥望江楼、土司衙门、三七和良种场衙门遗址、董善庆墓等;白族吹吹腔、板岩加工、澜沧江奇石收藏、兰花种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