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黔东南州地图 > 黄平县地图 >
新州镇地图
新州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气候

位于本市西北部,距市中心那大镇4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8′、北纬19°43′。地处海滨平原,海拔16米,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73.2毫米,年平均气温25℃,一月份平均气温18.5℃,七月份平均气温28℃。

自然条件

新州虽然是老区所在地,又是两省四县市八乡镇的中枢结合部,区位条件相对较好,且还是尹珍故里,黔北文化的发源地,但这里山高坡陡,资源匮乏,土地贫瘠,自然条件较差。

历史沿革

新州镇原称敦教坡。始建于1924年(民国13年),次年儋县县治迁徙敦教坡,为了区别于旧县治,当时将敦教坡称为“新州”。1939年4月16日,日本侵占新州后成立儋县伪治安维持会。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9月初共产党武装力量收复新州,成立儋州民主政府,随即撤出,新州镇复为国民党儋县县署。1950年4月22日儋县解放,新州为儋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年。新州称为新文镇,属儋县第一区。1957年撤区改镇。次年12月,县治迁徙那大镇;同年在公社化运动中,成立新州公社。1983年全国取消公社体制,新州公社改为新州区。1987年3月改区为镇。

经济状况

全镇农村形成了以“增钱增粮”为目标,以“两杂”种子为龙头,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断增大特种养殖业、渔业、环保经济林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的格局,粮、牧、林、渔、烟得到同步发展,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提高。2003年实现水稻种植面积21580亩,其中杂稻推广18298亩,占水稻面积84.8%,在水庆、长岭、东坡、学坝、沙井村创建了优质稻示范工程,共种植特种优质稻“滇屯502”324亩,杂交优质稻“川香成2号”87亩,优质米种植5900亩,占水稻面积27%;玉米种植面积落实4980亩,其中玉米育苗移栽面积3510亩,杂交玉米3742亩,全镇生猪存栏19804头,出栏率88.1%;耕牛存栏8354头,出栏率7.4%山羊存栏1564只;肉类总产量完成1434吨。桑园种植管护941亩,春蚕订种12张,养蚕示范户15户;实现稻鱼工程262亩,水产品总量33.27吨。实现退耕还林面积4768亩,宜林荒山造林2700亩。营造经济林452.8亩,生态林4047.2亩,薪炭林850.2亩。该镇烤烟生产已是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一个支柱产业,其主攻方向是选用新技术,主攻质量,提高生产,增加效益,走科技兴烟之路。镇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富民强村及小康村的目标建设,根据各村的特点,以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发展各村的特色种养业,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或租赁形式开发山地资源,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几年来西瓜种植稳定在5000亩左右,地瓜在2000亩左右,辣椒在6000亩左右,各种干、鲜果林7000亩左右,其它的经济作物也不断增加,如太子参、油料果木等。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以植物、动物两大类为主。森林植被主要为天然阔叶林及少部分人工松杉林。针叶林树种有马尾松、华山松、杉、柏油8、9种;阔叶林树种有刺槐、樟、楠、白杨、油桐、柳等50多种;经济林树种中有油桐、漆、桑、五倍子、花椒等10多种;竹类有斑竹、水竹、金竹、苦竹等近10多种,适于本镇生长的优势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油桐、漆、杉等树种。天座、银耳、伏苓、杜仲等为该镇的名贵药材,金银花、泡参、麦冬、夏枯草、伏苓、芍药等10多种为骨干品种。目前人工种植的太子参面积不断扩大,其他中药材有400多种。各类牧草品种繁多,优良牧草有细柄草、金茅、黄茅、雀稗、马兰等13种,其他品种近500种。

乡镇概况

新州镇所辖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95亩。其中水田9364亩,旱田3911亩,余为坡地。总人口27160人,非农业人口4397人,占本镇人口的16%。

经济文化

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和花生为主。平均亩产粮300斤左右,总产约500万斤;平均亩产花生190斤,总产约45万斤。199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551.5万元,年每人平均收入483元。墟镇小学2所,农村小学17所,在校小学生2300人,小学教职工2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89.7%。镇上有邮电支局、信用联社等市属机构28个及市第二人民医院、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