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乡地图
林园乡相关地区地图:
运动休闲
林园乡立游泳池,林园乡立儿童游泳池,林园乡自行车道(高屏溪口岭口旗山),林园登山步道(清水巖凤山水库),林园乡立图书馆,林园乡立第二图书馆文化古迹
凤鼻头(中坑门)遗址、林家村遗址、天明园遗址、清水巖遗址、潭头山遗址Ⅰ、潭头山遗址Ⅱ和凤山水库遗址等七处,其中凤鼻头(中坑门)遗址经文建会公告指定为「国定遗址」。日据时期「国防」坑道遗址(历史建筑物),林园港埔村黄家(江夏派)祖厝(历史建筑物),林园庄旧派出所(历史建筑物),林园糖铁火车站(已於2007年拆毁),林园安记栈(尚未列为古迹或历史建筑物)历史
乡史沿革:可分六个时期:考古时期(?-1624)—林园乡境内,原属番社,为平埔族生番西拉雅族支族马卡道族(SirayaMakatao)聚处,在目前已发现七处考古遗址,可知大约在四百年前到六千五百年前,就有先住民在此住过,而且遍及乡境内的凤山丘陵,汉人到来以後,始被迫陆续迁离。荷据时期(1624-1661)—从史籍所载的零星记录,当地在十六世纪就有汉裔渔民踪迹,每届乌鱼汛期(每年11月底起至翌年1月中旬为止),就有很多渔户来自闽南从事渔业,并於沿海一带搭建小茅屋(藏藔)停歇。明郑时期(1661-1683)—郑成功郑氏陆军中权镇在小竹里建立「中权庄」进行屯垦。清朝时期(1683-1895)—康熙23年(1684)隶属凤山庄;嗣後改为小竹桥庄→小竹庄→小竹下里。日据时期(1895-1945)—1901年隶属凤山厅小竹下里林子边庄;1920年隶属高雄州凤山郡管辖,称为林园庄,设置庄役场(即现今乡公所)。光复後(1945-)—1945年日本结束台湾殖民统治,民国35年(1946)颁布实施台湾省乡镇组织规程,林园庄改为林园乡至今。重要事件:凤山事件(政治事件),林园事件(环保事件),反三轻记事
历史地名:小竹桥,小竹桥、小竹里(再分小竹上、下里),西溪,中港,在小竹里,县东南二十五里,源受中厝溪,南行兼纳下廍窟合流入海,两岸相距里许,商船便於出入。顶林仔边街,在小竹里,县东南二十里,逐日为市(注:按顶林仔边位居海口,中港为小竹里《东小竹、西凤山》对外通商口岸,小竹里最早亦仅此一条街)。清朝康熙年间地图中,有提到中坑门(坑仔口,为今中门村)、金京潭(金荆潭为今潭头村)与打鹿洲(为今三庄,林内、中厝、潭头地带)等聚落名称。清《凤山县采访册》记载辖内(林园地带)有:林内庄、潭头庄、中厝庄、後厝庄、溪洲庄、湾仔内、中港庄、西溪庄、半廍庄、後大厝、罟仔寮、山脚、大湖庄、滥尾庄、瓦窑沟、三张廍、王公庙、檨仔林、顶厝庄、二坑庄、顶嵌仔、港仔埔、港仔嘴、林内仔、廍边庄、顶林仔边街、顶林仔边、牛埔内、顶沟墘、下沟墘、韭菜园、牛埔庄、中芸庄、中线庄、五块厝、苦楝脚、柚仔脚、椰树庄、田中央、溪洲仔等庄四十。另凤鼻头、中坑门归属凤山里。林仔边庄,1894年6月至29年隶属台南县凤山支厅小竹下里管辖。林园庄,1920年隶属高雄州凤山郡管辖,称为林园庄,设置庄役场。日据时期林园庄辖域内分为汕尾、中芸、港子埔、王公庙、潭头、林子边、溪洲七个大字,苦苓脚、中坑门两个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