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常德市地图 > 桃源县地图 >
龙潭镇地图
龙潭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简介

龙潭镇是溆浦县南部的边陲重镇,东依高耸入云的车岩岭,与葛竹坪镇、大华乡交界;南现温水乡毗邻;西靠百强寨,与横板桥乡、黄毛园镇相邻;北傍金子山,和北斗溪乡接壤。龙潭镇地处龙潭办事处四乡三镇之中心,是龙潭14万人口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置龙潭堡,民国2年设(1913)初置龙潭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建龙潭公社。1961年10月设龙潭公社和龙潭镇公社。1984年龙潭镇公社和龙潭公社合并为龙潭镇。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27亩,其中水田12425亩。现辖22个村,四个居委人会,总人口3016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46人。

乡镇简介

龙潭镇(LóngtánZhèn)原从化县辖镇。在县境西部。原称松潭,因镇区近处有深潭,又近松林,故名。清光绪年间(1875—1908)设圩,因有一小河流经,喻“活龙戏水”,故改名龙潭。原属清远县,1958年划归从化县。1961年成立龙潭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全镇面积103.47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41720人。2004年撤销龙潭、棋杆、民乐3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鳌头镇。

乡镇简介

龙潭镇位于湖南花垣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道二乡交界,东北与团结镇相连,东南与雅桥乡接壤,西南与猫儿乡交界,西北与茶洞镇相邻,总面积59.69平方公里。辖16个村、1个居委会,63个自然村寨,1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85户14543人。花民公路纵贯全镇东西,雅龙公路、龙团公路相继在此交汇,是花垣县通往黔东的交通要塞,是县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现有工业品市场、衡龙贸易市场和生猪市场各1个,其中生猪市场全县最大。年末耕地面积15142亩,其中水田7400亩,旱地7742亩。地势东、北、西部高,南部低,平均海拔500~600米之间,年降雨量147.49毫米,年平均气温28.2℃。镇内矿产资源丰富,铅锌矿床较大,以李梅、土地、各弄3个村为主矿区,工业储量113.1万吨,远景储量872.48万吨,居全县第一。年内小城镇建设形势喜人,已新建兴龙大街1700米,路基宽16米,拍卖屋基10处,配套排水、绿化等附属设施正稳步进行。主要溪流龙潭河,发源于土地村后湾冲山下,骶?个村汇入兄弟河,年内利用国债资金改造河道,解决了水患。镇内工商业发达,现有个体工商户800户,从业人员2400人,注册资金1000万元;选厂21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创产值7000万元。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000万元,农业总产值2000万元,财政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

村镇建设

1978年,我镇房屋以木房为主。九十年代以后,镇区街道新建房屋400栋,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农民进镇建房320栋,投资3680万元。2006年,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多方筹资560万元,对车站至莲河段的公路进行硬化,并安装了高标准的路灯。加快了镇区建设和发展步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底,农民纯收入达到2782元,全镇储蓄存款额达1.5亿元。

区位优势

龙潭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S312线穿镇而过,S224线擦肩而行,距国道302线仅17公里,黄龙公路在镇北部与之连接,全镇26个村(居)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电视,形成了以龙潭为中心的强大的通信网、信息网。龙潭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担不尽的龙潭”之美称,主要农产品有藠头、辣椒、萝卜、红薯、生姜、药材等,并不断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现有金秋梨、奈李等优质水果种植面积550余亩;矿产资源有硅沙、花岗岩等;畜牧业以生猪、土鸡饲养为主,年出栏商品猪2万余头,出栏鸡鸭20余万羽。农业1978年以来,全镇兴修各类农田水利设施786处,其中骨干山塘6口。每个村都有农田灌溉的水渠,稻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7%以上。到2006年,全镇粮食总播种面积达2.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1000吨。年内生猪养殖3.6万头,其中出栏24257头,家禽年内出笼23万羽。1997年,进一步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6年全镇退耕还林1230亩,发展工业原料林1100亩,建成了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1.3万亩,中药材收入达13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1978年,辖区内共有中学1所,小学4所,在校学生不足300人。现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2所、村小8所,4个教学点,在校学生2684人,在校教职员工202人,其中专科学历108人,本科学历17人。学校总建筑面积16286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48690册,学生人均拥有18册以上。1996年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999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学控流达100%。2006年共有公立、私立幼儿园8所,幼师15人,入学幼儿348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卫生1978年,镇有卫生所1所,医务人员13人,村卫生防疫员8人,医疗设备简单。从2001年到2006年共投资了1800多万元改建了镇卫生院,新建了住院大楼,增加了B超机、X光片机、心电图、脑电图等医疗设备,现有医生54人,护士23人,村村都有卫生所,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交通通讯1978,辖区内仅有一条通县公路。2002年,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二十年来,通讯事业迅速发展。2000年,实现村村通邮路,2003年,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至2006年开通了3600部数字程控电话,修建了6个移动电话信号发射塔和2个联通电话信号发射塔,移动信号覆盖全镇22个村,40%的人群拥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