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黔东南州地图 > 黄平县地图 >
纸房乡地图
纸房乡相关地区地图:

河南省清丰县纸房乡

基本概况:纸房乡位于濮阳市清丰县城东7.5公里,总面积57平方公里,辖纸房街村、张二庄村、孙庄村、梅庄村、郝庄村、孟娄村、武强镇村、陈庄村、李家庄村、乜庄村、骆庄村、张村、郭家村、苏店村、铁炉庄村、常庄村、大什字村、什字外村、什字内村、雨淋头村、吕朱娄村、谢朱娄村、杨拐村、油房村、申屯村、杨朱娄村、田朱娄村、郑朱娄村、岳庄村、后万家村、前万家村、留买固村、五里屯村、杨桥村、大屯村35个行政村,4.2万人,5.6万亩耕地,潴龙河纵贯南北,清六路贯穿东西,全乡公路总里程72公里。
经济状况:近年来,纸房乡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产业、交通等各项优势,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加快项目建设、促进和谐发展,全乡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一、培育主导产业,生态型农业蓬勃发展,近几年,纸房乡在稳定优质麦、良种玉米等粮食作物稳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基本形成了“食用菌、速生林、无公害大棚菜、优质杂果、优质种棉”五大农业亮点。新建白灵菇大棚108座,总计21600平方米,铁炉庄新建双苞菇大棚48座,总计960平方米,陈庄、李家庄无公害大棚菜300余座,前后万家中华巨梨、黑提葡萄等优质杂果600余亩,孟楼冬枣40亩、扬拐优质种棉100余亩。二、搞好项目建设、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增长,按照“招商引资求突破、项目建设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初步形成了“建材、化工、制造、面粉加工”为主导的多元化工业体系。三、全面协调发展,党的建设成就斐然,一是加强了党委自身建设,开展了一系党建主体实践活动,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自身素质。二是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将一大批“双高双强”人才充实到了支部班子,三是狠抓了党员教育培训,利用远程教育、专家讲课等形式,提高了党员致富带富“双带”能力,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河南省嵩县纸房乡

基本概况:纸房乡地处外方山区,位于伊河南岸,距县城2公里,东临饭坡、黄庄,西连德亭,南临木植街,北接伊河与县城隔河相望。境内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形错纵复杂,“七沟八岭一面坡”是纸房乡地貌的真实写照。搬倒井最高点,海拔海拔1256.6米。辖区主要有沙沟河、吕沟河、五道沟河三条较大的干河渠,从南向北注入伊河,与大坡岭、石坡岭、马驹岭、邓岭、高岭、朱汪岭交错座落,群众分散居住在沟沟岭岭之中。全乡总面积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99亩,除伊河川区土地较为平坦外,其余多是起伏不平的岭地和山区薄地,平原地占5%。纸房乡气候受季风影响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1947年解放,属莘乐区。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寺庄区。1963年撤销寺庄区,建立纸房人民公社。1975年将沙坡、洛沟、泥河、焦沟、里沟5个大队划给饭坡公社。1984年改纸房公社为纸房乡,辖19个行政村,271个村民组。全乡361个自然村,6177户,28490人,均系汉族。纸房乡南靠外方山,北邻伊水。有莘乐沟、桑涧沟、吕沟、五道沟、六道沟、七道沟6条小河,自西南向东北注入伊水。地形特征为西南高,东北低。紧靠伊河南岸有扇把状平地。属浅山区。
农业:耕地面积为2.2万亩,主产小麦、玉米、红薯。1979年粮食总产1582.3万斤,与1953年的粮食总产952.4万斤相比增长66%。1985年粮食总产806.8万斤。
农业机械:1985年有农用汽车1部,大、中型拖拉机12台,手扶式拖拉机12台,排灌机具116台(套),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81台(部),收获机械123台。
农田水利:1985年有小型水库6座,库容255万立方米。水渠27条,水塘35个,机井6眼,机灌站42处,灌溉面积5300亩。水平梯田8000亩,鱼鳞坑3500亩,塘堰坝12座,小流域治理110.3平方公里,水保造林11.1万亩。
畜牧业:1985年大家畜存栏4778头,生猪7203头,山、绵羊1413只,家禽4.13万只,长毛兔1.58万只,蜂103箱。
林业:宜林荒山面积7.66万亩,至1985年已造林2.5万亩,其中用材林1.33万亩,果园林3669亩,油桐8000亩。1983年冬,对宜林荒山、荒滩、果园、竹园、苇园,与农民签订了承包合同,颁发了林权证,完善了生产责任制。
公路建设:1981年建成纸(房)草(庙)公路,全长12公里。1982年修建纸(房)黄(庄)公路,纸房乡辖区10公里。全乡有9个行政村通汽车。
乡镇企业:乡办企业有瓷厂、建材厂、罐头厂等4个单位,职工220人,年产值17.78万元。村办企业有纸厂、泡沫厂、机砖厂等14个单位,从业309人,年产值8.28万元。联办企业199个,从业2932人,年产值7.7万元。个体企业294个,从业1378人,年产值64.32万元。
商业:1985年供销社下设16个门市部,职工51人,双代店23个,另有待业青年综合门市部3个。年购销总额156.46万元,固定资产8.5万元,流动资金11万元。个体商贩145户。还有粮管所、邮电所、银行营业所、信用社、食品经营处等5个企事业单位。
文化:有文化站、广播站、露天影剧院各一。村有电影队5个,业余剧团10个。
教育:解放前仅有高小1所,小学16所,教师117人,学生1370人。1985年初中8所,小学61所,学生3927人,教职员工307人。1980年8月县在纸房创办第五高中,12个班,学生555人,教职员工55人。1985年群众集资40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438间,做桌凳765套。
卫生:解放前仅有几家私人药铺。1960年成立卫生院,到1985年有门诊部2个,床位30张,医务人员23人。村卫生室18个。个体药铺14个,医务人员47人。兽医站2个,兽医4人。
名胜古迹:有伊尹祠、三聘台(顺王庙)遗址。
纸房乡代码:410325206。2006年,辖高村、念子沟村、林场村、七泉村、龙头村、台上村、石坡村、纸房村、大坡村、上瑶村、吕沟村、板庙村、邓岭村、草庙村、毛沟村、秋盘村、高岭村、朱王岭村、西沟村、马驹岭村20个行政村,279个村民组,8240户,30713人,其中:汉族31428人,景颇族2人。
自然资源:纸房地处豫西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许多矿藏。主要有:秋盘、朱汪岭、吕沟的石莹矿,纯度达94%。上瑶、邓岭的钾长石矿,含钾量16.74%、龙头村的高岭土矿,纯度达60%,石坡村的磷矿,含磷量14比%、大坡、龙头的瓷石,为生产高级釉砖提供了优质原材料。吕沟的钼矿、铁矿等。纸房林木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29378.5亩,主要分布在荒坡荒山和荒沟荒滩等地。
文化遗迹:纸房境内的文化遗迹主要有位于龙头村的伊尹祠,相传是商相伊尹的诞生地。位于纸房境内的竹林寺,由寺外竹林茂密而得名。平日里香客不断,每逢阴历初一、十五,寺内热闹非凡,烧香拜佛者接踵而来。辖区主要企、事业单位有:嵩县教师进修学校、嵩县第五高级中学、嵩县明德特殊学校(原嵩县聋哑学校)、嵩县大众驾驶员培训学校、嵩县安泰汽车检测站、嵩县维宇纺织公司等。
经济状况:近年来,纸房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工业乡兴、产业富民、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发展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化。新上亿元项目两个:吕沟宝源矿业正在兴建;嵩县秸秆电厂项目计划投资不低于三个亿,万力达节能灯、中迈碳化硅等项目随着伊东大堤的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一个嵩东高心园不久即将矗立在我们面前!洛阳威岩公司、嵩县维宇纺织有限公司、洛阳紫升公司、中泰建筑材料公司、嵩县亨祥矿业公司等企业投产纳税。工业强乡。初具规模。产业化方面:做大做强“林、药、牧、种子外繁,大棚蔬菜”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依靠科技、发挥优势、推动了纸房乡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全乡共栽植山芋肉30万棵,实现“人均百棵摇钱树”,在丘陵村种植耳花、血参为主的中药材2000亩;在川区形成了石坡—高村—纸房—上瑶以花卉、玉米制种、大棚蔬菜、番茄外繁制种的高效农业产业带;大力发展畜牧业,形成了以龙头养殖公司为依托的龙头村“公司+农户”的示范养殖基地村,现有中、小型养猪厂200多个;每年劳务输出9000多人,其中国外输出90人以上。并随着县城框架不断向纸房拉大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达10多家,形成了集农副产品、建筑材料、矿产资源开发等为一体的工业园区,且境内储量丰富的铅锌、钼、钨、金、加长石等多种矿产资源等待开发。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通讯网络覆盖全乡,20个行政村实现通砼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底,全乡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财政收入212.9万元,实现粮食总产11810吨,全年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83.8元。相继获得了市先进四项、县表彰16项。符合洛阳市重大、重要业绩认定达21项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