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陈镇地图
迈陈镇相关地区地图:
市政建设
迈陈镇行政辖北街、龙潭、迈陈、新地、东莞、打银、那朗、坑头、青桐、白坡、官田11个村民委员会和迈市、迈糖2个社区委员会。镇政府驻迈陈圩。圩区有中小学、粮所、供销社、银行、信用社、邮电、食品站、工商所、财政所、税务所等21个单位。圩区面积3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大兴街、中兴街、中兴后街等10条;圩区除了通往县城长20公里的三级国防公路外,还有主要道路(均为水泥)10条,总长3.9公里,总面积33150平方公里;近年投资500万元改造原有街道,新建街道1条300米,镇区全面实现硬底化,并安上了路灯,落实了排污,搞好绿化。有容量3.5万伏的变电站1座;建有自来水供水塔的单位20个,供水管网长25公里。迈陈镇根据县的要求,结合该镇人口多、交通方便等具体情况,对市政建设作出11个方面的内容和16个方面经济技术指标的科学规划,于1988年1月经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复并正式实施。经省政府同意,2004年3月,迈陈镇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公路建设:迈陈镇近年来大力完善公路网络,切实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13个村(居)委会全部实现乡村硬底化路,建设里程长180公里,公路网络初具规模。
对外交通:迈陈镇是徐闻县第二大集镇(日集市达3万人以上),是县境西部的交通枢纽。陆路可直通县城和海安、下桥、角尾、西连等乡镇以及徐闻盐场、南岭港、大井港。有可停泊300吨船舶的后海港,船只可直接进入琼州海峡、北部湾等地海域。全镇现有运输联合体22家,陆运线8条,客货运汽车42辆,货运船舶30艘,运输手扶拖拉机224台。每天有开往西连、角尾、徐城、海安、湛江、广州的客运班车200班次。每逢10月至次年5月的“南菜北调”季节,每天有开往武汉、深圳、广州、天津、长沙、衡阳、江西、上海等城市的货运汽车50多辆。迈陈镇是徐闻县西部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商业贸易活跃,专业市场2个,总面积19200平方米。
农村建设
按照中央“20字”方针的要求及县委的工作部署,迈陈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开新农村建设的村庄有81条,其中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的有5条,市级卫生村1条,市级生态示范村1条,县级生态文明村45条。完成村道水泥路230公里。文化状况:现有县属中学2所,在校学生2900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6561人;幼儿园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8?7%。全镇有文化娱乐场所19处,其中影剧院1座,镭射录像室5个,诗联社1个,卡拉OK舞厅4个;调频广播接受机34台,老人活动室2间;有线电视台已运作。群众文化生活有文学创作、雷歌对唱、弈棋、弹琴、习书法、学绘画、舞狮、游龙、练武术等活动。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合作医疗站10个。
历史文物:迈陈古墟规模颇大,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东成、东兴、南安、西宁等古街坊交叉呈井字形,原道路全用青石铺设,两侧街道多为石墙瓦房,间有茅屋。迈陈古墟也是徐闻当地保存较好的古墟遗址。由于历史的沧桑,现古墟已经归于沉寂。我们踏进古墟,就像踏入了历史的门坎,据说旧街原本还有一条100余米长、2米多宽原汁原味的石板路古色古香,但由于近年生态文明村建设已覆盖在水泥路面下再难寻其踪!我们遁着幽深的小街探寻着那昔日古集镇的繁华、民居的古朴。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有砖木结构的老式骑楼建筑,其一楼为铺面,二楼阁楼为住房和仓库,商铺的户枢已残破,木板窗紧闭。有古老的砖瓦房,有茅寮……这一切都让人怀想起当年的繁华。墟上于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建的西竺寺和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建的关帝庙遗址犹存,清朝各代官府的政令碑刻亦有所留存。迈陈古墟的名称来历有多种说法:相传清代顺治年间,有一商人陈兆明从广东潮州府饶平县移居此地开商店(据迈陈墟潭板村“陈氏家谱”所记载),邻近村民也相继到陈家店经商,生意颇兴隆。当时四乡八邻皆知这位能干的商人,称其为“买陈”,后由雷州话谐音讹传当地的名称为迈陈。接着外地商人和附近农民也到这里集居,便逐渐形成集贸中心。一说以向陈家靠拢迈进之意,更名为迈陈墟。(另一说,壮语“迈”为村意,迈陈即陈姓之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东场巡检司移驻迈陈圩,下辖东场社、那社、那宋社。迈陈古墟自明代以来,以生产土糖闻名遐迩,圩东南的东场港在明代是中国南方的产盐基地,明清时期,朝廷驻有盐官司和巡检司。迈陈古墟全盛时期在清代中期和后期,当时开办各式各样的店铺,有赌馆、大烟馆、药材铺、杂货店、医诊所、棺材铺、茶楼、金银加工、糖寮行、榨油、当铺、理发铺、布匹庄……等。据《徐闻县地名志》所记载:至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迈陈墟内已建有广州、潮州、高州、琼州、雷州、嘉应等会馆和商行。每逢农历二、五、八圩日,便有许多附近的商人、工匠和村民来进行商品交易活动,主要有箩筐、竹筛、菜篮、木扁担、等竹木器,布匹、绸缎等,稻米、小米、蔬菜,海鲜品,刀具、农耕用具……应有尽有。来自附近迈陈各村、西连、角尾、大黄、下桥、县城、城南、城北、雷州田头、英利、北和、乌石、潭斗和海南临高等地的人,万头攒动,蔚为壮观。迈陈古墟自形成至今一直是当地四乡商品、农产品及山货的集散地。对研究近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当时农村墟市商业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