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田镇地图
龙田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经济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黄豆、甘薯、木薯、烤烟等。自1979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由生产队转为农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随着全面种植三系(或二系)杂交水稻良种,推广塑盘抛秧、病虫防治新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95年水稻年亩产达1吨,以后连续6年保持“吨谷镇”称号。2000年早、晚两造水稻种植1028公顷,总产达1598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25636元,镇级财政收入157万元。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业结构,逐步提高农业商品率,形成我镇农业生产的“三大区域”:一是南部鸡公桥、碧园、环陂、鸳塘等村以发展商品蔬菜为主,成为本市城区蔬菜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二是东北部羊岭、高陂、蓼塘、水陂、石壁等村以发展种果为主,兼顾发展优质烤烟种植;三是西部坪见、曲塘、龙盘、金星等村重点发展水产、禽畜养殖业,同时兼顾发展甜玉米、蚕豆等经济作物。水果品种以龙眼、李果居多,2000年未,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671公顷,其中龙眼428公顷,被兴宁市授予“龙眼基地镇”称号,所产桂圆、元肉远近闻名。
领导班子
何小娟党委书记: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袁勇华副书记、镇长: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林汉辉副书记:协助书记主持镇党委日常工作,分管党群、政法、综治、信访和办公室、工会、招商引资、工业园区等工作,罗建新常务副镇长:协助镇长主持镇政府日常工作,分管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烟草、畜牧、生猪等工作,廖强栋副镇长:分管计育、教育、卫生院、医保等工作,李卫平副镇长:分管企业、安全生产、物价、财贸、民政等工作,罗文委员:兼任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劳动保障、外事侨务、统战、科技等工作,刘东委员:兼任武装部长,分管民兵预备役,罗庆平委员:兼任纪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分管纪检、监察、统计、经管等工作,罗志东委员:分管国土、规划、环保、环卫等工作,彭捷源委员:分管宣传、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工作,刘茂云委员:分管组织、人事、老干等工作,苏彦明委员:分管交通、公路、扶贫等工作
文化教育
龙田镇现有完中2所,其中省二级达标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中心小学3所,村级完小35所,幼儿园7所,市级医院1所,卫生院1所,文化站l个,文化娱乐场所25个,有线电视差转台1座,有线电视覆盖面达100%。全镇拥有基层文化室(含老年人俱乐部)8个,业余闽剧团5个、铜管乐队8队、各类体育协会45个。
工业
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922万元,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13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0%,比2001年增长1.9%,到2002年12月,全镇有工业企业173间。县的金山工业区座落王坪镇戴屋村与平陵镇小塘黄沙村交界处。规划面积达3000公顷。联泰针织厂和科达装饰材料厂为骨干企业。
农业
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712万元,比2001年增长3.9%,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主,大力发展以城郊型为主体的商品农业,朝着种植基地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淡水养殖、优质水果、笋竹、蔬菜种植已具规模。全镇有“三高”农业基地30多个,常年种植蔬菜近666.7公顷;冬种潮洲芥菜1666.7公顷;笋竹400公顷;橙、柑、桔386.7公顷;荔枝、龙眼、珍珠李、酸梅166.7公顷。2002年“三高”农业总产值896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五成,比2001年增加14%。粮食播种面积:2001年5176.4公顷,总产量26788吨;2002年4875.3公顷,总产量25140吨。2002年比2001年调减了301.1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用作发展“三高”农业。利用冬闲田种植潮州芥菜,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平均每公顷产量48000千克,现已形成特色。发动农民种植蔬菜外销和粗加工(腌制菜),全镇有冬菜腌制池4200多个,每年可产腌制熟菜3000吨,腌制菜主要销往邻近的广州、深圳等地。
国民经济
2002年王坪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755万元,比2001年增加4317万元,增长13%,其中农业总产值16712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11134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8909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9%、1.9%、16%。村委会集体经济总收入75万元。人均年收入2992元,比2001年下降2.4%。
自然资源
龙田镇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海拔490米,无霜期291天,年平均气温15.6℃,最高气温36.1℃,最低气温-5.3℃,年平均降雨量1100mm。龙田镇资源丰富,主要出产油菜、花生、柑桔、茶叶、油桐,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