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塘镇地图
龙塘镇相关地区地图:
3、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
基本概况:龙塘镇位于雷州半岛南麓,总人口53143人,耕地面积101049亩,镇政府所在地龙塘墟距徐闻县城、粤海铁路徐闻站约16公里,距海安港8公里、粤海铁路北港码头约25公里;东临南海,南濒琼州海峡与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隔海相望。该镇属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雨量充足,年均降雨量达1989.8毫米;光温丰富,全年平均气温23.6℃左右,无霜期达360天,太阳辐射量达109~117千米/平方厘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委会及集体企业迈胜农场。由于信宜、高州、廉江、清远、广西、阳春等地的外来移民众多,龙塘镇以雷州方言、客家方言和广府话为主,全镇境包括红星、友好两个国营农场部分分场,其中迈胜、西洋、黄定、福田等村委会以客家方言和广府方言为主,其它村(居)委会以雷州方言为主。历史沿革:龙塘镇境,明、清时期,隶属广东省雷州府徐闻县太平乡。民国初年沿袭清朝建制;民国20年(1931年)设立龙塘镇,隶属徐闻县第四区(也称下东区),区公所驻龙塘圩;民国29年属徐闻县第四区;民国30年裁区并乡后,仍设龙塘镇;民国37年8月,与白沙埠合并,称为白龙乡。建国后,1950年5月起,隶属徐闻县第一区;1952年析置为县第五区,下辖12个小乡;1957年撤区并乡后,改称龙塘乡;1958年成立龙塘人民公社(又称飞跃公社);1983年改为龙塘区;1987年复称龙塘镇。龙塘圩形成于明朝,相传此地有一大池塘,长年不涸,塘中出蛟龙,故称龙塘。
自然环境:龙塘镇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缓坡台地。土类多为砖红壤土和水稻土,沿海地区为沙壤土。海岸线长33公里,沿海有博赊、赤坎、海仔、下海、下塘、朋寮等天然渔港,盛产马鲛、鱿鱼、白鲳、黄花等鱼类。该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23.4℃。雨季集中,年均降雨量1989.8毫米。旱、雨季明显,多台风。全镇有山塘、水库23宗(其中迈胜水库为中型水库),蓄水量达3223万立方米。此外,溪涧较多,有溪河7条和1条自西北流向东南的排灌渠,水利设施较好,灌溉方便。
经济状况: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反季节香蕉种植基地和高良姜生产基地,种植业已形成以反季节香蕉、北调瓜果、蔬菜、林木生产及初步包装、加工为龙头的产业化经营的趋势。镇内有龙塘酒精有限公司、红星淀粉厂、黄定木片加工厂等5家骨干私营非公企业;其中龙塘酒精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年产量普通食用酒精6000吨,产品合格率100%,产品销往珠江三角洲及省外各市区。
基础设施:镇区内公安、工商、税务、财政、银行、交通、供电、邮政等职能部门均设有分支机构;镇内有设备完善的中小学、教办、幼儿园、卫生院和农民科技活动中心。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通电、通水、通车、通路。实现通讯网络化。交通运输、商贸、饮食服务、保险业、中介服务、电信服务等较为齐全。龙塘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博赊、赤坎、海仔、下塘、朋寮等港口可停泊300吨以下船舶,可南通海南北达湛江等地。陆上,龙塘圩西有通往县城的省级标准柏油公路,连接207国道,北上可达湛江、广州、深圳等地;南可直通海安港码头;东有龙塘至东角线;东北有龙塘至前山线。全镇有公路13条,总长650多公里。有运输联合体44家,客、货运汽车244辆,每日有开往县城的客运班车60班次。
资源状况:龙塘镇自然资源条件优越,耕地保水性能好,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境内有山塘水库24宗(其中中一型水库一宗)。蓄水量达3225万立方米,水利设施较完善,适宜种植各种热带亚热带名优珍稀水果和经济作物;另外龙塘是雷南著名的文化和经济重镇,龙塘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古代本地有一口池塘,塘中出蛟龙之意。龙塘镇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宋武冀大夫韩显甫,宋进士、郡主附马陈以镇,明进士、翰林院检讨、岭南才子邓宗龄,明兴化通判邓邦基,明国子监学正、曾任靖州、泗州、澧州三州知州的邓邦髦,清全省头名解元梁特卿,清进士、翰林院检讨苏其章,清武进士李志浩,武进士、平凉守备张琳,清代著名书法家李梓瑶,清末名震省城的雷州三县拔贡第一名的谭昌期,民国时期黄埔军校生、领军抗日收复武汉战役的国民党中将祝夏年,黄埔军校生、参加淞沪抗战和长沙会战的国民党陆军少将叶烈南,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的特级英烈包振祥,原任新疆哈密地委第一书记、现广东省人事厅副厅长陈康团,湛江市委常委李昌梧、因开发马六甲有突出贡献而被授予马来西亚拿督的蒋光武等等都是龙塘人。龙塘是一个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古镇,长久以来,人民群众创作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舞醒狮、年例游神、雷歌、白哉戏等民间艺术。龙塘镇境内有华林宋郡主墓、宋附马墓、解放海南渡海作战指挥部、中共琼崖纵队高雷联络点(良友茶店)等历史古迹。其中位于镇南的青安滩是长约6000多米的半月形海滩,这里的沙白水清,沙质细腻柔软,当地有自然墨绿的天然林带,覆盖着800多亩形状各异的沙丘;二条很具有开发潜力的港湾,解放海南岛作战训练基地等30个可开发利用的项目,包宅村为湛江市首批特色文化村。是开发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的好地方。龙塘镇2006年社会总产值4384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6907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98元。龙塘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博赊、赤坎、海仔、下塘、朋寮等港口可停泊300吨以下船舶,可南通海南北达湛江等地。陆上,龙塘圩西有通往县城的省级标准柏油公路,连接207国道,北上可达湛江、广州、深圳等地;南可直通海安港码头;东有龙塘至东角线;东北有龙塘至前山线。全镇有公路13条,总长650多公里。有运输联合体44家,客、货运汽车244辆,每日有开往县城的客运班车60班次。龙塘镇工业产业年产值达55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龙塘酒精有限公司、龙塘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和龙塘黄定木业有限公司。全镇有工矿业及农产品包装加工业等企业541家,境内有市属酒精厂1间。工业门类有化工、水产养殖、小五金、机械修理、食品加工、竹木工艺、缝纫、包装加工等行业。在农业方面,以有本地区特色的热带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一乡一品”现代化农业经济,已形成反季节香蕉、北调瓜果蔬菜、南药良姜、对虾养殖、鲍鱼养殖等生产基地和包装、加工基地。全镇商业户共1991户;专业交易市场3个,面积3.3万平方米。集市贸易成交额7700多万元。龙塘镇现有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6所,幼儿园21所,另外设有教学点68个,在校学生共120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镇有娱乐场所24处,其中影剧院3座,录像厅3座,文化室16间,老人活动室6间。此外,还有流动电影队6个。群众文化生活有文学创作、摄影、舞狮、舞龙、唱雷歌、游飘色等。医疗保健设施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医疗点41个。龙塘镇自1983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1991年前后,全面转上种植试管苗反季节香蕉;种植的品种也由原来的浦北矮黄、高州齐尾、顿地蕾、广东63—1、广东74—1、天宝等,增选加多优良的8818、巴西、红皮、泰选、Pa、威廉斯等名优品种。由于土质和气候适宜,龙塘出产的品种蕊大果壮,色泽光亮,肉嫩味香,清甜可口,除了可当水果食用外,还可作酿制啤酒和制作罐头、饼干、果脯片等等。龙塘镇一年四季都有蕉果上市供应,收获旺季在春节前后(即农历一月至五月间),每天都有超过500多吨香蕉上市派运到全国各地倾销。,(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1690男26969女24721家庭户户数12007家庭户总人口(总)51676家庭户男26956家庭户女247200-14岁(总)175410-14岁男94850-14岁女805615-64岁(总)3095915-64岁男1602215-64岁女1493765岁及以上(总)319065岁及以上男146265岁及以上女172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1209自然条件状况,1、地形地貌:全镇均为玄武岩质的低丘台地,地形坦荡,山塘水库等水利工程稠密,有迈胜(中一型水库)、黄定、华林、北街、赤坎、那法桥等中小型水库。砖红壤、水稻土、沙壤土为主要土类海拨普遍在10—150米左右,该地区土地肥沃。2、气候:龙塘镇属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6℃,长夏无冬,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雨水充沛,长年无霜。夏秋多台风。3、气温:年平均气温23.6℃。1月最冷,平均19℃。七八月最热,平均27℃。1964年8月24日,最高气温37.5℃,创历史新高。4、降水:年均降水1025毫米,79%的年份在800毫米以上。降水最多年份1991年,达2013.9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47%,冬季最少占9%。最长连续降水日13天,降水279.5毫米,为1969年7月6日~18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48天,为1980年12月3日~1981年1月19日,冬旱。5、灾害:寒潮、台风、雷雨、冰雹、雨涝、龙卷风。6、自然资源,(1)水:地表水、地下水;(2)矿物:东部沿海的东角村委会、西洋村委会、赤农村委会、赤渔村委会海滩富含石英砂、粘土、钛锆砂、洼澡土矿、铝土矿、褚铁矿资源,中部黄定村委会有丰富石场矿区;(3)南海及琼州海峡区有海产:黄花鱼、鲍鱼、对虾、马鲛鱼、鱿鱼、鲳鱼、海蜇等各种海鲜;(4)农业资源:各种热带珍稀水果、反季节香蕉、北调瓜果、蔬菜、南药、天然橡胶、速生桉树、胡椒等等。龙塘镇沿海各主要港口、海湾及岬角简介,博赊港北邻东角湾,西依黑土角。因傍博赊村而得名。西北有龙塘、迈胜两溪合流注入;入海口朝南,深入内陆约600米,宽75米,涨潮时水深6---8米,退潮时水深仅0.3---0.4米;港门附近多礁石,水道狭窄。博赊港为龙塘古老渔港和货运港口,但由于泥沙淤积严重,港池日益浅窄,货运作用不大,现仅供渔业用途。附近海域盛产海马、大虾、马鲛、黄花鱼等海产品。北腊港位于龙塘镇、前山镇交界处沿海。因北腊村得名。港肚深入陆地约400米,平均宽约40米泥沙质底,涨潮时水深三至五米,有黄定、牛郎两溪合流注入。原可供40吨级船只进泊,但由于泥沙淤积,再加入近年产业结构的调整,此港已废。朋寮港位于龙塘镇南部海滨,港湾呈半月型,西依包宅湾,东临大塘湾。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600米,水深2—3米,岩层、沙砾、泥土质底。可泊小型渔业船只。排尾角岬角。在县东南沿海,海安镇与龙塘镇交界处,属于龙塘镇境内。位处东经110度17分,北纬20度15分,东濒青安湾,西濒白沙湾,自北而南呈牛角状插入琼州海峡,长约1200米,宽约500米,尾尖;岩层、砂砾、赤泥结构。是白沙湾、青安湾的天然屏障,地面为人工林覆盖。建国后在岬角尖端建有灯塔导航。附近海域盛产大虾、鲍鱼等海产。白沙港为打击走私重点地带,位于龙塘镇与海安镇交界处,白沙港在传统上属于龙塘镇区域,现行政管辖权隶属海安镇,是本县著名渔港和旅游胜地。白沙湾在徐闻县城东南14公里处,因傍白沙埠而得名。港湾狭长呈半月型,长2300米,宽约600多米,水深1—3米,白沙湾东部是龙塘镇境的排尾角,西部是海安镇红坎岭。海滩广阔,沙白如银,水碧景幽。20吨级船只可停泊;附近海域盛产马鲛、黄花鱼、白鲳、大虾、海马等。大塘湾在县东南部龙塘镇沿海,东至白水塘角西至朋寮角,略呈弯月形,东西长4800米,宽约500米,底多砂砾,沿海岸多为悬崖峭壁,下海港一带为泥沙质底,是琼州海峡船只过往要冲,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逐渐萎竭和渔民的转业,本地渔农已改为深水鲍鱼养殖和对虾养殖、南药高良姜种植等行业。东角湾位于龙塘镇境东部沿海,呈口袋状,长约2500米,有下塘港等小型港湾,全为泥沙底质,现已废弃,海边沙质土富含硅藻土、钛锆砂、石英砂、铝土矿等有机矿产。
8、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
涟源市辖乡。195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县,将原湘乡九区和安化三区部分乡组建涟源县第二区,区所设此。1958年改设龙塘人民公社,后改乡,乡府设此。撤区并乡后,将原龙塘,珠梅、南风三乡合一,成立龙塘乡人民政府,辖65村,628村民小组,总人中为7万人。龙塘乡辖:长冲、水竹、富红、群利、马头、文新、石台、合胜、河西、云霄、珠梅、东边、河东、世禄、新泉、江口、双胜、上柏、宽家、茅塘湾、上石塘、龙塘、洞庭、战江、枫木、浙口、井边、大坪、马方、合联、齐心、洞花、洞冲、七宝、柏杨、桃梅、栗山湾、雷鸣塘、柘溪、六合、莲花、合林、协兴、峡兴、朝易、文礼、建兴、蛇形、观塘、新石桥、高兴、茶坳、南风、坪里、外郎、白湄、文吉、双河、石路、迪华、罗家、沃草、红星、董家、金鸡65个村委会。2008年7月3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涟源市龙塘乡设立龙塘镇。以原龙塘乡的行政区域为龙塘镇的行政区域,龙塘镇辖65个建制村,总面积105.48平方公里,总人口6.85万人,镇人民政府驻龙宫凼。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
海南十大名镇村评选之民间雕刻艺术之乡——龙塘镇,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位于海口市中部偏北,南渡江下游西岸,全镇土地面积为37.89平方公里,耕地1万七千亩,其中水旱田七千五百亩。全镇辖1个居委会,10村委会,61个经济社,67个自然村,共有户数7千多户,总人口3万3千多人。这里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地质属玄武岩层,土壤多属火山喷出物玄武岩构成的石砾土,遍地怪石嶙峋,树木丛生,为民间雕刻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早在900年前的宋朝,龙塘就已出现陶瓷泥塑,有“盆钵之乡”的美称;现见于文字记载的有龙塘镇文彩村的一块禁碑,刻于1784年,上面记有窑民劳作之艰难。,元朝开始有石雕、木雕,到明朝时石雕、木雕艺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当地古人的墓前石人、石狮、石马、石狗等都雕刻得生动传神,姿态各异;在庙宇祠堂里的浮雕有战争、狩猎、演戏、奏乐等各种形态的人物和鸟兽的形象,栩栩如生,甚为逼真;明清时代富贵人家建造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四周墙体雕琢光滑,屋内栋木梁等大多以菠萝蜜或花梨木制作,材质坚硬,花草和人物刻画工笔细腻,神形各异,雕刻工艺相当复杂。现在建造的石木结构的民房,仍然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或样式,而建造雕刻师傅都是本地人,代代相传延续不断,可见龙塘的雕刻历史悠久。,龙塘的石雕、木雕和泥塑素以字体美观、图像逼真、雕工精湛、形象生动而驰名,当地古人的墓前石人、石狮、石马、石狗等都雕刻得生动传神,姿态各异;在庙宇祠堂里的浮雕有战争、狩猎、演戏、奏乐等各种形态的人物和鸟兽的形象,栩栩如生,甚为逼真;明清时代富贵人家建造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四周墙体雕琢光滑,屋内栋木梁等大多以菠萝蜜或花梨木制作,材质坚硬,花草和人物刻画工笔细腻,神形各异,雕刻工艺相当复杂。现在建造的石木结构的民房,仍然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或样式,而建造雕刻师傅都是本地人.仅二十世纪初以来就涌现出无数的驰名艺术,他们的作品脍炙人口,深受欢迎。如生于1892年富礼村的吴坤桃,曾在生命结束之前,呕心沥血用整整6年时间刻成了传世之作一块屏雕。这块屏雕高73厘米,宽44厘米,厚7.5厘米,屏中除了出自传说故事中的13个或坐、或立、或舞、各具神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外,还刻有一对梅花鹿、一对鸳鸯、一对仙鹤、有城墙、拱桥、亭、钻塔,有青山秀水、香花绿草、杨柳畅茂、梧桐浓荫,还有莲下游鱼等,更奇特的是城门悬挂着一盏洋灯,不须通电而四时都觉得摇动,表现了制作者高超精湛的技术。龙塘的著名作品有海南民族博物馆的两条高5米的大石龙柱、三桥简后夫人花桥、海瑞墓、丘陵墓、文昌孔府庙、东山岭尼姑庵、琼中百花岭石木雕作品,以及,府城白衣寺木雕一樽地藏王佛象、在昆下村雕刻的龙柱一对泥塑双龙吐珠、九龙壁、龙柱、蟠龙酒埕、双龙糖缸、唐三彩古马等工艺品等等。艺人范光辉、周明鉴和吴清存等人于1959年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献技,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可见龙塘雕刻精巧的艺术性。“百家鳞萃陶成众,两地鸠居塑制忙。今日旋人同卒业,东西烟绕树微茫。”这是前人对龙塘陶器制造业鼎盛时期的精彩写照。,龙塘陶瓷再次兴盛于解放后。1958年国营龙塘陶瓷厂成立,兴盛时瓷厂占地面积达200亩,职工达300人左右。1959年11名龙塘工匠石雕赴京,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文化宫等大型建筑的建设。目前68个自然村中,从事雕刻、泥塑等艺术的就有42个村。而富道村、富礼村的木雕,搏抚村、永昌村的石雕,文彩村、永巩村的泥塑远近闻名。从业人员达5千多名,雕刻手艺给当地群众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可见雕刻艺术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为龙塘雕刻艺术的成就,1995年,国家文化部授予龙塘“民间雕刻艺术之乡”称号。海南龙塘雕刻艺术,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16;项目名称:海南龙塘雕刻艺术;项目类别:民间美术;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口市琼山区文化馆;编号:Ⅶ-2。2、安徽省肥东县龙塘镇
地处合肥东门,距合肥市郊3公里,总人口1.9万人,辖8个村(居),面积31.3平方公里,合宁高速公路龙塘出口紧邻镇区,合马路、淮南铁路穿境而过,南淝河建华深水码头,可停泊2000吨船舶,距合肥骆岗机场仅5公里,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财政收入3805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868元。私营企业以丰华、鸿汇为代表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招高引资成效显著,签订项目20多个,引进协议资金1.5亿元,到位资金4千万元。2004春再续辉煌,成功引进了投资10个亿的安徽医专国际护理学院,力争05年实现引进协议资金12亿元;到位资金2亿元,力争3亿元的目标,税收突破1000万元。镇总体规划控制面积5.2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适于发展三产和记地产业。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水产养殖和苗木花卉蔬菜业等七大基地。圩区目前适于发展水产业面积1万亩,岗区仍有适于发展蔬菜业和蓄牧业面积1万亩。6、河南省民权县龙塘镇
龙塘镇位于河南省民权县县城西南部,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南与睢县寥堤镇、涧岗乡毗邻,镇域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万亩。辖龙西村、郑寨村、轩庄村、许小楼村、乔口村、黄庄村、吴堂村、王庄村、老庄村、郑庄村、浑北村、申庄村、北杨庄村、浑西村、浑东村、龙北村、牌坊村、王玉环村、邢庄村、付庄村、龙东村、蒋坡楼村、寄岗村、高庄村、黄大庄村、汤庄村、龙南村、董庄村、龙新村、安元村、南杨庄村、张堂村、石槽村、王楼村、户庄村35个行政村,92个自然村,总人口5.8万人,镇政府驻地龙塘集。龙塘镇历史悠久,原名龙躺墒(历史上王莽赶刘秀时,刘秀在此遇难,躺在正犁地的墒口内避过了王莽的追赶,因此而得名),又名龙塘岗。龙塘镇交通便利,北靠欧亚大陆桥一陇海铁路,东望南北大动脉一京九铁路,并邻公路主干310国道。霍连高速公路商开段途经镇境,距下路口4公里。民祀公路、民唯公路纵横交错域内,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龙塘镇属农业大镇,资源丰富,种植条件较好,水利条件优越,设施齐配。全镇有大小河沟10条,纵横交错形成网络。全镇现有机井1486眼,全部配套齐全,达到了50亩地一眼井,沟河相通,实现了旱涝保丰收。龙塘镇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苹果、花生、葡萄、油菜等经济作物。特别是苹果生产,1990年该镇大搞种植业结构调整,栽植红富士苹果12000亩。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苹果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产量达到6000万公斤,镇政府成立了“龙阁”牌苹果销售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三樱椒生产日趋扩大,以寄岗为中心的省内较大的三樱椒收购市场已经形成,冬春两季,四川、贵州、广东等地客商云集于此,日成交达500万元。龙塘镇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龙塘镇国民生产总值达4亿元,农业产值2.2亿元,工业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900元。分别建立苹果、花生、棉花、三樱椒四大万亩高产开发基地,集中生产,连片经营。龙塘镇还充分发挥交通和边缘优势,以大搞民营经济项目为突破口,找准了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4年底全镇已发展民营企业及较大工商户1638家,从业人员达2400余人。其中,个体工商户1160余家,10万元以下的企业120家,10一50万元的企业40家,50万元以上的企业18家,尤其是5个企业投资额超过400万元,3个企业投资突破600万元(东吴锦虹彩瓦厂、龙塘棉纺二厂、锦虹彩瓦厂),工业年产值1.8亿元。龙塘镇的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曾得到市委、市政府等四大家领导的肯定,并多次来龙塘镇指导和视察民营经济工作,连续两年龙塘镇被市、县评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乡镇”。2003年4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发展20强乡镇”。龙塘镇林业起步较早,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镇农桐间作5.5万亩,1990年大部分桐树成材更新,随后,又栽上新树苗。目前大都即将成材。畜牧业是龙塘镇的优势产业,全镇规模养殖户迅速增加,出现10头以上的养猪户,500只以上的养鸡户400余家,如龙南奶牛场、王楼养猪场、付庄养猪专业村,规模较大,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头促进作用。龙塘镇小城镇建设进程较快。目前,镇区建筑面积已达到2.6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批发零售业425户,食堂、宾馆40多家,副食品加工30户,县驻镇区重点单位8个,五金、建筑建材业30家等。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2月被市委、政府授予“文明乡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4917男27971女26946家庭户户数14074家庭户总人口(总)54888家庭户男27945家庭户女269430-14岁(总)181300-14岁男95640-14岁女856615-64岁(总)3302515-64岁男1678715-64岁女1623865岁及以上(总)376265岁及以上男162065岁及以上女214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4877
下辖村:,龙西村郑砦村轩庄村许小楼村乔口村黄庄村吴堂村王庄村老庄村郑庄村浑北村申庄村北杨庄村浑西村浑东村龙北村牌坊村王玉环村邢庄村付庄村龙东村蒋坡楼村寄岗村高庄村黄大庄村汤庄村龙南村董庄村龙新村安元村南杨庄村张堂村石槽村王楼村龙塘户庄村
7、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
龙塘镇位于石阡县西北部,处于东经108°09′32″,北纬27°36′47″,距石阡县城21公里。东与汤山镇、大沙坝乡相接,南与龙井乡相邻,西与思南县瓮溪镇、三道水乡交界,北与思南县塘头镇、板桥乡接壤。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4个村,206个村民组。8500多户,3.3万多人,居住着仡佬、侗、苗等少数民族,是全县接边较多较长且交通闭塞的典型山区农业镇。据《府志》、《县志》记载,龙塘镇驻地有迎仙峰,峰下有泉,泉水涌出就地成塘,龙塘以此而得名。龙塘历史文化悠久,明代时设石阡府苗民司,1914年置龙塘乡,1950年建区,驻地龙硐,1953年区政府迁龙塘,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的龙塘公社为龙塘镇,1992年“撤并建”后组成现行的新型龙塘镇。龙塘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花生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膏、硫磺等。溶洞多,且奇特壮观,主要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佛洞,现保存有李元渡亲自撰写的忠义碑和记载当时清军围剿红军的大量石碑,还有大洞、下洞、狮子洞、凉风洞、陀寨洞等,洞内有地下河、地下湖、石钟乳、石笋、石幔、石狮子等,造型奇特,绚丽多彩,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境内山脉十二山,海拔平均800米以上,绵延15公里。龙塘镇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34年,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为掩护红军主力突围,一百多名红军在川岩坝困牛山集体跳崖,在龙塘厚重的文化史上,谱写了悲壮、辉伟的一章;地方文化川岩坝花灯剧在曾赴北京汇报演出;当代农民书法家龚绍朴的真迹还被国外博物馆珍藏。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8705男14745女13960家庭户户数8259家庭户总人口(总)28675家庭户男14725家庭户女139500-14岁(总)90290-14岁男50320-14岁女399715-64岁(总)1800615-64岁男892815-64岁女907865岁及以上(总)167065岁及以上男78565岁及以上女88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8601
下辖村:,艾家坪村大园子村丁场屯村席家山村神仙庙村白泥塘村老黄屯村龙塘村大山村消溪村鄢家箐村香花寺村核桃湾村金家山村朱家坝村关门岩村楠木窝村甘溪槽村川岩坝村马槽溪村老林村凉风阡村官庄村三得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